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何时衰落
34271200000015

第15章 两党政治及其对内对外政策

美国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政治体制,保证了美国政治制度的长期稳定和延续。这也是美国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内战以后,在民主党和共和党进一步确立的情况下,出现了两党轮流执政的局面。民主党成立于1828年,乃是在杰斐逊当选为美国第三任总统后,在原民主共和党的基础上改组而成的。民主党建立初所代表的阶层包括:西部新兴的植棉奴隶主和南部旧有的奴隶制种植园主,以及小农、边陲居民和工匠等。这时的民主党,是一个小农为主体的政党。到内战前夕,民主党已经演变成一个代表大资产阶级和南方奴隶主利益的政党。

共和党成立以前,与民主党对立的是由原民主共和派分化现来的国民共和党。1832年,国民共和党改称辉格党,这是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部奴隶主的联盟。随着奴隶制问题在美国社会的日趋尖锐,辉格党内部的资产阶级和奴隶主逐渐无法共存,逐于40年分化为北部辉格党和南部辉格党,到50年代它的力量更加衰弱,以至最后瓦解。与此同时,民主党也逐步分化为北部派,前者以新兴工业家为骨干,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后者以奴隶主为核心,坚决维护奴隶制度。这样,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就孕育着两党的大分化,大改组。

19世纪四十、五十年代,围绕着维护还是废除奴隶制度的问题,民主党和辉格党支持工业资产阶级的一派走向联合,而两党中维护奴隶制的一派也拉起手来。

1854年7月,共和党宣布成立,它由北部辉格党人、北部民主党人和自由土壤党的一部分人组成,以反对奴隶制在美国领土继续扩展为宗旨。1860年,共和党首次在大选中获胜,其侯选人林肯当选总统,掌握政权。也就在这个时候,民主党的成份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部分人转入共和党,而原南部的辉格党人却合并过来,民主党完全成为一个代表南部奴隶主利益的政党。正是在该党总统布坎南的怂勇下,南部11州脱离联邦,挑起长达十年的美国内战。

1860年以后,共和党连续执政24年(1860——1884年)。共和党代表与奴隶制相抗争的资本主义势力,它在内战中击败了南方的奴隶主阶级,不仅顺应了历史潮流,使奴隶制作为一种合法的制度被消灭,而且使资产阶级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确立,从而保证了美国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

但是,19世纪末,自从美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以来,由于奴隶制度已经被消灭,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根本分歧消失了,两党的区别越来越小,都逐渐被垄断资产阶级所操纵,成为他们的统治工具。两党表现为互相竞争,势不两立,实际上却配合默契,你上我下,互相收拾残局,共同排斥第三党进入国家政权机构。这时候的共和党已逐渐成为大业资本家与金融资本家利益的代表;而民主党也逐渐变成了南方新兴工业、农业资本家利益的代表。到19世纪80年代,在美国形成了共和党与民主党轮流掌权的局面,可是,这两党在阶级利益上已没有根本差别,所不同的,只是在关税问题和统治手法等细小问题上的意见分歧。在对内政策上,两党都权力加强国家机器,镇压工人运动。

在对外政策方面,两党也是大同小异,都执行侵略扩张政策。

早在19世纪末,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扩张主义呼声就越来越高。美国所谓的“现代海军之父”马汉,就以反动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作为理论基础,认为生命竞争不仅是生物发展的法则,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他在其《海上权力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大肆鼓吹建立海上霸权的重要性,提出所谓的“海上实力论”,为美帝国主义制订了一幅依靠海上力量夺取制海权,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蓝图。

为了争夺海上霸权,实现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计划。美国积极扩充军备,发展海军。到九十年代初,美国已经由世界第十二位海军国家上升到第五海军强国,从此,美帝国主义就把其侵略矛头指向亚洲、太平洋地区和拉丁美洲。

1866、1867、1871和1882年,美国四次侵略朝鲜,迫使朝鲜签订不平等条约。

1875年,强迫太平洋岛国夏威夷签订商约;1893年策动政变,成立亲美“临时政府”;1898年,正式吞并夏威夷,并把它变为自己的海军基地。

为了争夺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和古巴,1898年发动了对西班牙的战争,迫使西班牙承认古巴在美国保护下“独立”,并把菲律宾、波多黎各、关岛割让给美国。美西战争是进入帝国主义时期,重新分割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

对于中国,美国同样希望参与瓜分,但是,当美国崛起的时候,中国已经被其他欧洲国家瓜分完毕。于是,1899年,美国麦金菜政府国务聊约翰·海照会英、德、俄、法、日意,提出了列强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这实质上是美国要求和其他帝国主义共享侵略中国的权利,然后凭借自己的经济优势,排挤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达到独霸中国的目的,1900年,美国又以保护侨民为代借口参加了八国联军对中国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镇压。

20世纪初,美国又以“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作为对外侵略的手段,加紧对拉丁美洲的侵略。美国第二十六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1901年9月——1909年3月在位)就曾经公开宣称:“应付国国际关系的正当办法在于嘴里说话要温和,手里要提根大棒”。“大棒政策”由此得名,并成为美国公开干涉拉丁美洲各国内政的通用名词。“大棒政策”最典型、最露骨的表现,就是夺取巴拿马运河地区。在巴拿马地峡开凿运河,本来是拉丁美洲人民的夙愿,而美国则乘机扩张。巴拿马运河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就由法国公司破土开工,美国利用该公司破产和巴拿马运河舞弊案被揭露的机会,买了全部股票,排挤了法国的势力。接着,在1903年策划叛乱,宣布成立脱离哥伦比亚的巴拿马共和国(老罗斯福所为),同时派军舰进入巴拿马海域,迫使巴拿马共和国签订不平等的美巴条约。美国取得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和穿过巴拿马地峡沿运河地带的永久租让权,这样,巴拿马运河区从此成为美国统治下的国中之国。

1914年巴拿马运河凿通以后,美国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航程缩短了一万多公里,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军舰队从此可以随时调动,互相增援,这就大大便利了美国对拉丁美洲,特别是对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和侵略。

继老罗斯福总统的“大棒政策”之后,美国第二十七届总统塔夫脱在1912年的国情咨文中声称,美国对外政策的特点是“用美元代替枪弹”,即所谓“金之外交”。实际在,从老罗斯福时代起,美国政府就不仅用“大棒政策”,而且也用“金元外交”在拉丁美洲大肆侵略扩张。美国以“援助弱小民族”为幌子,通过贷款等方式,先后控制了海地、洪都拉斯、尼加拉瓜等国家的财政,并用暴力镇压古巴革命。到第二十八任总统威尔逊时(1913.3——1921.3)两次直接出兵干涉墨西哥革命,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整个拉丁美洲几乎都为美国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