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吧!我敬爱的姑姑。
二00四年十一月八日
三上兴隆山
不知是什么原因,我忽然对兴隆山产生了兴趣。因之,记忆的窗口随之打开,历历往事如泉涌一般浮现了出来。
兴隆山,位于我的家乡正南方向,因它外表高大,呈圆锥形,所以,人们又把它叫圆圪塔山,它属秦岭山脉的一分子。据说,在唐以前,这座山上就有了庙会,唐贞观年间更为兴盛,并一直延续至今。这也可能就是把此山定名为兴隆山的缘故吧。因为,在盛唐年间,东起楼观台,西至兴隆山,宫、观、堂、寺处处皆有,并逐渐的形成了二月初十的楼观台会和六月二十八的圆圪塔山朝山会。当然,兴隆山宗教活动场所属道教胜地,山顶上供奉有玉皇大帝,据当地人说,其中的原因是玉皇大帝能为人间消灾避难,更多的人说玉皇大帝在天旱季节会赐雨赐福,能保沿山一带旱涝有收成。
兴隆山东依名刹仙游寺,右邻傥骆古道九龙峰,它的脚下是古马召镇,向北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平原。上兴隆山,出马召镇西口,朝西南方向,经虎峪沟即可。兴隆山与秦岭的众多山峰来比不算高,但上一回,还真的不是那么轻松的,说实在的,少则也要个把小时,要攀登72道弯。兴隆山的主要活动场所分上下两部分,山下有头天mang、二天mang、三天mang,山上是三间大殿,被人们称为景殿。殿周围没有大树,显得空旷,视野开阔。头天mang附近,有一天然石洞,因内供奉着药王,所以人们称它为药王洞。记得第一次登山的时候,我正在读高小,六月二十八日那天,逢礼拜,婆婆最喜欢朝山,她见我在家,硬是叫我一同去,那次,从早晨6点出发,12点到顶峰,全过程,很是费力,何况是大热的天。那一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布局在山上的几个景点,一个就是药王洞,因为传说此洞很深,他与黑水口西河岸上的演乐洞相通,长约数十里,又说此洞专生金蚂蚱,若能逮到它,便会大吉大利,五福俱全,所以,此洞每天吸引着数万人前来光顾,当然,出于好奇,我是不会例外的。这一天,我到该洞去过两次,并试图走向纵深处,然而,只是图劳,什么也没有,也没有发现有谁逮住了什么,然而,洞内那幽暗、潮湿、凉爽却记忆犹新。二是山顶的三间大殿内,金碧辉煌,烟气弥漫,鲜红色的一搂粗的立柱间贮立着8个相对的高大塑像,有的平和温顺,有的怒目圆睁,看上去非常可怕,殿的正中,传说是玉皇大帝的坐像,面虽慈善,但外表是红红绿绿的。那时,由于年少,面对眼前的一切,真有些胆怯,于是,稍停片刻,赶紧走出了大殿,虔诚的婆婆同其它朝山的人依然在殿内进香。三是上山的人特别多,除了山脚和山顶的人外,那条通向山顶的72道弯的线路上,全是蠕动的人。当时,婆婆很精神,尽管是小脚,但上起山来,不亚于年青人。
在圆圪塔山的脚下,那个时候,有一位老道,高高的个头,方正的脸盘,气度非同一般,不知在什么时候,父亲与他交上了朋友,也不知在那一刻,他们达成了协议,让我叫那位老道为干爷,后来,我才明白,父亲敬佩老道的学识渊博及老道的为人,或许通过接触,使我能学到些什么。那时的我究竟是小孩子,只能听从大人的安排。说也怪,在随后的交往中,那位老道非常爱我、喜欢我,每次见我都是笑的合不拢嘴,慢慢的我也同他有了感情,过年的时候,我在父亲的带领下给他拜年,他单身一人给我送灯笼。“文化革命”开始了,破“四旧”立“四新”的朝流波及到宗教活动场所,此时的圆圪塔山也没有例外,道士被遣反,庙宇被拆除,塑像被打倒。庆幸的是我的干爷——张老道被安排在了邻近的村子里,成了一个普通的村民。到了春节,我又要去给他拜年,可是,这一回,爬上虎峪坡,怎么也找不到他,于是,东打听,西打听,才知道他独自一人住在了一个小沟沟里,给村集体看护竹林。那是个正月初四的日子,天是睛朗的,但冰冻的寒意并未消去,干爷住的这条沟因沟深,似乎春意到得早,有翠竹,有小溪,有融融的阳光。干爷的房,极其简易,低矮、阴暗、潮湿,典型的茅庵房,小到仅仅能住一个人。当时,我在想,这是人住的地方吗!还不如一个看庄稼的棚。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干爷到是精神爽快,没有嫌弃的一点意思。他见到我后,一把把我抱了起来,并左瞧右瞧,那一刻,我也看到了干爷那面色带红,白发苍苍的老者相貌,心里在说,他是老了,此时,我还捋了捋他的长胡须呢!那天上午,干爷招待我的是饺子,味道还不错,吃过饭后,干爷还当着我的面,唱了几段京戏呢,至今,他那字正腔圆的嗓音,我还记忆犹新。
十年后,我第二次登上兴隆山。这一次,不比前回跟随大人时的那个样,而是无拘无束,轻轻松松,与几个要好的同学一口气从山下爬到了景殿上,当然,免不了要拍几张照。景殿周围依然是没有大树,景殿内,因****初期的破旧立新,没有了那高大的三头六臂的塑像,正中也显得空荡荡的,看样子,几乎不见了香火,进出的善男信女也是寥寥可数。兴隆山脚下的药王洞、头天magn、二天mang、三天mang都没有了塑像。站在兴隆山顶上,向北望,空旷无边,向南看,群山绵绵,灌木葱葱。兴隆山的西边,紧邻的是一条大沟,此沟下通山外,上达景殿西南方向的高峰上。传说就在这个沟的尽头,有一天然石洞,远古时曾生一狐仙,该狐夜出昼回,为世人祛病除邪,所以,常有受益者追寻到此,焚香祈祷,鼎盛期,人流不亚于上景殿的人。后来,因此洞被歹人所盗,祈器铜物,一应皆空,由此而变得冷落起来。
在景殿的一侧,住着一个中年道士,我无意间走到了他的跟前,并同他谈起了道德经。显然,这是在十年****之后,百废待兴的时候。我说:“鲁迅先生讲,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道教的祖庭,白秦以后,又在我们周至。道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能给我讲一下吗?”他说:“道既不是有形的物质,也不是思虑的精神,更不是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道’是先天一气,混元无极,是宇宙中的能量,是太空的气场,它大无边,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它是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原始材料。”道士的话如行云流水,简单易懂,说了一溜串后,又接着说:“道教的最高信仰是老子的‘道’。在国外,老子与耶稣齐名,他们对老子思想推崇备至,广泛应用,甚至崇拜得五体投地。‘道’有十六特征,即: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纯粹、素模、平易、恬淡、柔弱、不争。”
面对眼前的道士,使我想起了我的干爷,一个学识渊博的出家人,十年前,他就在兴隆山下,且为村集体看护竹林,而如今,他已长眠在了那个竹林里,永远与那片竹林为友了。后来,我在想,干爷的精神不就体现着那个自然、清静、无为、纯粹、恬淡、素模吗!然而,使我痛心的是,干爷没有在拨乱反正之后重返他要去的地方,这是他老人家的遗憾,也是兴隆山的一件憾事。
第三次上兴隆山是在我参加工作之后,也是六月二十八那天,这一回,我心情非常的好,与几个友人早早起身,随着上山的人流,穿行在兴隆山上,可这一回,给我的感觉与前两次大不一样,兴隆山脚下的药王洞内有了新的摆设,头天mang、二天mang、三天mang着色鲜,吸引人,各处的庙堂也好象是翻修的一样。登上了兴隆山顶,景殿更是一新,殿外清洁,殿内整齐,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把个不大的景殿拥挤的热闹非凡。当时,我在想,****年间,人们的思想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完全被禁锢了,拨乱之后,人们渴望自由的欲望如同决堤的洪流一般,释放了出来,表现在游山赏景,逛庙供香上,以此满足他们不同层次、不同信仰上的需求,这便是他们的活法,他们身心的放松。
走出景殿大门,有人提议,不从原路返回,寻找一条新的道来,于是,大家都在寻思,结果表示赞同。从景殿出发,向南不远处,是一道自西向东走向的山脊,只要登上去,沿着这个山脊一直朝东,就可到达108国道,尔后,从那里出山。果然,我们一行沿着这条道,顺利返回了山外。在这条道上,我们目睹了兴隆山的全貌,观览了景殿的远景,俯视了桃李坪的一条街,瞻望了金盆村的车车沟。
三上兴隆山,穿越时空30年,但在我记忆里留下最多的是道家的经典,体现在干爷身上的清静自然、纯粹和恬淡。
二00五年二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