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开会开不好,怎么做公司领导
34171000000029

第29章 向世界500强企业学开会(2)

宝洁公司经常研发新的品牌和产品,而新的品牌和产品需要在创意会议上进行商讨和确定。为了保证创意的客观性和有效执行,品牌部门和营销部门需要进行密切的合作,首先品牌部门要根据市场调研提出自己准备好的创意,拿到品牌创意后,营销部门会根据以往工作中取得的市场数据客观地对其进行评价,最后投票决定是否通过,得到营销部门的认可和确定后,品牌部门会监督创意的执行。

品牌部门和营销部门在会议上的顺利合作并不偶然,他们在会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和沟通,又按照公司的会议标准进行,所以,与其说他们是互相了解而合作愉快,不如说他们有一个完善连贯、高效精确的会议制度,这也是宝洁公司经过多年逐步积累的经验。

世界500强企业在管理和经营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的会议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三星公司和宝洁公司注重建立完善的会议制度,并且在制度基础上严格执行,一丝不苟,体现了会议的物质价值;而沃尔玛公司和西门子公司更重视会议带给员工的好处,他们希望用会议带给员工企业的文化,带领他们一起进步,体现了会议的精神价值。在今后的会议上,我们也要学习这些优秀的公司,尽量使会议体现上述两种价值,做到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双丰收。

5.IBM的头脑风暴会

无论你走到哪里,在IBM管理人员的桌上,都会放着一块金属板,上面写着“THINK”。这就是IBM的创始人汤姆·华特森(Thomas J.Watson)所创造的。

1911年12月,华特森还在国际收银机公司NCR担任销售部门的高级主管。出于工作的需要,他要经常召集大家开各种会议。在一个寒风刺骨、霪雨霏霏的日子里,华特森主持了一个漫长而疲惫的销售会议。会议从早晨进行到下午,无人发言,大家的情绪逐渐变得焦躁起来。

华特森只好点名寻找发言的人,但是,被点名的人站起身来说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套话,与会的人也听得昏昏欲睡。无奈之下,华特森只得提议暂时休会。他问下属,为什么不在会议上谈一下自己对工作的一些建议和想法,下属反驳说,我谈那么多干什么,说得再多也没有用,上司怎么吩咐我怎么做就是了。大家普遍是这样的想法,会议召集者说什么,与会者听什么,这会开得太乏味无聊了,很难指望它能解决什么问题。

华特森苦苦思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后来,在召开会议的时候,他都会在黑板上写一个很大的“THINK”,然后对大家说:我们共同的缺点是,对每一个问题都没有去充分地思考,别忘了,我们都是靠动脑赚得薪水的。

恰好在会场的NCR总裁约翰·巴达逊对“THINK”大为赞赏,当天,这个词就成为NCR的座右铭。三年后,它随着华特森的离职,变成了IBM的箴言。实际上,“THINK”是华特森从多年推销经验中孕育出来的。他在1895年进入NCR当推销员,当时他从公司的推销手册中学到许多推销的技巧,但理论与实务总有一段距离,所以他的业绩很不理想。同事告诉他,推销不需要特别的才干,只要用脚去跑,用嘴去说就行了。华特森照做了,还是到处碰壁,业绩很差。后来,他从困厄中慢慢体会出,推销除了用脚与嘴之外,还得靠脑子。想通了这点后,他的业绩大增。三年后,他成为NCR业绩最高的推销员。这就是“THINK”的由来。从此以后,华特森再召集会议的时候,销售员们都乐于参加了,大家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再后来,华特森创立了IBM,并且将“THINK”理念融入了企业与会议文化。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的脑细胞约有165亿个,一般人只用了2000万个,专家认为最少也要用百分之一——1.65亿个。因此,我们真应该动动脑,好好地去想想了。

6.微软独具特色的会议流程

微软公司的会议具有典型的西方色彩。它具有固定的会议流程,坚守一个重要原则——限时开会。所有会议一律不允许超过一个小时,就算比尔·盖茨本人开会也不能超过一个小时。

微软开会,一定要在会议上做出决定或者形成决议,由专家或者技术人员来决定或者提议,老板再听一下员工的意见,如果大家都支持,就可以决定实施了。

微软从来不开“一言堂”会议,会议召集者总会很大度地鼓励大家在会议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微软开会,与会者不仅要带笔记,还要带着耳朵以及可靠的数据资料。开会说话时要拿出令大家信服的数据,每个人的说法必须经得起推敲和论证。

微软开会,虽然没有专门协调人,但是倘若有人提出议案,就由他来充当协调人的角色。他有权力决定谁来参加会议,甚至连总裁他也有邀请和拒绝的权力。协调人在主持会议时必须把会议的背景以及要做的事情讲明白,并要求各个部门就要讨论的议题发表建议。

很多公司会议结果都不了了之,但是微软不会这样,会议主持人最后会强调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怎么落实会议决策,如何采取监督措施,确保会议效果。

7.像Google一样有效地开会

Google开会有四大原则:

第一,每次开会都必须做出一个明确的决定。如果没做出任何决定,那说明这次会议压根就不该开。

第二,参会人数不能超过10人。

第三,每个参会的人都必须给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没有想法,那说明他压根就不应该参加这次会议。

第四,不应该让某件事等着开会才可以决定。如果需要有一次会议,才能做出某个决定,那么该会议就应该立刻被召开。

8.惠普,最高领导者的决策很重要

与很多企业不一样的是,在惠普看来,领导者在会议上应当扮演一个聆听者、观察者的角色。领导者通过倾听各个部门经理的发言,甚至是相互辩论,启发自己思考,继而做出初步的判断,然后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之后再站出来,表明自己支持哪一种观点,赞成谁的意见。这样被老总采纳了意见的管理人员就会感觉非常好——老总支持我的想法,证明我的意见是正确的。

接下来自然是由提出这个意见的人去推动执行,因为既然是他提出来的建议,执行起来自然会不遗余力,希望用事实证明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是正确的。这种会议方式因为老板事先没有定调,所以与会者不知道老板的想法。大家可以就一个具体的问题争论,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便于智慧的碰撞,是非曲直,越辩越明。在各种会议中,级别最高的领导者要能耐得住寂寞,最后一个发言,这样才能听到真话,否则听到的更多是奉承和假话。

为了取得比较满意的会议结果,惠普制定了详细的会议制度。在惠普,召开决策委员会的会议时,一旦达成共识,就必须将所有的工作任务按照统一的格式定下来,然后分派下去,明确谁来负责执行某项任务、什么时候完成、评估人是谁、评估标准是什么,然后在会后一天之内把会议记录整理出来,发给与会的所有人员。每个人把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标示出来,贴在自己工作时最方便看到的位置上。惠普在开会讨论的时候可以发扬民主精神,各抒己见,但是一旦形成决策就必须“独裁”,没有商量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