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无赖之盗金篡宋
34309300000190

第190章 富人

南宋的经济发展的很好,这让很多人对南宋的政权无比的热爱,很多文人墨客使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把西门小宝的红朝描写成洪水猛兽,什么共产共妻,仿佛都是西门小宝那边活生生的例子一般。

此时江陵城内数次血战,守城军民虽然也死伤惨重,但因为杀退了西门小宝一次又一次的猛攻,保住了城墙,增加了勇气和信心。到了正月初二,西门小宝新修的几座炮台已经完成。这些炮台用柏木架成,长约十几丈,宽约五丈,高约三丈。因为架在土丘上边,连土丘加炮台,高过城墙很多。城上守军见了,感到威胁很大,赶快也在城上架起高三丈的炮台,用大木料架成,比红朝军队的炮台又高出很多。那时的炮战,人们还不能利用抛物线的原理向目标瞄准,不能使炮弹准确地落上城头。西门小宝的部队必须在高处架起炮台,这样,炮弹才能顺利地打到城头上,但有时也越过城头,远远地打人城内。守城部队也必须居高临下,才能有效地打毁红朝军队的炮台。

从初一到初二,双方都在抓紧架筑炮台,寻找办法摧毁对方的炮台,实际上是一场争夺制高点的战斗。城上的高台搭成以后,立即同红朝军队进行炮战。红朝军队的炮台虽然用比较坚固的柏木搭成,又压上沙袋,但毕竟受不了大炮的轰击,还没有发挥威力,就被打毁,死伤了不少人。同时城上的高炮台也就没有什么特别的用处了。虽然双方都不再利用高炮台,但炮战仍在断断续续地进行。城中军民很明白:西门小宝正在准备下一次猛烈攻城,时间就在几天之内。

初三日,阴云密布,天气十分寒冷。守城军民望见大约有二十尊大炮运出来,经过西门门的东边向北运去。城中谣言纷纷,说西门小宝下次攻城将比上次猛烈数倍。西门小宝的大炮一年来增加了很多,这里大多数是从大宋陷落的城池中抢来的,还有一些是关雄加班加点做出来的。总之,西门小宝每打一次大的胜仗,每到一地,遇着好的铳、炮,都要收集来充实火器营。守城军民通过十二月二十六、二十七两天大战,对于西门小宝的炮火已经深深领教,现在看见新增加的大炮更增添了恐惧。另外,红朝军队的掘城工作并没有停止,还在继续深挖,也许在几天之内,城洞一个一个都将挖好,那时放进火药,轰塌城墙,大炮同时猛烈施放,守城就会十分困难。

今日周王同守城官绅在周王府密商军事。自从西门小宝攻城以来,周王还比较有勇有谋,敢于任事,所以城内的军民逐渐对他增加了信任和尊重。

看到大家来的差不多了,周王先开始说了:

“今日大家商议守城之事,十分吃紧。西门匪贼有几十万人马,围攻江宁到今日整整十天了。我们已经几次向朝廷飞奏,请求派兵援救江陵,可是目前,西门匪贼林育容部逐渐包围临安,临安的形势也非常紧急。”说到这里,他忍不住连连地咳嗽几声,向痰盂里吐了一口痰,轻轻摇摇头,然后接着说,“估计在数日之内西门匪贼必将第二次大举攻城,较上次更为猛烈。城中人心已经有些浮动。江陵存亡,是我们官绅的职责所在,断不能使朝廷封疆重镇失于我辈之手。为了上报朝廷,下救一城生灵,我们必须打退西门匪贼,保江陵重镇万无一失。请诸位各抒高见,以便未雨绸缨,作好迎敌准备。”

众人互相看了一看,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忽然听见外边有一个仆人传禀:

“李奎总兵来到!”

听见这一传禀,大家索性暂不发言,等待着他们来到。周王也正盼望着他们来禀报今日城上情况。有的人不觉向门外望去,只听见李奎在廊下由仆人打去帽上和袍子上的雪花,他自己又跺去靴上的积雪,擤了一把鼻涕,甩到阶下。

李显忠趁他们还没有进来,对周王说道:“周王殿下说得很是,我们必须不惜肝脑涂地,保住江陵。以敝将军看来,要鼓励民心士气,加强东、北二城的守御,眼下最吃紧的是……”

他的话没有说完,仆人打开帘子,李奎进来,简单地向各位上官行了礼。周王命他们赶快坐下,随即问道:“你巡视情况如何?”

李奎欠身说道:“西门匪贼掘城甚急,共掘了三十六个洞,愈掘愈深,情况十分吃紧。以下官看来,一二日内就会掘成大洞,到那时他们将火药运进洞中,轰塌城墙,事情就糟了。我们一定要火速想出办法,非破敌掘城之计不可。”

李显忠说:“我刚才正要同各位大人说到此事,决不能让西门匪贼掘城成功。”

李奎接着说:“军心民气,一定不能懈怠。江陵能不能固守,要看军心民气是否能固。如今城上风雪很大,冷得刺骨,看来军民在私下已有怨言。”

周王问道:“有何怨言?”

李奎说:“当然下官不会自己听到,可是卑职手下有人听到。如今在城上的都是贫家小户的丁壮;有身份的都不在城上,住在城下的窝铺里边,只偶尔派人上城问一问,看有没有什么动静。所以城上百姓发出怨言,说他们在城上受风雪寒冻,做官的、为宦的、有钱有势的却住在家中烤火取暖。这话是人们常听到的,也是可以想得到的。要说怨言,这就是怨言,流露了有些人心中的忿忿不平之气。据下官看来,如今巩固民心军心,更为吃紧,不知列位上宪钧意如何?”

周王又问:“如何救此紧迫情势?”

李奎说道:“眼下最急迫的是赶快征集毡和被子两万条,送到城上,让东城和北城守城的人都有一条被子或羊毛毡技在身上,可以略御风雪。”

江宁的知府知道这事要落在他的身上,就说:“如今仓促之间…….”

话还没有说完,李奎望望坐在附近的绅士说道:“事在燃眉,非本城有声望士绅不能赶办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