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玄奘三藏法师资传丛书
34147500000007

第7章

慈恩大師尉遲氏  諱大乘基長安人  族貴五陵光三輔  鄂公敬德是其親  智勇冠世超衛霍  李唐之初大功臣  文皇崇師稱大聖  生立碑文垂絲綸  羯羅藍位多正夢  漠月入口母方娠  金人持神珠寶杵  託干胎中吉兆頻  身相圓滿載誕育  肜雲成盖覆菓脣  眼浮紫電夏天影  面駐素娥秋夜輪  少少之時早拔萃  齠齔之間含慈惇  依止三藏學性相  三千徒裏絕等倫  七十達者四賢聖  就中大師深入神  亞聖具體比顏子  窮源盡性同大鉤  三性五重唯識義  愽涉學海到要津  百部疏主五明祖  著述以來誰得均  字字句句不空置  皆有證據永因循  伯牙響琴徒秘典  卞和泣玉獨霑巾  論鼓一振疑關破  他宗望風自委塵  對龍象眾能降伏  昇師子座檀嚬伸  每月必造慈氏像  一生偏慕兜率身  每日必誦菩薩戒  唯杖木叉制波旬  一時高樓秋燈下  有人窺見偷逡巡  大光普照觀自在  金手染翰顯其真  不圖漢土化等覺  開甘露門利兆民  自書般若何所至  清凉山曉五臺春  瑞光赫赫慶雲起  文殊正現示宿因  遊愽陵原製玄贊  法華賾旨傳遠賓  當寶塔品人有夢  諸佛證明遍照隣  二十八字一挑句  文章微婉柢獲麟  傳導大師以此偈  千佛滅度讚大仁  不嫌暗漏作章疏  齒牙煥炳光曜新  咫尺龍顏奉鳳詔  出入金殿陪紫震  天不與善化緣盡  歲五十三俄已泯  永淳二年十一月  仲旬三日為忌辰  先師慕側行祔禮  風悲雲愁慘松筠  本願不回奉彌勒  生第四天步華茵  名垂萬古涉五竺  玄蹤雖多盡難陳

心經幽贊序

(苗神容製)

云。有大乘基法師。即三藏法師之入室也。俗姓遲氏。地開隻服。家藏祝光之勳。庭列歌鍾。門啟[這-言+(厂若)][尸羊]之貴。法師始自參玄之歲。即厭持梁。纔踰志學之年。俄隨法侶。辭[((└*且)/(句-口+匕))*(白-日+片)]。門而趍宴坐。解禪袍而習經行。含梵干之前風。冠禪門之首席。雪峯踈夏。霜節澄秋。澹乎無繫。悠然獨往。智涵定水。業峻耆山。經耳無遺登心記。海激雷奔之迅。遠挹驚談。崩雲屑雨之奇。高推逸辨。架澄什而多裕。越生肇而餘閑。囑累之義攸歸。授記之期斯得。既而聲雄朝野。道被參墟。禪枝暎高柳之都。智釰含寶符之氣。下無伏鬼。競同懷璽之勤。斜距飛狐。爭類欵聞之學。代郡清凉之[阜-(白-日)+大]。道契於文殊。樓煩賈氏之廛。神交於惠遠。下官謬因驅馹。爰踐六飛之地。勸預人倫。欣聽一音之說。寫瓶非喻。傾河莫擬。金聲遠絕。浮學海而無涯。玉吻徐開。注詞江而不竭。法師見[弟*令]心戰。用拯迷途。悲其常寐之昏。錫以司方之授。遂因慈誘。下示高文。所釋般若心經。名為幽贊。其道備其詞遠。為趣也深。為文也約。片言必善。出三界高驤。一字無刊。踰六塵而秀。上窮神盡性。山鳴鷲嶽巔。藏往知來。氷釋[獲-卄]池之際欲詮其事。見推為序春言多幸。雖承四句之恩。瞻我勞生。何[凵(磁-石)]一塵之墨。然則柔音可述懷。信授而斯行。幽偈方宣。瞻大雄而演頌。敢因如是。爰磬我聞。俾夫庶類開曚。悟玄門而適道。群生鑿竅。覩正法而歸真。以看千篇。刊之如左。

唐故白馬寺主翻譯惠沼神塔碑(并序)

刾史 李邕 撰

觀夫譯悲智者。匪了義不證。演真實者。匪悟見不傳。是故法雨一句。潤心田之沃土。覺囗囗囗照身林之大根。所以感攝雲來。迴白麋至。方丈之至。若天若人。微妙之音。至矣備矣。允茲在茲。和上諱玄。字惠沼。俗姓劉氏。彭城人也。曾祖秦隨音州北海縣宰。因家住淄川。誕育不辰。慈愛云囗囗囗黃衣。挹鞠于外家歲餘。又以黃被覆。而歸本宅。及能言乃曰。往來法。有黃者何也。父驚異之。五歲執繼親喪。悲慟過禮。識者以為至性所致。秊十有二。即求出俗。十有五。屬睿宗降誕。有制度囗囗入道。甞讀金光明經。雙見王子救虎。尸毗代鴿。悅然有捨身之志。遂赴山巖。交親權途僶俛旋[竺-二+索]秊秊廿。下問要言。愽通經藏。尋講法花般若涅槃等經。皆智發宿報。緣通前佛。廿囗囗圖華。草繫之時。人我俱去。浮囊之際。囗囗兩忘。夢吐地身。便登山頂。智者謂云。去五欲之毒。處萬法之高。咸亨三年。服膺長安基光二師。福智七德。其解其空也。既證我聞。其問囗囗也。更即汝說。慈雲觸石。自少陰而滿空德囗囗瓶。乃一瓦而容海。因號山東一遍照。又瑳切法花無垢稱金剛般若上下等瑜伽雜集唯識因明俱舍。大小幽旨。因見道義。交激累曰。述作萬言。因見道章。二師歎曰。法門後進。此一人也。何囗囗而云惠照耶。後行化諸郡。敷演群經。氷釋而蟄戶啟明。雷作而為芽花出。栴檀園遶。咨稟萌奔者。不可勝計。諺曰。河南照天下。少自此傳授。廿餘年。又撰能斷般若金光明囗盂蘭盆溫室等經疏惠日論了義燈等凡六十卷。所翻經律論等三百餘軸。盛行於代。至若上作漸門。所以持內外律。定慧復得。所以超修捨[金*車]思猶笙簧法音。沐浴智海。地遷於九。義念於三。花囗囗駢闐。讚揚翕習。始自下國。終聞上京。首上四朝。綿曠一紀。且驛徵者三。謁詔講者兩。開恩補綱。維大德者六員。勅翻積經論者四。至結壇降雨者。一日入內。坐夏也。如霧囗囗然飛。依人而表。弟子惠沖微惠勝說耶含朏惠日福琳無著法山惠融龍興寺上座惠祥彼微寺惠光大雲寺惠燈法通徒藏惠明正等寺惠嵩法濟寺惠仙等。住持五部。至圓曾性。囗習群經。至明曒日。每荷生之心滅不滅之因。是用追恩遶贊述庶乎。生前之右。匪獨衡山。歿後之。豈伊廬岳。其詞曰。

安住上首  和合真僧  高步十力  是入一乘  法界若海  碩行如陵  灯傳自覺  夢叶明微(其一)  堅守律儀  愽聞經藏  照宣貝葉  啟明金杖  雖有情業  義道無量  八部往還  四生回向(其二)  累朝情遇  一時敷演  誘進州邑  弘翻宣輦  大德恩深  三綱詔選  齊纏感夜  留流囗囗(其三)  興言弟子  落妖有因  天聞聖德  物荷陽春  卿中七輩  殿上三人  鑽智慧火  熱煩惱薪(其四)  垂蓮表祥  特花告玄  訓導十方  四句職比  即緣生勝  定水不流  覺燈長曙(其五)  靈櫬反葬  佛子祖行  幡花撲地  齊祭傾城  晴景雪下  虗空鐘鳴  黃霰慘送  素鶴歡迎  信諸天之  有感尊宣  三世之無情(其五)

(沼法師。開元二年歲次甲寅十二月十七日滅度。從其甲寅。至于延曆七年歲次戊辰。合七十五年。開元二年甲寅當日。本世之元明天皇即位和銅七年甲寅也。追得碑文   釋善珠之)。

(奈良某珍襲秋篠上經之真蹟今夏幸得借之。當溜州會之法筵。更寫之了)。

(明治三十八年十二月十一日  末學定胤)

大周西明寺故大德圓測法師佛舍利塔銘(并序)

貢士 宋復 撰并書

法師諱文雅。字圓測。親羅國王之孫也。三歲出家。十五請業。初於常辯二法師聽論。天聰警越。雖數千萬言。一歷其耳。不忘於心。正觀中   大宗文皇帝。度為僧。住京元法寺。乃覽毗曇成實俱舍婆娑等論。暨古今章疏。無不閑曉。名聲藹著 三藏法師奘公。自天竺將還 法師預夢。婆羅門授果滿懷。其所證應勝因夙會。及 奘公一見。契合莫造。即命付瑜伽成唯識等論。兼所翻大小乘經論。皎若生知。後被召為西明寺大德。撰成唯識論疏十卷。解深蜜經疏十卷。仁王經疏三卷。金剛般若。觀所緣論。般若心經。無量義經等疏。羽翼祕典。耳目時人。所以贊佐 奘公。使佛法東流。大興無窮之教者也 法師性樂山水。往依終南山雲際寺。又去寺三十餘里。閴居一所。靜志八年。西明寺僧徒邀屈還寺。講成唯識論。時有中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至京奉勅。簡召大德五人。令與譯蜜嚴等經 法師即居其首。後又召入東都講。譯新華嚴經。卷軸未終。遷化於佛授記寺。實萬歲通天元年七月二十二日也。春秋八十有四。以其月二十五日。燔於龍門香山寺北谷。便立白塔。在京學徒。西明寺主慈善法師。大薦福寺大德勝莊法師等。當時已患禮奉無依。遂於香山葬所。分骸一節。盛以寶函石槨。別葬於終南山豐德寺東嶺上 法師甞昔往游之地。墓上起塔。塔基內安舍利四十九粒。今其路幾不通矣。峭壁嶄絕。茂林鬱閉。險僻藏疾。人跡罕到。埋光蔽德。徒有歲年。孰知歸仰。由是同州龍興寺仁王院廣越法師。勤成志願。以囗囗囗大宋政和五年四月八日。乃就豐德分供養。并諸佛舍利。又葬於興教寺 奘公塔之左。創起新塔。規範基公之塔。一體無異。并基公之塔。即舊而新之。金輪寶鐸。層構雙聳。矗如幻成。其下各環以廣廡。神像崇邃。左右以祔 奘公焉。俾至者景慕起信。不知何時而已也。及於塔之前。創修獻殿六楹落成。慶贊之日。不暇求能成文者。丐余直序其事繫之以銘。銘曰。

貝葉西來兮其功大 教流中區兮斯永賴 法匠有憑兮誠際會 香山迢遙兮悶幽宮 豐德峻阻兮藏靈蹤 後人依歸兮何適從 有越作緣兮神助力 雙塔屹立兮基是式  以祔奘公兮豈窮極 終南相高兮峻倚天 盛德巍然兮銘石鐫 來者瞻仰兮千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