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无赖之盗金篡宋
34309300000090

第90章 反贪风暴

“如果这么多军队从这里去阔连海子,沿途难免不被金人发觉啊?”西门小宝忙问道。

西门小宝的心中觉得这个时期实在是有些怪异的出奇,就像两个同学打架,明明张三打了李四,而李四却要在别人那里帮着张三讨公道,用现在的话说,李四做的事情比雷锋还雷锋,简直是傻冒,脑子被挤了的那一种。

“我们会打着大金的旗号的。”耶律忔列回答说。

“这么多人,加上给养?”西门小宝很疑惑,路上一下子多了十多万人,想必各个村子的联防员还不向政府报告?耶律忔列看穿了西门小宝的心思,笑了笑说道:“这么多年我们都过来了,放心,附近的官员都听我们的。”

最坚强的堡垒往往在内部被攻破,看来大金国将来的问题必然处在这里。

一个上午的交谈让西门小宝觉得大辽这位弘宪皇帝平易近人,言语随和,风趣幽默,有些不想皇帝;但在他的言语间,西门小宝又感到有很对自相矛盾的地方,看样子这个耶律忔列心机极深,和他还得多留些心眼才好,反正他要帮自己收复阔连海子,就是十几天后的事情,这段时间,该不会有什么变故吧。

西门小宝想到自己那六十多名与契丹人想必不着调的士兵,不免来了点火,离开了耶律忔列,就跑到自己的小营盘里面,把他们一个个的拉起来训练,看到自己面前的长官动了怒,他们也不敢懈怠,只好努力起来。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不知道西门小宝从那里学来这样一句话,让这些士兵当口号一样的喊了起来。

……

拂晓的行台衙门前人声鼎沸,张孝纯已经安排人如果发现各个州府来劫持冤民的一律杀无赦,在砍掉几个人头之后,那些拿了官府钱财前来拦截百姓的人早已没了踪迹,行台衙门前的人群比当初林育容搞灯会的时候还多,衙役和官军在一边维持着秩序,现场喊冤的声音连绵不断。

张孝纯让人打来行台衙门的正门,一个断了胳膊的庄稼人某样的最先闯了进来。

“大人,小人冤枉啊?”

“什么事?”

“小人杨义原本有一个农场,结果近来群人就要给我拆了,他们穿着常人的衣服,我们也没有看出来他们是官府的,他们把我打得满地乱滚,胳膊也被打折了,结果我的弟弟忍无可忍,用刀杀死了那个带头的,结果县衙说我们谋反,要杀我的弟弟,我请大人明断啊。”

这样的事情很多,张孝纯听了后看看辛弃疾,说道:“少主,这样的事情你看以后如何办理为好!”

“来人,跟着这人把那县令给我拿了。”

“是!”辛弃疾手下的几名兵士朗声回答道。

“原来疾哥哥还真的是位给老百姓办实事的好官,你总的问问人家在什么地方吧”

张孝纯迎着声音的方向一看,一个面貌清秀的衙役站在辛弃疾的身后,那人正是完颜重节,对啊,审案子案发地点总是要问的。

“你的农场在什么地方啊?”

“沈州。”

辛弃疾身后那位俏丽的衙役差点笑了出来,小声的说道:“疾哥哥,白夸你的了,那地方不归行台管啊。”

“那时中京的地界,行台衙门管不着啊。”张孝纯无可奈何的说道。

“大人给小民做主啊。”那人哭喊着不肯走,后来辛弃疾安排人把他拖了下去。

办案这样的事情象林育容、赵雷等人都躲得远远的,实际上他们不适合办案,办案不仅需要文化,而且还要有耐心,这些是他们缺乏的,而林育容忙着接管南大营,也没有心思管这些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只有大公无私的张孝纯和傻乎乎的辛弃疾喜欢办这样的事情。

一天的审理让张孝纯累得头晕眼花,辛弃疾也觉得万分无聊。

“这样办下去,我看每天新来喊冤的比我们办完的还多,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辛弃疾有些抱怨的说道。谁也没有想到一派欣欣向荣行台,灯会上一片红红火火的行台,真得可以随便诉冤的时候,会从天而降这样多的冤民。

“把林育容林将军喊来吧,他鬼点子多,或许有些办法。”张孝纯说道,衙役听到张孝纯的命令刚刚出去。外面有人就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

“张相,疾儿,帮帮我吧!”

张孝纯和西门小宝转过头一看,正是辛弃疾的父亲辛赞。

“父亲,你怎么来了?”辛弃疾忙问道。听到辛弃疾说父亲,穿着衙役制服的完颜重节把目光聚焦在辛赞的身上,口长得老大,一副惊讶到了极点的表情。

是啊,完颜重节当然想不到潇洒俊俏的辛弃疾的老爸长得象水缸一样。

“辛府尹,什么事情,这样慌张啊?”

“方才有有几个同僚到我的府上说西门大人正在清理冤狱,可有这样的事情?”辛赞问道。

“确实如此,如今人手不够啊,如果辛府尹有时间,到可以帮我和少主一下。”张孝纯回答道。

“我说二位的,你们可不能这些刁民说什么就是什么啊,就拿我们谯县来说,几年前,有个叫杨佳的,不服朝廷的法令,冲进了县衙,杀死了六七个衙役,后来可是当今圣上核准的死刑,他的母亲曾经到处告状,污蔑朝廷说有什么隐情,因为这个,那几个死了的衙役都没有被封为烈士,如果我看他又到行台衙门来告,临近的几个府县的官员,和这个事情多少都能扯上点关系,张相和少主如果真的把这样的案子都办了,恐怕官心不稳啊!”这声音有些凄惨,像是在哀求。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敢叫儿子,而改称少主,辛赞的身上,确实有着很大的难处,其实他担心的,倒不是这样一个案子,他身上的案子太多了,随便拿出哪一个,他都有天大的麻烦。

“父亲何必呢,办这些案子也都是为了西门大王的声誉,为了天下苍生啊!”辛弃疾忙忙跑到辛赞的身边,一边把辛赞扶到太师椅上,一边说道。

辛赞一看眼下自己的儿子和张孝纯站在了一边,知道自己的儿子辛弃疾的秉性,认准了的事情就一定会办到底,看样子在苦苦的求下去也是没有半点益处,于是眼珠一转,想出了一个脱身的办法。

“既然张相和少主这样讲,我也就放心了,将军府不知道营建的怎么样了。”辛赞有意无意的转移了话题。

“明天一早公主和关先生就启程去办这个事情,关先生的人已经到了临洮做前期的准备了。”辛弃疾说道。

“公主年纪小,临洮之地多有土匪出没,西夏、宋人、契丹人也多年为乱,若公主出现什么闪失,将来大王会不会怪罪啊,完颜珠公主走的时候,行台那么多人居然浑然不知,我感觉到大王不是很高兴,这次如果这位完颜公主出了什么意外…..”辛赞不厌其烦的说道。

张孝纯是个聪明人,听了辛赞的话八成也明白了七八分,辛赞从来对征战什么的一点也不感兴趣,这样的事情总是躲得远远的,这次居然能够自报奋勇,想必是在谯县留下了很大的烂摊子。毕竟他是少主的亲生父亲,就是发现了他辛赞的问题张孝纯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到时候如果真得有上万的冤民在门口喊冤,辛弃疾在行台衙门内给自己的父亲求情,那张孝纯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辛府尹,那就辛苦你和关先生一起护送公主吧。”

“为大王尽力,应该应该。”辛赞笑着起身,“那就不打扰张相和少主了,告退,告退。”

看着父亲的背影,辛弃疾多少有些不高兴,但一想父亲也是不易的,为了养大辛弃疾和他的两个哥哥,光靠父亲那点微薄的俸禄显然是不行的,所以贪污一点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官员是需要交际的,交际中难免有花销,但是如果不交际,恐怕连官位也保不住,没有什么技术和特长的辛赞,除了做官什么都不会,没有办法,为了生存,在经济上多少也有些说不清楚。

辛弃疾忙跑着跟了出去,看着自己的父亲矮矮胖胖的身体,一步一步缓缓的向前移动,为了躲避眼下的灾祸就要去千里之外,沙土飞扬的临洮,眼圈不禁湿润起来。

“父亲,家里的事情我可以照顾,到了临洮就安份的做事情吧,孩儿也有一份俸禄。”

听到辛弃疾的话,辛赞险些哭出声音来。辛弃疾从来没有看到过自己的父亲如此的表情,在辛弃疾的印象里,他的父亲一直是头脑光亮,眼珠乱转,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想出办法,从来没有绝望过的人,此时不知道是父亲真的觉得面前有个过不去的坎还是真的老了,不愿意在为这些事情操心了,还是觉得辛弃疾长大了?总之,辛弃疾能够感到,辛赞的泪水中,夹杂着一丝幸福。

“少主,张相找我来什么事?”

林育容风尘仆仆,大步流星的从外面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