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我把美国教育方法带回国
34327700000010

第10章 我是这样和孩子沟通的(8)

Dee:我们和女儿一起制定了一个计分表,饭吃得多少、快慢、是否营养,等等,我和先生约定不再提女儿吃饭不好这句话,连我小女儿都跟着我们配合,只要姐姐吃得好,她就特别开心,蹦蹦跳跳地在姐姐的计分表上加分!那样子,好像她中了奖似的。分数攒够了,到周末我们就按着女儿的心愿做一件事。上周带她去看了电影《泰坦尼克号》,特高兴。女儿说这个星期结束,去吃冰激凌,一家人都期待着!

画云:看了电影,全家都很高兴,你有说什么吗?孩子怎么说的?

Dee:孩子当然感谢我们啊,她谢我们,我们说不客气,有什么不妥吗?

画云:如果是我,我会感谢孩子,因为她的努力,给全家带来了快乐,你说是不是应该感谢她?

Dee:说实在的,让这孩子给折腾死了。最近有好转,净想着谢天谢地谢你,还真的没有谢女儿,真的啊,真的应该感谢孩子,真的应该感谢孩子。

画云:你和先生都是好父母,你的女儿很有福气,祝福你们!

我提醒Dee一开始孩子大人对吃饭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很新鲜,久而久之,人都会有疲惫感的。我建议她给孩子增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孩子能量消耗多了,自然吃得就会多些,把注意力放在别的地方,这样孩子在吃饭问题上的压力会小些。

Dee的女儿天生爱跳舞,Dee夫妇积极鼓励女儿跳舞,后来孩子还进了很专业的培训学校,运动量极大,孩子的胃口好了许多,吃饭的问题就变得越来越不是问题了。

●思考:

在孩子面前,我们常把自己当作绝对的权威,加上一切都是为孩子好的初衷,我们看不到自己在“育”孩子方式上的不足,只知道“说教”,甚至做了伤害孩子的事情,自己还不知晓。其实孩子屡“教”不改时,要改的应该是“教”法。父母要有“改”的智慧,肯付出“屡改”的代价。父母的“教”法对了,孩子“改”得会更积极、更心甘情愿。“教者”智慧引领,“改者”得益进步!

●教育感悟:

孩子屡骂不改时,真正要改的是父母的交流方式!

和孩子先讲“情”,再讲“理”

儿子5岁时,一个星期二的下午,丈夫公司的事情老早就结束了,他便从幼儿园接走儿子去了达拉斯非常受欢迎的水上乐园NRH2O。因为他们出门比较晚,儿子玩兴未尽,就到了7点钟公园的关门时间。

儿子非常喜爱那里的各种游戏,坐回车里,他如数家珍地告诉爸爸哪些游戏是他特别喜欢的。“Daddy,您啥时候再带我来这儿啊?”看着儿子渴望再去玩水的小脸,丈夫向儿子保证周末就带他重返NRH2O,玩上它一整天!

儿子听了,兴奋地在座椅上跳起来,头撞到了车的棚盖。他边揉着头,边兴奋地叫着:“谢谢Daddy!”

儿子终于盼到了周五的晚上,他兴奋地跟丈夫提议:“明天我们7:30一吃完早饭就去NRH2O,好吗?”

丈夫一听,“不行,我工作了一个星期了,周六得多睡会儿,不能一大早起来就去游乐园。”儿子一听,希望的泡泡一下子破灭了,眼泪刷地就下来了。

我悄悄地挑战丈夫:“本人再给你5分钟,看看你能不能把儿子给说通了。”

丈夫瞧了我一眼,像是说“挑战我是不是?”回到哭闹的儿子身边,丈夫想说什么又咽回去了,摇了摇头,不情愿又不好意思地转向我求援。

我蹲在儿子的身旁:“儿子,你说你大前天在NRH2O最喜欢玩的那个叫什么来着?”

儿子一听,我是来聊天的,稍微放松了下来。

“漂流!”儿子鼻音很重地嘟囔着。

“好玩吗?”

“嗯,还有波浪池!”儿子的声音透明了点儿。

“我知道,波浪池里的起起伏伏特带劲儿,是吧?”

“嗯。”儿子开始看着我的眼睛说话了。

“这样吧,明天我们一早就去NRH2O,怎么样?”

“真的吗?”儿子很惊讶,声音里充满了兴奋。

看到丈夫的一个眼神,像是说:“你就这把刷子,也没高明哪去啊?”

“真的,一言为定,你明早一醒,就来叫爸爸妈妈,好吗?”

“好!”儿子100%多阴转晴!

“儿子,就是、就是如果我们走太早的话,会有点儿小麻烦。”我有点支支吾吾的。

“什么麻烦啊?”儿子略显紧张。

“如果我们早走的话,我和爸爸只能陪你玩一个上午,不能玩一天。”

“为什么?”儿子开始紧张加不安了。

“因为爸爸妈妈要早点回家补觉啊。”

儿子一时不知道怎么办,那发愁的样儿真是怪可怜的。

“好吧,现在我们有两个选择:一是我们一大早就走,玩完几个你最想玩的游戏就回家;或者,爸爸妈妈早晨在家多睡会儿,我们晚走一小会儿,到了NRH2O,你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你想什么时候回家就什么时候回家。你看怎样?”

儿子一边消化着我的话,一边看看丈夫,又看看我,像是下了个大决心:“好吧,那你们两个现在就去休息吧,你们休息好了,我们再出门!”

我和儿子击掌后,把他放在我的腿上:“儿子,你看啊,这样的决定就是折中,既满足你想在NRH2O玩很长时间的愿望,也能让爸妈多睡会儿。谢谢你体谅理解我们!”儿子对自己竖起大拇指。

第二天儿子老早就起来了,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轻手轻脚的。我和丈夫醒来后,和平时一样,读书看报,然后用早餐。

儿子看到我们起床后,特高兴,第一句话就是:“你们休息好了吗?”听起来儿子很关心我们,其实他小子是在确认他是否能玩好!

你说老祖宗是不是很懂心理学?我们语言里有“情理”,没有“理情”。“情”在“理”前,满足了“情”,再讲“理”,才有合情合理的方案,人会变得通情达理!

孩子和父母各持己见时,父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给孩子不同选择,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思考:

先答应儿子早去游乐园的需求,他的“情”被满足后,就开始配合大人做决定了。大人提出条件,讲了“理”,儿子把注意力放在做正确的选择上,积极配合并理解大人。

●教育感悟:

沟通时,先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让对方的“情”得到照顾再讲理,对方就会顾及我们的“情”。

说吧,妈妈不发火

女儿小的时候,我忙于工作,平时想不起来跟孩子讲做人的道理,一旦孩子出点问题,就把一大堆道理一股脑儿骂出来,结果是找了个最不合适的时候把教育孩子的话说出来。本意是教导孩子,结果因为生气,变成了一场伤害深远的战争。

记得女儿到了三年级,放学回家后还是把书包随便放,和她说过好多次,就是不改。为了知道女儿是如何想的,我放弃唠叨,心平气和地问她:“妈妈跟你讲过很多次,骂过很多次,为什么你仍旧是乱放书包呢?能不能告诉我,妈妈跟你讲的时候你想什么了?”

“你有气和我讲话时,你的话从来没有到我的脑子里,我根本就没听你讲什么。”女儿的话让我非常的震惊。

“可是我每次和你谈,你好像都在认真地听啊?”我不解地问。

“我是在听,可是我想的不是怎么改变我自己。”女儿解释道。

“什么?你在说什么?那你想什么了?”我几乎不敢相信她的话。

“我在想你为什么那样凶地对待我?你是不是真的爱我?还有你发脾气的时候其实跟小孩子撒泼没啥区别!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呢?”女儿非常诚实又犀利地指责我。

看来问题不是出在听上,是出在说话的态度上!意识到这些时,我吓了一跳,我后怕我的发火:

1.是在教孩子以后遇到麻烦时,不要告诉我实话,因为我会发脾气;

2.是在教孩子别人给她添麻烦的时候,她可以发火;

3.是在告诉孩子妈妈不知道如何处理事情时,依旧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只会发脾气。

那些后怕让我下定决心跟女儿保证:“不管你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如实地告诉我,我不再发脾气。”当时的信誓旦旦,让女儿很感动,自己也很感动。

即使有了这样的保证,女儿在外面遇到麻烦后,还是很紧张,因为她毕竟不知道妈妈会如何反应。那次谈话后不久,有一天她心神不安,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就是不肯说。我便提醒她:“妈妈跟你保证过,不管是什么事,妈妈都不发脾气的。”

“真的?”确认我说的是心里话后,女儿吞吞吐吐地告诉我她把一个星期的作业日期搞乱了,挨了老师的训斥。

我听后,强抑制着自己,咬紧后牙齿,挣扎着改变一贯的做法。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视线从女儿的脸上移开,不停地叮嘱自己:“无论如何,要遵守诺言!不发脾气。”(我跟自己的沟通先于和孩子就问题的沟通,先处理我际关系!)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才接近平静地说:“谢谢你的诚实,这样我才知道帮你什么。”

女儿和我都不习惯她犯了错误,我平平静静的讲话方式,感觉好像是在演戏一样。

女儿看到我的态度变化后,就放心地承认老师留作业的时候她在读书。女儿在学校惹麻烦基本上都是因为她爱看书不听讲惹的。我只是听着,没有给什么说法。女儿真诚地表示以后上课少开小差,注意听老师上课,记好家庭作业。有了这样一个好的经历后,她知道她讲真话我不但不发脾气,还会感激她,也就放心和我分享她的麻烦,在意我的建议。

孩子有问题时要注意让孩子把细节讲清楚。有时孩子会因为我们的倾听、理解,在平静地讲经历的过程中,明白如何解决问题。

●思考:

因为希望孩子的问题马上解决,所以我们有时会焦虑烦躁,不听孩子讲前因后果;有时脾气大到孩子不敢说出全部的经过。结果我们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孩子的问题。要想帮孩子,首要的是静下心来,向孩子保证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都会听孩子说,不发火,让孩子没有后顾之忧分享经历,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教育感悟:

发火的妈妈事实上没有履行妈妈的职责。

“控制”也是沟通的艺术

我一个朋友最为头痛的事情就是儿子的早餐。眼看着到点了,饭在儿子嘴里,就那么含着,不嚼也不咽。

朋友就大喊:“快嚼!快点,要迟到了。”孩子像没听见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