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九转之末代皇帝
3392000000052

第52章 (5)战前布署

自从川岛芳子到了之后,溥仪就叫她把所谓的日本名字改掉,仍用自己的中国名字,这主要是溥仪有心里障碍,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尤其是把石油卖给日本人,还有张作霖突然改变的对日本人的态度,让他觉得自己离当傀儡没有多少时间了,所以他现在最不想听见的就是日本人的消息,当然也包括日本人的名字。

川岛芳子为他介绍了一位没落的蒙古王公,甘珠尔扎布,别名:韩绍约、川岛隆良,自幼在肃亲王府长大,与其兄弟正珠尔扎布,在日本留学多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是川岛芳子的未婚夫,这次回国,川岛芳子就是准备与他结婚的。

溥仪正好缺军事人才,就让他们兄弟两个都过来了,由蒋百里调派职务。并且规定,以后除非特殊情况,一律不准再用日本名字,用蒙名或汉名都行,最好能用汉名。

蒋百里把新招的兵分为两个师,一个师补充到之前建立的后勤师,又将这一个师命名为“保安军守备师”,暂归第一军管辖,第一军军长仍是溥仪,参谋长蒋百里,新编第保安军守备师由刚从国外买办设备回来的溥杰暂任第一师师长,甘珠尔扎布任守备师步兵团一团团长,驻守承德,正珠尔扎布任守备师步兵团二团团长,驻守喀喇沁西木兰围场县,第三团则为骑兵团,暂由溥杰兼任团长,拱卫喀喇沁。

随后,蒋百里又把唐绍骧的第二师悄悄的调往锡林郭勒盟,这两个师已经经历过好几次的战斗,算得上是溥仪手下最精锐的部队了。

之所以有这样的调动,是因为蒋百里收到消息,驻守在外蒙境内的苏联红军已经返回赤塔,目前仍只有买卖城里的近万苏联红军驻守,苏联内部最近也出现了分歧,苏联已经开始造集体化农庄了,这是剥夺农民的一切,将农民变相地变成国家农奴的一种手段,使得苏联内部一部分拥有私有财产的阶级非常不满,斯大林的压力非常大,不得已实行了高压政治,国内尚自顾不暇,就不能再管蒙古了,把赤塔驻蒙古的红军召回,就是怕赤塔有人趁机叛乱。

这也给溥仪创造了机会,他和蒋百里认为,这次是非常好的时机,可以趁机收复外蒙,然后再与苏联人谈判,溥仪暗暗把新造的五十辆坦克全派到唐绍武的第一师,命令唐绍武随时准备进兵库伦。

贡桑向溥仪建议道:“皇上,如果打外蒙,那彦图您一定用得上,那王现任蒙藏联合会的会长,与外蒙的许多王公都有联系,他可知道哪家亲王心有大清,哪家亲王搞独立。”

溥仪大喜,对贡桑说道:“那王现在在哪里?赶快请他来这一趟。”

需要准备的事情很多,溥仪又请庄士敦去各国的公使馆拜会了各国的驻华公使,主要对关于外蒙的事情交换一下看法,从而确定有多少国家支持自己。

日本公使芳泽无疑是最支持的,限制苏联,符合自己国家的战略利益,其它国家的公使呢,都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他们同样对苏联没有好感,这个时候的苏联好像与世界的大形式格格不入,是唯一的一个红色政权。

各国的支持与否都不是重要的,外蒙与他们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他们也不希望苏联人进一步的向南发展,溥仪现在最主要关心的就是日本人的态度,日本与苏联也属邻国,对于这个邻国,日本人是不敢有太多的奢望的,但,外蒙古的存在影响日本在华的利益,外蒙古的矿藏储备令日本人非常眼红,他们也希望能同溥仪合作,如果溥仪真的能拿下外蒙,那么,自己也能依靠着溥仪堂而皇之的去开发了,所以日本人的态度非常明确。

打很容易,就外蒙的那一点儿兵力,包括驻外蒙的苏联人在内,溥仪都不会放在眼里,可如果激怒了斯大林怎么办?国内的形式也不容乐观,张作霖目前自顾不暇,自己连个出头的都没有了,可也就是因为国内的形式越来越不利,才迫使他必须要打的,历史上,张作霖这次必败无疑,以自己现在的能力,根本不能改变历史,那么如果张作霖败回关外,自己将连个退身之地都没有了,打外蒙是一着险棋,如果能得到苏联人的支持,张作霖就算退回关外,自己也可以依靠着苏联人发展。

溥仪终于下定了决心,现在正是时机,不打不行了。

这次,他决定,自己亲自率兵攻打外蒙,并打电话将身在北京的醇王爷催过来暂理事务。

1927年7月,溥仪与蒋方震来到了锡林郭勒,把唐绍武与唐绍骧召来开作战会议,会上,蒋百里对此次出兵库伦做出了布署,命令,唐绍骧第二师大张旗鼓的绕道张家口至库伦的邮电路由此向北直奔买卖城,先围而不打,可还击但不可主动出击。命令,唐绍武第一师先率骑兵、装甲兵前进,步兵紧随其后,进兵西乌尔特,不做休整,再绕过温都尔汗直到库伦城下,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库伦。命令,蒋百里率后勤师保障两支队伍的后勤供应。

之后再由那彦图出面召集所有外蒙的王公们往库伦觐见溥仪。

这天凌晨,天蒙蒙亮,保安军的战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整装待发,每个战士都显得严肃紧张,口令声、坦克和车辆的轰鸣声响彻草原,打破了草原上的寂静。

随着一声:“出发!”战士会纷纷爬上车,一支钢铁队伍开始往前移动,越走越快。

唐绍骧的第二师也在随后开始了行动,他按照溥仪的命令,大张旗鼓的沿着张库公路往北进发。

外蒙方面早就得知了消息,说有一支部队从绥远沿张库公路向北直进,目标并不明确,像是要到买卖城方向,人数为一个师。轻重武器齐全,但并没有见到坦克。

蒙古人民党主席兼蒙古人民军总司令乔巴山在库伦听到了这个消息,连忙与驻守在买卖城的苏联红军取得联系,让他们火速派兵来援库伦,这肯定是溥仪的兵马。

买卖城里的苏联人也迅速的紧张起来,一边向斯大林汇报,一边紧急修整工事,斯大林方面也作出了布置,仍命驻赤塔的一个骑兵师紧急驰援,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驻守在蒙古的苏联军官急忙向斯大林请示,斯大林仔细想了想,上一次自己的部队因为轻敌而吃了败仗,自己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在连中国人都敢在强大的苏维埃面前呲牙了,一定要狠狠打击一下他们的嚣张气焰,直奔买卖城,无疑是找死,苏联红军随时都可以与身后的库伦内外夹击这支军队。

斯大林命令赤塔方面的骑兵师随时准备支援买卖城,另外,他也害怕骑兵师去的快了会吓跑进犯的中国军队,所以特别命令等中国军队兵临城下时,援军再进发。

西乌尔特与锡林郭勒接壤,边境上并没有见着有守兵,驻守在西乌尔特的蒙古人民军也撤回了库伦,溥仪和唐绍武不费吹灰的就拿下了西乌尔特,当苏联红军正在惊慌的等待着保安军时,溥仪的第一师已经到了库伦城下了,苏联军官这才意识到自己上了当了,他发现中国来的敌军好像并不急于跟自己打似的,他们玩的是障眼法,用这个师去吸引注意力,他们的真正目标是库伦,但此时的苏联人眼前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困守待援,因为他们承受不起失败,如果主动出击,就有丢失买卖城的危险,如果丢失买卖城,那回国后,只有死路一条。

唐绍骧走的是大路,而且轻装简行,所以比唐绍武的一师要快的多,唐绍武这时候也到了,他们一路上跋山涉水,很是辛苦。

唐绍武的第一师到了库伦以后,立即就架起了大炮,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库伦城四周到处是战壕,到处是带刺的铁丝网,蒙古人民军躲在战壕里,而城内,则是他们的炮兵阵地。溥仪为了避免伤亡过大,只命令向城外的蒙古人民军开炮,现在就等着步兵团的到来,然后就可以攻城了。

溥仪首先对乔巴山进行了劝降,他希望乔巴山能够放弃独立,承认中国,蒙古国划为蒙古省。但乔巴山的态度很坚绝,他还没有认识到溥仪部队的战斗力,天真的以为自己能够守上几天,等到苏联的援军一到,溥仪就会乖乖的退回去。

溥仪再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命令进攻。

次日凌晨,唐绍武部发起了攻击,五十辆坦克分为五个纵队,向蒙古人民军的阵地发起了总攻,步兵依靠着坦克的掩护紧随其后,坦克以他特有的威力,冲破了层层铁丝网,保安军的战士们也乘机冲进了战壕与蒙古人民军展开了交战,蒙古人民军不得已,只好放弃了第一道战壕。

城内,蒙古人民军的炮兵开始发射了,一排排的炮弹齐射,轰隆轰隆声音不断,落在了冲锋的保安军一师的战士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