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名村
34596600000036

第36章 音乐文化之乡——湖北襄樊

襄樊,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东连武汉,西走川陕,南通湘粤,北抵河南,因合古城襄阳和古埠樊城之称而得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历史沿革

周时为邓、卢、罗、鄢、谷等诸侯封地,后归于楚。秦时分属南郡、南阳郡、汉中郡。西汉初置襄阳县,在今襄阳古城西北筑襄阳城,襄阳开始建城设治。建安十一年曹操置襄阳郡。东晋于襄阳置雍州,齐、梁沿习。西魏改雍州为襄州,襄阳郡属之。隋初废郡存州,后复改襄州为襄阳郡。唐时襄阳为山南东道治所,辖襄州。宋初为襄州,宣和元年升州为府。元时为河南省襄阳路。明代为湖广行省襄阳府。清代为湖北省襄阳府。民国初年为襄阳道。

194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襄阳。1983年10月襄阳地区与襄樊市合并成立新的襄樊市,市政府驻襄阳城,实行市管县体制。

文物古迹

襄樊城市格局为一条汉水分二城,南襄阳北樊城,合称襄樊,现保存有大部分城垣和护城河。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隆中、雕龙碑遗址和广德寺多宝佛塔,襄樊在三国时尤为著名,相传是“三顾茅庐”、“隆中对策”发生地,现存三国遗迹遍布市区,以古隆中为代表。水镜庄司马徽“荐贤堂”、刘备马跃檀溪遗址、关羽水淹七军遗址、刘表斩孙坚之凤林关都在襄樊。

音乐文化

襄樊历史上堪称是音乐文化之乡。早在传说中的炎帝神农、尧舜时代,炎帝就发明了瑟,创作了“丰年之詠”,舜帝创作了“熏风歌”。 襄樊的音乐源头,确凿的可追溯到《诗经·汉广》。《汉广》是规整的四言诗。这是北方民歌的特点,句尾用助词“思”,相当于“兮”,这是南音的标志。这南北方音乐文化融合的结晶,是楚辞的先声,是襄樊音乐南北风格特点兼而有之的滥觞。

东汉末年,有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杜夔,来到了襄樊。杜夔“善钟律”,“丝竹八音,靡所不能”,是一位精于乐律、雅乐和各类乐器演奏的专家,他所传的雅乐四曲《鹿鸣》、《驺虞》、《伐檀》、《文王》,一直流传到晋代。

南北朝时期,襄樊是著名的《西曲歌》、《襄阳乐》、《常林欢》和《白革同鞮》的发源地。其中《常林欢》和《白鞮》是齐武帝、梁武帝也喜欢演唱、填词的歌曲。《白革同鞮》甚至成了梁朝的“国歌”。

南北朝时期,襄樊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知识分子的民间音乐社团。他们是刘宋时代的辛宣仲,善弹筝;胡陶,善吹龙笛;骆惠度,善歌唱。人称之为“三公乐”。

唐代襄樊,歌舞音乐在南朝繁盛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元代历史虽短,也让襄樊流行了一首农民革命的巾帼英雄史诗,歌曲名叫《金花小姐困襄阳》。明清以来,是襄樊音乐文化空前繁荣的好时期,一直影响到襄樊解放前后,甚至直到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襄樊的传统音乐,是靠代代口耳相传的,还有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器乐、宗教音乐等6大类,好几十种,上万首曲子,与全国任何一个地方相比毫不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