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青春映沃土
34257900000033

第33章 实心干事诚心为民——两年选聘生足迹

程春飚长乐市湖南镇鹏谢村2009年村官。2009年4月我毕业于福州大学,获得化学工艺专业硕士学位后,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全身心投入到支持家乡农村建设的热潮中去,经过省委组织部层层考核选拨,成为了2009届福建省选聘生中的一员。到村后一直担任村主任助理、镇团委副书记、村团支部第一书记,是2009届福州市选聘生班班长、2009届福建省选聘生到村任职出征仪式旗手、2010年福建省委党校全省选聘生培训班党支部书记兼班长。两年工作期间曾荣获2009年度长乐市党委系统秘书工作先进个人、2008—2009年度湖南镇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0年福建省优秀共青团员、2010年度福建省委党校全省选聘生培训班优秀学员、2010年度考核优秀。

两年来,我坚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资料,深刻理解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在本质。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落实镇党委、政府的决策,实事求是,开拓进取,树立牢固的群众观念,密切联系群众,自觉维护群众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古人云:“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在这两年的积累下,我的思想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作为2009届福建省选聘生,我于2009年7月来到长乐市湖南镇鹏谢村担任村主任助理,在这个总面积266.4万平方米的村里,研究生分到村里当村官,着实吸引了许多村民好奇的目光,很多人对我不解,不知我来村到底能干点什么事情。

一、积极融入,做热心村官

到村伊始,我坚持从小事做起,端茶倒水、擦桌扫地,走出了融入农村的第一步。在获得村两委干部肯定后,坚持从工作中不断学习,主动承担,积极投入到村的各项工作中去:配合村两委参与了201省道扩宽工程土地放样、丈量及权属划分等征地工作;化解多起建房、土地所有权等矛盾纠纷;拆除了3座坟墓,消除了“青山挂白”现象;配合村镇开展安全感调查,参加村治安巡逻,发放平安宣传材料,积极引导青年参与平安创建宣传活动,维护农村的安定稳定;参与做好村计生“双查”工作,了解了开展基层计生工作的许多技巧;在开展农村医疗保险工作上,积极配合包村领导、村两委班子,坚持同他们一起走村串户,借助板报、标语、广播等各种方式方法大力宣传惠民政策,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并配合包片干部做好报名登记等工作;积极帮助村里撰写、整理材料,做好每次村两委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会议记录工作;为做好村里远程教育工作,认真学习教育网络的有关知识,积极开展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全村干部、党员、群众中播放现代远程教育课件,定时下载有关课件,及时通知党员群众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和学习记录。从乡间到田地,从征地到计生,从学习到实践,短短时间内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既提高了业务水平,也收获了沉甸甸的充实感和喜悦感。

二、立足岗位,做实心村官

“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想尽快开展工作,首先就必须对该处的各项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只有掌握了农村的各项基础因素,才能在今后农村的工作中少些障碍,多份认识。”两年来我坚持这种工作方式,通过积极与村干部沟通交流,走访联系群众,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仅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认知,也了解到了村情民意,谦虚热情更让我受到了村里的认可、关心和照顾,并建立起了亲人般的感情。

鹏谢村全村人口2572人,侨居海外人员约有300余人,外省经商人员将近500人。对村里的工作熟悉后,村委会决定让我负责村里的党建和宣传工作。结合市里推行的长乐市“12580”便民模式(1”即每个无职党员确认一个先锋岗,“2”即一个党员联系两个家庭,“5”即是推行“提、审、示、践、评”五诺制度,“8”即是宣传引导做到“八个一”,“0”即是“零距离”服务群众制度),我向镇里申请了一万元资金,开设了鹏谢村便民服务中心,完善了中心硬件设施,为村民提供了“利民、便民”平台,由我专门负责,实行全程式代办,村民只需到村部就能办好需要到镇里才能办好的事情。村里有一些无业青年,作为村团支部第一书记,我和村两委干部商量,开设了“青年服务窗口”,通过村党支部和当地企业联系,积极寻找就业途径,帮助待业青年就业,将待业青年和无业妇女介绍到村企盛旺纺织有限公司和宏业纺织有限公司,这在群众中取得了良好反响。作为村里的一名“知识分子”,我积极围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推动村里的党建、团建工作,建立了干部和党员、团员的经常性学习教育机制,提升了干部和党员、团员的知识水平,开展了以“创先争优”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要求党员率先做到“五带头”(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使得更多的无职党员“有所作为”,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到村后发现村里党员结构老龄化十分严重,积极配合村党支部发展新的年轻党员,两年来,全村共提交入党申请书的有21人,列入积极分子的15人,发展对象12人,新发展党员8人。通过组织发展,大大改善了村党员结构现状,为党的肌体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我积极和镇里的非公企业团支部联系,组织村里青年与企业青年联谊,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有效活跃了村团支部氛围,并帮助完善了企业非公团支部建设,成为了全镇企业非公团支部工作的联络人。为了丰富留守村民生产之余的文化生活,我依托鹏谢金景山公园,专门开设了休闲广场,一到晚上昔日的“麻将声”已被热闹的“音乐声”所取代。村里正好重新修建了新村部,为方便村民读书看报,我积极说服村两委,将村部建好的最宽敞最好的房间腾出作为农家书屋,并积极向长乐市科协和湖南镇文化站申请资金,共筹集了20000元用以丰富农家书屋藏书,浓厚了村里的文化氛围。与此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村里的“文化进祠堂”活动,帮助村老人协会修编完善鹏谢族谱,开设祠堂文化角,有效拓展鹏谢文化品牌,受到了莅临鹏谢调研领导的一致认可。

三、发挥特长,做用心村官

福州市长乐国际机场和航空港工业区建设征用了鹏谢村大部分土地,随着村民经济富起来,地少房紧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我积极配合村两委干部规划了30亩土地进行新村建设,这即节省了土地,也美化了空间,同时也杜绝了违章乱建现象。新村建设项目坚持“公开承诺、阳光运营、透明管理”原则,让较富的村民多出资,并予以优先挑选,整个过程没有出现任何分歧,并且资金一步到位,目前项目已进入土地报批阶段。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上网查询、写公告、丈量土地、放样审批,多次跑上级部门,全力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2010年7月,我兼任湖南镇团委副书记,帮助镇里做好全镇的信息工作。为不耽误村里的工作,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全力撰写镇里的信息,全镇信息工作由2009年排名全市第12名(18个乡镇)升至2010年全市第2名。2010年4月,我组织带领2009届长乐市选聘生开展了“携手非公团建,迸发青春激情”五月活动,带领长乐市选聘生深入湖南镇内锦江科技、明一乳业等企业一线,调研企业团组织建设发展情况,并到厂房、宿舍一线与企业青年们交流座谈,共同分析了当前非公企业共青团的主要任务,引导企业团员青年树立主人翁意识,爱岗敬业,在促进企业发展过程中建功成才。同时,来到村里的鹏谢小学,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帮扶结对共成长”活动,和学生们开展互动,并发放了便民服务卡,初步建立了外来农民工子女信息库,摸索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

面临全班共576名来自全省各地的选聘生,是福建省委党校培训以来最大的一个班,我积极发挥福州市选聘生主人翁的地理优势,热情地为全省选聘生服务,帮助选聘生解决培训期间的学习生活问题,有效组织培训班班委在培训期间开展工作,顺利完成了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党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培训班也圆满结业。培训完后选聘生又前往各自的工作岗位,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我建立了选聘生培训班班委及小组长QQ群,定期组织大家交流各地市选聘生好的做法和经验,实现了全省选聘生资源共享、经验交流、感情互动,为选聘生提升自我素质提供了有利的平台。

结合福州市选聘生的特点和优势,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我创新完善了选聘生自己制作的《鸿鹄》报纸及福州市选聘生网站,制作出版了福州市选聘生《鸿鹄》杂志,有效提升了选聘生宣传阵地,为福州市选聘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宣传平台。其中创办的“鸿鹄”杂志寄往全省各地和上级有关部门,进一步提升了福州市选聘生的知名度,受到了领导和选聘生的一致好评。为进一步加强福州市各县区选聘生的联系,提升选聘生的综合素质,塑造选聘生良好的形象,我组建了福州市选聘生文艺工作。在选聘生开展日常工作之余,组织大家编排节目、联络感情,积极接受各县区农村文艺活动的邀请,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机制。在福州市各界青年新春茶话会、五四青春歌会、省委党校文艺汇演中都有良好的表现,为福州市选聘生工作添上了绚烂的一笔色彩。2010年5月,福州市选聘生响应福州市团市委的号召,我组织福州市各县区选聘生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五月活动”,发挥选聘生作为各县区农村团建带头人的优势,形成了团日活动“多点开花、百花齐放”的局面,有效增强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受到各级团组织的一致肯定。2011年5月,按照福州市委组织部和团市委的安排,我组织福州市选聘生开展“永远跟党走、青春促跨越”的选聘生主题团日活动,这次成功的活动,进一步打响了福州市选聘生的品牌和知名度。

两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和悉心照顾下,我顺利完成了两年的村官工作。在这两年里,我获益匪浅。我坚信,风雨之后才能见彩虹,村官的生活会是我一辈子的财富。今后我会继续加强学习,加强锻炼,立足新的岗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海西”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