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那边有颗明亮的星
34230500000008

第8章 天那边有颗明亮的星(2)

有一天,他的老团长来了,问起了他的家庭情况,他如实的将家里包办的那桩婚姻说了明白,团长表示赞同。可是,眼下怎么办?他给团长交了心,说是等等再看。然而,她的团长是个急性人,看着已成大小伙的他,连忙问:“你看,咱们文工团的人,那个行,给我个话,你的事,我管定了。”他觉得团长有意,也就没有了顾虑,随之说了他和青青的事。团长听后,果断地答应他:“我去说,等消息吧!”

文工团的驻地与B市相隔百余里,一个在南边的山坡上,一个在北面的平原里。自从他来到B市后,与文工团的同志们没见过面,所以,他想念战友,更想念与他朝夕相处的青青和山花,所以,在那个周末,他拨通了总机的电话,要总机接通他的老团长,可谁知对方接电话的不是别人正好是青青,只听到青青的第一句话是:“有啥话就直说,何必绕那个弯。”他猛一想,对了,青青已是话务班的领头了,真是巧得很!想谁谁就到。于是,他急忙说道:“青青,对不起。最近的事很多,整天忙的不可开交。你好吗!”显然,他是在向青青道歉。“我不好,亏你还记得,你早把我搁到耳朵背后了。”青青很生气的说到。“那可不是,最近事情确实忙,加之,家里包办的那个也吹了,我的心绪很乱,不,我如释重负,轻松多了,今日找老领导,就是为你啊!”“那你明天上来一趟。”青青邀请了他。“好,一定来。”他很爽快的答应了。看样子,团长给他操的心是操到了,他心里有好多话要说给青青听。

六月的天山脚下,麦苗青青,稻田青青,山野风光,美不胜收。按照先一天的相约,他早早地就到了青青所在的部队,与青青见了面。这一天,天是蓝蓝的,气是爽爽的,整个杨家上山呈现出了一派清新的气象。青青盼望有个结果,事先又约了山花,于是,三人一并向杨家山走去,因为杨家山是他们入伍后常去的地方,那里,景色秀丽,清雅别致,那里,有他们天真的笑声,那里有他们美好的憧憬。可是,今日里,他们的心情却与往日不同,因为,现在是到了他和青青确定终身大事的时候了,其中山花的责任是很明确的。至于他家里的那桩婚姻,青青已听山花说了,她对他没有意见,她体谅他,她爱他的执著,她更爱他那火一样的热情。当然,这一切的一切,山花安排得很好,那怕是小小的细节,山花都把心操到了。说实在的,自打入伍后的第一年起,青青对他就有了超越战友情的感触,只是由于部队纪律的严明和生活环境的所迫,她未能在他面前吐露出一个字。如今,他们的老团长牵了线,山花又一直体贴和帮助着,水到渠成是不成问题的。所以,她多么的希望他能尽早来到身边,圆了这个积压在心底的许久的梦。今日,他来了,而且是实实在在的伴随着自己一步步登上了杨家山的最高峰。在这里,青青没有想到,如今的他更具有了男子汉的魅力,在他的身上,除了有军人的气质外,还隐隐约约表露出了说不清的人情味,他说他们炮兵连的事,他问通迅班的情况,一路上,说了个没完没了。还是山花有心计,急忙岔开话题问:“你俩的事,团长也说了,该到定的时候了。今日个,为了向你们负责,我可要当面对质你们了。”于是,山花打了个手势,让他俩面对苍天起誓。“你爱青青吗?”山花问。“爱。”他迅速回答。山花又指着青青问:“你愿意他吗?”青青点了点头。“那好,我今天就在杨家山上,为你们作证,愿你们成为一对幸福的人。”看得出来,山花感情真执,犹如在教堂里举行盛大婚礼时的神情一样。

第二天,按照新疆的习俗,他在青青的带领下,置办了彩礼,拜见了青青的父母。自然,女儿高兴的事,青青的双亲也是没有啥说的,当即表示同意,特别是青青的母亲看到健壮潇洒的女婿后,着实是合不拢嘴,看得出,在她那布满皱纹的面额上绽开了笑容。并不时的为女儿祝福,夸奖他俩是般配的一对。

青青的父亲是个不多说话的人,面对女儿的婚事,是高兴,但又感到很突然,因为,女儿大了,到了成家的时候了,可是女婿在B市,女儿还在杨家山,婚后两地分居,能合得来吗?另外,当下都是在部队,以后转业怎么办?是回内地,还是留边疆?于是,他叫来了女儿、女婿,想当面问个清楚。“青儿,你们姊妹中,你是爸最疼爱的,在部队上,听说你也干得不错,爸很放心,可是,你们婚后的情况如何,我想听听你们的说法。当然,爸是有了年纪的人了,生活上不希求你们给我多少,但我需要你常回来看看,那怕是见见面都行。”青青的父亲说到这里,把目光落到了女儿身上。而此时的青青呢?对以后的事,不是没有考虑过,而是觉得在父亲面前又有些说不清,所以,她看了一下眼前的时任教导队大队长的他。于是,他发言了:“爸,妈,我很感激你们,同时,也为你们骄傲,有这么一个好女儿。说实在的,你所担心的,我都考虑过了,今后,无论工作怎样变化,我是会照顾好她的,我保证,以后走到那儿,一定会把青青带到那儿,那怕是留在边疆,当然,是会常回来看看你们的,请放心吧。”听了女婿的话,他感到踏实了许多。走时,他给青青的父母深深的鞠了一躬。

军营里的婚礼,极其简单简朴,一盘水果糖、两盘炒花生米,但也热闹有趣,因为,他究竟是教导队的大队长啊!他的下属、战友免不了要前来恭喜,免不了要热闹一番。然而,在这一点上,他是冷静的,他给自己约法三章,不请客、不收礼、不宴席。对此,青青也是理解的,包括她的家人,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提出任何过分的要求。

青青和他的结合,很快传到了关中老家。所以,家里催促他们急速返回,在家里置办酒席,宴请乡党乡亲,向家乡的父老乡亲告知他们的婚事。然而,部队不同于地方,不到休假日,那是决对不能离开军营一步的。当然,按照老家的风俗习惯,总算是在家里摆了宴,待了客,但那是在半年以后。打那时起,家乡人都知道了,他娶了一个解放军妻子,他有了一个好伴侣,他俩的结合人人都说好,人人都说他的媳妇有福气,有的干脆说,这是家中老人前世修行的。

两年以后,部队进行整编,全国裁军一百万,当时的他,因年龄和志向的关系,只能是转业,方向吗?两条,一是留边疆,二是回关中,但最后,他是选择了后者。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内地总要比边疆好一些,无论从气候、环境还是从人事方面来说,都有优越的地方。于是,他带着青青回到了地方,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关中大平原。当时,按政策他被安置在了一个区的机关里工作,青青被分配到了一个公司里,小家庭过得蛮有味道的。

离开部队后,他没有忘记山花,因为,最使他放心不下的就是山花,山花的年龄长青青两岁,她更需要有一个家啊!为这事,他没有少操心,他也曾给她介绍过,但都没有说成。就在他和青青转业的当儿,听说山花在上海的同学里谈了对象,人吗,也在新疆,还是个大学生呢!这使他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如今,转眼间25年过去了,但山花的倩影仍在他的心底里潜藏着。因为,是山花,处处帮助和体贴着青青;是山花,在他受到打击,情绪极为不平的时候,给予了他新的希望和勇气;是山花,在杨家山上,成了他和青青的婚姻见证人。一句话,没有山花,就不可能有他和青青的结合,不可能有他们的今天。所以,他非常感激山花,非常怀念山花,特别是现在,他多么的想见山花一面。当然,北京离关中大地千余里,按说总有一天是会重逢的。然而,眼下是不可能的,他只能把怀念和感激之情放飞在遥远的天空,因为,山花在他的脑海里,永远是镶嵌在那个天空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他永远会在天的这一方向天的那一方的她深表祝福,让天那边的那颗星永远闪烁在自己的心中。

二00五年六月六日

话说四女塚

室内呆多了,就有了到室外散步的念头,城里住久了,就产生了去乡村的欲望。终于在一日,我来到了小时候读过书的那个村头,并贮立在了似曾相识的小桥上,全身心的寻觅那32年前的情景。是啊!32年光阴,弹指一挥间,但留在记忆中的印痕却没有被岁月带走,眼前的小桥,宽度是增加了,并且变得结实了,桥下的小渠仍然是那个端直直的南北走向,只是没有了那清亮亮的长流水。那个时候,小桥的西边,是一片芦苇园,穿过芦苇园是老堡子的大场,再过去就是学校了。小桥的东南方有两座紧邻的高大墓堆,人们习惯上叫它塚圪塔。据记忆,这两墓堆占地各有1亩,高各15米左右。当时,因它的显目,自然的也就成了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

上初小的时候,我的村子离学校算是最远的了,大约是3里地左右,我每天要跑三个来回,所以,免不了要从那个塚圪塔旁边经过,免不了要跨过这条小河,穿过那片芦苇园和大场。当然,记得清清楚楚,那条每天要跑三个来回的路是斜码查的,不是现在的路。上学的最初两年,社会上的事,什么也不懂,只知道学校所在的村子叫四女塚,念转音了,成了sen塚,但不知道四女塚这个名称是咋来的。到了小学三年级,老师才给我们作了介绍,说是那个塚圪塔下安埋了四个贵族女子,村子的起名就是从那里来的。上高小的时候,学校搞勤工俭学,开垦了塚圪塔上的坡地,种上了农作物,我与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还上去割过一次麦子。小学毕业后,四女塚的人挖掉了这两座塚圪塔,并刨开了墓室,据说只见有墓室的方砖,而未曾有尸骨和其它陪葬东西。至于为什么村上的人要挖掉它,这是有原因的,一是说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二是说想改变一下堡子的“风水”。因为,当时的堡子里确实有好些个“坐门墩”的,社会上也相传着“四女塚,出了一伙傻杂种”的说法。所以,这个村子的人,故认为问题的症结是在这两个塚圪塔上。于是,就产生了挖掉塚圪塔的行为。其实,问题并不在那里,而是由于村上人饮用了污染过的渠水而造成的。那个时候,塚圪塔就被这样挖掉了,堡子的名子也换了。再后来,由于合村、分村,名字又变换为群联村、群兴村。然而,改来改去,四女塚这个名子在人们的心里仍很清楚、清新。在这中间,我也曾考证过四女塚的来历,也听说过关于它的传说。但是,对于它的消失,特别是那两座塚圪塔的挖去而感到遗憾。

据传,在春秋末期,诸候割据,战乱纷起,有一支大军护卫着帝王从此地经过,当时,这个帝王携带有四个女儿,他唯恐自己的心肝宝贝落入敌手,便加强兵士保护,但最终还是被敌手夹围,在敌强他弱的情况下,该王忍痛赐死了自己的四个女儿,待战乱结束后,安排将士将她们厚葬于此地,并派多人守护。

此地的村子,在当时叫千家村,但自从埋葬了这四个女子后,墓塚成了这里的一大标志,它体现的是高贵、尊严,所以,这里的人又把村名改为了四女塚,而且一叫就是上千年。

为这个,我曾查阅过有关资料,翻看过县志,但都没有发现关于塚圪塔的记载。所以,我感觉到了奇怪,因为,渭北高塬上的大小墓塚在历史上都是有记录的,唯独这个塚圪塔没有任何文字性的记载,只是传说。细细琢磨,说明这个传说中所叙述的事件已年代久远,无法用文字记录。或者说因朝代的变更和政权的交替,则被历史淡忘,但四女塚这个名字是永远的留了下来。

假如说今天的那两个墓塚还在,并经文物部门给予认定,它一定会被尊崇为一个有价值的历史遗迹,或者略加整理扩建,一定能吸引众多的人来参观。可是,现在没有了,眼前看到的只是一片平地,在小桥的周围,包括记忆中的那片芦苇园,都已成了庄户人家的住宅。

从小桥往西走,碰见了几个小学时候的同伴,有两个感觉陌生,有一位一见如故,因他是我小时经常在一起玩耍的娃娃,并与他登台演过话剧《刘文学》,当时,他扮演的是日本鬼子,我扮演的是刘文学,如今我还能清晰地记得一些台词。后来,由于演出成功,教育意义大,还受过教育部门的奖励呢!如今的学校,校舍全变了样,根本看不出原来的样子,只是还在原来的那个地方,通过学校门前的那条小渠还明显存在。据说,从这个学校出来的,现在多数都有了成就,那个“四女塚,出了一伙傻杂种”的说法是不确切的。

关于四女塚的更名时间,据考证是在1965年,即更名为群兴村,1970年后因工作上的需要,与群三兴合并,又更名为群联村,1995年,因村大人多,在管理上极不方便,并有许多障碍,因之,又分开,名子也恢复到了起先的群兴村。总之,四女塚这个名子已成为过去,但“sen塚”仍然在现今的一些人中间流行着,这可能是习惯,也可能是图念起来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