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名村
34596600000005

第5章 商朝的都城——河南安阳

安阳,位于河南省北端,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处,是豫北重要的中心城市。

历史沿革

商王盘庚自奄迁都于殷,安阳遂为殷商国都。殷商王朝,在此历8代12王。周灭殷后,分畿内地为3国,安阳隶属卫。魏文侯七年,建都于邺,以西门豹为邺令,安阳为都畿之地。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称东阳。战国时,秦昭襄王五十年为安阳,安阳之名始见史册。秦始皇统一六国,行郡县制,始置安阳县。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先后建都于邺。隋大业元年,废相州,存魏郡,治安阳。唐高祖武德元年,复改魏郡为相州。宋初,相州隶属河北西路,并置彰德军节度。金章宗明昌三年,彰德升为府。明、清亦称彰德府。民初,沿清制。

1949年成立平原省,安阳为省辖市。1952年撤销平原省,安阳市划为河南省,仍为省辖市。

殷商文化

安阳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殷墟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在“中国20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现”评选中名居榜首,“殷墟”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备名录。位于安阳市殷都区的商代宫殿遗址,横跨洹河南北两岸,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所在地,历经八代十二王,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中国最早的古代都城。以甲骨文、青铜器、易经为代表的殷商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和辉煌。

古迹新景

安阳旅游资源丰富。殷墟博物苑、羑里城的殷商文化和岳飞庙、红旗渠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安阳特色文化。此外,天宁寺塔(文峰塔)、二帝陵、灵泉寺石窟(万佛沟)、袁林、明福寺塔、修定寺塔等也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安阳自然风光秀丽多姿,小南海风景区、珍珠泉风景区和旖旎的太行大峡谷、林虑山自然风光,令中外旅客留恋忘返。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也成为不可多得的旅游景观。

羑里城遗址:商朝末期纣王囚禁西伯姬昌(即周文王)的地方,也是文王演易的处所。内含龙山文化和商、周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城台南有一石坊,上书“演易坊”3字。文王庙建在城台之上,庙内古柏参天,西侧有文王演易碑一通,东侧是清乾隆帝南巡时立下的御碑,上刻草书诗一首。

天宁寺塔(文峰塔):五代后周广顺二年建。清乾隆年间,彰德府知府黄邦宁修葺此塔,在门额上题写“文峰耸秀”4字,故又称“文峰塔”。塔顶扣着一个巨大的宝刹。

风味特色

安阳传统菜肴,种类有六七种之多。既有用料考究、制作精细的“海烩菜”、“上烩菜”;也有选料普通、价格便宜的“行烩菜”;还有用料简单的“扁粉菜”;又因使用烹调器皿不同而派生出的“沙锅豆腐”、“沙锅海烩”。

安阳“三熏”:“三熏”包括熏鸡、熏鸡蛋、熏猪头肉。成品呈柿红色,油润闪亮,肥而不腻,浓香纯正,回味绵长,凉吃热食,佐酒下饭均可。

安阳蓼花:安阳传统名点,久负盛名,蓼花的主要原料系优质糯米、黄豆、白糖、饴糖、桂花等。形状酷似盛开的蓼花,故叫蓼花。

安阳炒三不沾:也叫桂花蛋,是安阳传统名菜,也是豫菜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炒三不沾,它以不沾锅、盘、筷而得名,色、香、味、型具佳,上口软香油润,甘甜不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