书城历史唐朝慈善家
3369000000033

第33章 第033 问题

唐善识也不多话,带着戴着紫笛和若雨两丫头直奔王老实的烧陶处,而入烟和墨衣两人则是继续留下来看守屋子,这让两小妮子郁闷不已,只道少爷太过偏心。每次出去都是带着紫笛若雨两人。

唐善识人逢喜事精神爽,怎么看怎么好,连墨衣那嗔怒的模样看起来也是那么的可人,最难消受美人恩,在美女面前向来就是没有什么定力的唐二少爷很快屈服在了墨衣娇媚的声音下,乐呵呵的答应下次一定带她们出去。

一行四人连带着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王老实兴冲冲的往王家的烧陶处赶。

王老实对唐善识这么看重水泥只是颇为不解,不过是些粉状的灰尘罢了,有必要这么高兴嘛?好在唐善识曾经向他描述过水泥的模样和性质而且也是照着唐善识交代的方法制作的,不然他还真怀疑这东西有什么用!不过是渣罢了!

事实上,唐善识交代王老实烧制的水泥便是波特兰水泥,这种水泥制作并不复杂,它的发明其实只不过是一次意外的事故罢了。1756年,英国海峡群岛上的一座灯塔,突然失火烧毁了。英国政府命令工程师史密顿用最快的速度重建这座灯塔。

史密顿立即通知将石灰石运往灯塔所在的小岛,以便烧成石灰后将岛上产的石头黏合起来重砌灯塔。由于史密顿多次完成过类似的工程,对如期完成重建任务充满信心。

两星期后,石灰石运到了,史密顿兴冲冲地赶到卸料码头。当他见到这些越山跨海送来的石灰石时,不由失声惊叫起来:“真倒霉,这石头怎么是带有黑色的?它混有太多的土质,用这种次品原料建造高标准的灯塔,不是开玩笑吗?”可是,时间已不允许他再调运优质石灰石了,史密顿只好将就着用这些劣质原料进行烧制。

不料,史密顿却因祸得福。用这批石灰石烧出来的石灰,性能居然好得出奇,将石块黏结得从来没有过的结实。当监工官员将这出人意料的结果通知史密顿时,他惊喜得跳了起来。随即他又冷静下来,“这石灰中有名堂,要查一查。”史密顿马上对这些石灰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这些石灰的确不纯,其中竟含有多达约20%的黏土。

“看来,正是这些被视为杂质的黏土起了好的作用。”史密顿后来就有意识地把黏土同石灰石适当地配合加以煅烧,这种石灰性能果然理想。史密顿高高兴兴地对人讲了他的经验。

史密顿的做法很快传遍欧洲各国,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人们仿效此法去煅烧也都获得了成功。1820年前后,俄国建筑师契利耶夫在莫斯科地区从事建筑施工时,就用这种方法烧石灰,造了好些建筑物,其中最著名的是用它来修复克里姆林宫的墙垣。

因而说起来这种波特兰水泥制作实际上是很简单的,只不过人们一直没有从这边去想而已。说起来这成功方面有些偶然。而唐善识那个年代,高三的化学里面似乎就讲过水泥和玻璃的做法,对于理科很牛叉的唐善识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很多伟大的发明只要懂得原理时其实是很简单的,只不过是你想不到而已。

有了水泥,混凝土之类的自然就不在话下,其实唐善识制作水泥最主要的原因除了修建宽敞明亮的房屋外,还有修建游泳池、球场之类的基础设施,嘿嘿,要是有钱,可以给自己修建一个农场别墅什么的,那可是太美了!前世寸土寸金,向唐安那样的穷学生在大都市有个厕所大的房子就不错啊,别说什么别墅。来大唐后时来运转,居然做了国公的次子,真是红果果的富二代、官二代。

“哇哈哈……”唐善识手里摸着唐朝版水泥心理美美的意淫着,脸上不知不觉的就笑了起来,“哇哈哈,我的个人游泳池,我的别墅,我的农场……”

“少爷……”若雨怕怕的用小手儿摸摸少爷的额头暗想,少爷不会是鬼上身,“少爷,你没事儿吧?怎么抓着灰儿兀自傻笑啊!”

旁边的紫笛也是疑惑不解,虽然知道少爷高兴是因为这些叫做水泥的原因,但她那可爱的脑瓜子儿实在是不想不明白,“少爷,这些不过是黑乎乎的脏东西罢了,又不是金粉,有必要这么高兴吗?”

“嘿嘿……”唐善识嘿然道,“这个虽然不是金子,但是其价值甚过金子,待以后,你就自然发现了它的价值!先容我保个密先,嘿嘿!”

唐善识心理爽歪歪的想道,“有了水泥,砖石之内的就好多了,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陆续创制了方形和长形砖,秦汉时期制砖的技术和生产规模、质量和花式品种都有显著发展,世称‘秦砖汉瓦’但是由于中国一直是用糯米石灰掺杂来代替水泥的,其高昂的价格使得它的人们用夯土木制结构来建造房子,有钱人固然可以建造出亭台楼阁、诗情画意的园林来,但更多的平民却住的是低矮、破旧、漏风、潮湿的建筑,因而水泥砖瓦房的出现便迅速占领中国的市场便成了理所当然。现在水泥造出来,如果能够把它大众化、便宜化,那么大唐的子民们就可以住上宽敞、明亮、温暖、安全的房屋了。只是红砖的这里确实有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了,烧砖工艺在战国以前已经成熟,不过那时因为等级制度不能烧红砖,必须在烧成红砖后再加一些工序变成青砖方可。青砖虽然后,但是不免增加了成本。还有那混凝土所需要的碎石,也是一个麻烦,这儿是唐朝,可是没有什么碎石机之类的机械啊!哎呀,麻烦啊麻烦!”

唐善识想着想着心理颇有些苦恼起来,基础工业跟不上,让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都变得难上加难,哎,要不要想办法把工业基础弄上去呢,还是干脆能够造船去美洲弄来橡胶制作蒸汽机啊!嗯,想想似乎有些难度,还是不要想这些了,唐善识心理安慰这自己,想自己还这么小,等长大些了远离长安这个是非之地,到广州那边去发展工业,然后在影响整个大唐,想来李世民应该会允许吧?

混凝土之类暂时不想它,但是一些漂亮的砖瓦水泥房却是可以办到的,水泥、石灰、红砖都有了,其它自然不成问题,唐善识吩咐王老实开始大量生产水泥,又让他联系一些烧制石灰和青砖的同行,让他们把材料准备好,自己有大用,并告诉他一些注意事项,可千万别让水泥潮了。然后便带着紫笛、若雨两丫头施施然哼着曲儿走了,也不管她们心中的疑惑。

有了水泥,似乎玻璃、炼钢之类的基础工业都可以搞了,当然还要煤。不过现在的运输行业还真不成,人力马力可不是王道。嗯嗯,当然现在还不用考虑那么远,现在的首要的问题是得到唐俭、唐王氏的支持,但是没有实物,恐怕在他们眼里会认为自己是无理取闹,小孩子过家家罢了。所以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建出一个与大唐的建筑完全不同的房子来。但是建房子要的材料费人工费可不小,自个儿可没有这么多钱,嗯嗯,似乎要弄些其它的发明来填补这个漏洞。

玻璃?这东西中国早就有的,并且在西方还在用有色玻璃的时候,中国已经在约公元前1000年前制造出无色玻璃,不过可能是无法大量制作或者是制造方法流失了,所以玻璃在中国人的印象中似乎是外来物!

酿酒?人家喝得是酒不是酒精,尽管有蒸馏法量出高浓度酒精来,但似乎大唐人只怕是一开始也无法能够适应,大唐本来就有很多传承几百年甚至千年的酒了,甚至葡萄酒都已经有了。关于穿越文中所说的早出高浓度酒来就可以赚大钱的说法?不太可靠!事实上,很多发明一开始并不是令人能够接受的。这个暂缓先!

唐善识在脑袋瓜子里狠狠的搜刮一番,始终没有什么头绪。便干脆放下这个。如果没有成本做启动资金,那么也许只有找自己的便宜老妈啦!

或许是原主唐善识残留灵魂的原因,如今的唐善识还是颇为开朗的,属于那种“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人物,既然一时想不出好的方法,唐善识干脆也不想它,拉着紫笛若雨她们,又去搓麻将了!

==================================================================================================================================================

Ps:关于读者们唐善识做慈善家可能引起统治者猜忌的诸多问题?

历朝历代的皇帝最害怕的不过就是臣子们的造反了!

而造反的首要条件便是能够有兵权!

所以所受猜忌的官员通常都是武将,而不是文臣(与武将勾结的文臣除外)。所以历史上聪明的武将们通常要自污名声来保全自己,或者留下把柄给皇帝,譬如王翦,譬如李靖等等,当真是他们纵兵劫掠吗,恐怕是故意为之吧!武将表现得太好、太过清廉、太有贤名反而真的会引起皇帝的不安。

而文臣呢?没有兵权的文臣的干嘛?纵使你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紧紧抓住兵权要铲除你也是一句话的事儿,所带来的影响恐怕只不过是一丝波澜,然后陷于沉寂。文臣有廉明并不会引起皇帝的不安,唐朝的房玄龄姚崇宋朝的包青天明朝的海瑞他们都在民间极有名却不会引起皇帝的不安,该因他们虽有名却无(兵)权尔,想造反也只是冒个泡的事儿!所以说,要想赢得皇帝尤其是有贤名皇帝的信任,文要清名武要贪!

关于唐善识做慈善会引起皇帝的不安,肯定是不可能产生的,孙思邈在民间的名声大不大,人家还为他立生祠呢,可是李世民有派人去杀他吗?没有,盖因皇帝明白孙思邈是不可能造反的,就算造反也可以像捏死蚂蚁一样捏死他。而唐善识也是一样的,他帮助穷人、收养小孩,孙思邈则是医治病人,两个都会得到名声,却没有能力起来造反。而且唐善识身为驸马,自然会带着妻子豫章公主一起做了,这样就更能够撇开名声累人之说了。

还有就是有人把唐善识比作沈万三之流,这更是无稽之谈了!

沈万三他的死完完全全却是他根本不明白朱元璋是什么人?朱元璋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穷人出身,小时候受过地主、商人的剥削,心理恨死这种人了!况且他又是个心理比较记仇的人,沈万三表现越富,自然死的越快啦!

而李世民是什么人,太原李氏,曾祖李虎便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响当当的世家豪族,家里的财产都够造反并且成功了。会惦记唐善识的钱?况且,个人财产能够跟整个国家比么,你让比尔盖茨的财产和美国的GDP比下试试!李世民坐拥整个大唐,会看得上唐善识的钱,而污了自己的名声?

当然唐善识的钱会引来各个别有用心的皇子或者势力的注意,但是只要唐善识拉几个纨绔、皇子或者干脆把李世民拉下来组成股份制不就得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