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乌鸡:性平,味甘,能补益肝肾之阴,又能益气补血。适宜于气血不足、肝肾阴虚的月经不调、崩漏患者食用。《本草纲目》中说:“乌鸡补虚劳羸弱,治女人崩中带下虚损诸病。”明代医学家缪希雍亦说:“乌鸡补血养阴,益阴则冲、任、带三脉俱旺,胡能除崩中带下一切虚损诸疾也。”大凡体质虚弱的女性,或月经期间总是淋漓不净、月经延绵不止者,食之最宜。
(2)鸽肉:性平,味咸,有滋肾益气之功。唐代孟诜认为,鸽肉“调精益气”。《本草再新》说,鸽肉“滋肾益阴”。《四川中药志》谓“鸽肉治女性干血劳,月经闭止”。鸽肉对于身体虚弱而月经过少甚至月经闭止者,是不可多得的食疗佳品,宜常食之。
(3)海参:性温,味咸,有补肾、益精、养血的作用。凡体弱之女性出现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经少经闭者,常食海参,最为适宜。清代医家王孟英说:“海参滋阴,补血,健阳,润燥,调经,养胎,利产。”对于精血亏损、虚弱劳怯的月经病患者来说,海参不失为一种食疗食养的佳品。
(4)淡菜:性温,味咸,能补肝肾,益精血。对肝肾阴虚型月经不调、月经淋漓不净的患者,尤为适宜。《嘉柘本草》中指出:“淡菜治虚劳伤惫,精血少者,及妇人带下、漏下,并煮食之。”《随息居饮食谱》亦云:“淡菜补肾,益血填精,治遗、带、崩、淋。”淡菜是肝肾不足、气血虚弱之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患者常用之疗效食品。
(5)韭菜:性温,味辛,有温中、行气、散瘀的作用。适宜于寒性痛经和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闭经患者食用。女子以肝为先天,诸多妇科病皆与足厥阴肝经有关,明代李时珍说:“韭,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入足厥阴经,乃肝之菜也。”明代缪希雍在《本草经疏》中亦云:“韭,益肝,散滞,导瘀,是其性也。凡血之凝滞者,皆能行之,是血中行气药也。病人之气抑郁者多,凡人气血惟利通和,韭性行而能补,故可久食。”《本草求真》中说:“服此气行血散,肝补肾固,韭味最利病人,凡一切血瘀气滞等症,俱能使之立效。”由上可以看出,常吃韭菜对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月经病患者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6)荠菜:性平,味甘,有止血作用。适宜于月经病之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崩漏患者食用。《现代实用中药》中有“荠菜止血,治子宫出血,流产出血,月经过多”的论述。《广西中草药》中也有“治崩漏及月经过多,荠菜一两,仙鹤草一两,水煎服”的记载。荠菜确实是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以及崩漏等月经病患者的食疗佳品。
(7)红糖:性温,味甘,有温经散寒、补血活血、散瘀止痛之功效。适宜于中医辨证属虚寒有瘀之月经病患者食用。《医林篡要》中说红糖有“暖胃,补脾,缓肝,去瘀,活血,滑肠”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认为红糖的功能在于“散寒活血,舒筋止痛”。红糖最适宜虚寒性痛经及女性产后服用。
(8)羊肉:性温,味甘,为温热补虚食物,有益气、温中、暖下的作用。对虚寒性月经不调、痛经等月经病患者食之尤宜。羊肉与当归、生姜配合,是著名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具有补气养血、温中暖肾之功效,主要用于补益补身,适宜于妇女产后气血虚弱、阴虚失温所致的腹痛,以及虚寒性月经不调、痛经等月经病患者,同时此汤还可以治疗产后血虚乳少、恶露不止等。
(9)莲藕:性平,味甘、涩,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的作用。莲藕散瘀止血的作用尤以藕节为强,适宜于血热型和血瘀型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缪希雍在《本草经疏》中说:“藕,生者甘寒,能凉血止血。”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中亦说:“凡阴虚,肝旺,内热,血少及诸失血证,但日熬浓藕汤饮之,久久自愈,不服他药可也。”对于藕节,医家更是常用之。《滇南本草》中记载有“藕节治妇人血崩”。中国药科大学叶橘泉教授介绍:“妇女崩漏,藕节5~6个,劈碎以红糖煎服”,其效颇好。
(10)黑木耳:性平,味甘,有止血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补气耐饥,凡崩淋血痢,常食可瘳。”崩即指月经过多、淋漓不净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者。叶橘泉在《食物中药与便方》中也介绍:“女性崩漏,黑木耳60克,加水煮烂,再加红糖60克,每日分2次服。”另外,还推荐女性月经过多、淋漓不止,可用黑木耳焙燥研细末,以红糖汤送服,每次3~6克,1日2次。黑木耳具有止血作用,大凡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崩漏等月经病患者,均宜常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