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变革的路径与变革者的勇气
34729700000058

第58章 消息面引发的调整

其次,由于面临退市公司在主板与三板上的不同的待遇,上市公司的市场选择出现了不确定性,即究竟是继续下大力气重组后争取保留在主板上,还是认为这样做代价太大意义却已不大,转而等到退市以后,在三板上再考虑重组事宜,公司选择的不确定性,给投资者对公司的判断带来相应的不确定性,先退出观望的想法必然导致这一板块的股价下跌。

第三,由于三板上股份流通结构的变化,过去炒作流通股的方式不再是惟一获利的渠道,大量收集非流通股,然后待三板重组后转为流通股,可能是更大的价差来源,而且这种操作对主力来说往往是与流通股的炒作相配合的,最终可能形成重组后股价上涨,多渠道获利的结果。但这样做的前提是首先借消息将目前仍在主板上的过高的流通股股价调下来。

第四,以ST为代表的面临退市公司一直是主板上的一个独特板块,同时也在投资者中形成了一个更偏好风险、偏重投机的群体,但是退市公司重组后可在三板全流通的措施出台后,这一板块在两个市场分割为两个板块,风险、机会都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原来的投资群体在两个板块之前应该如何选择和分化,也存在着不确定性,比较稳妥的操作方式仍然是先退出观望。

第五,由于三板上的这一政策变化,曾经被宣布无限期搁置的全流通问题再次被提起,尽管是在另一个市场、只针对很小的一个板块,但毕竟有了一个变相的全流通渠道,有了两个市场之间股价的比较,对投资者而言可能会由此引发对未来政策的不确定预期。

由于上述这样一些可能引起信心和判断变化的变化,投资者不论是坚决性退出还是观望性退出,最终结果首先是引发ST类绩差股、问题股公司股价的全面的、连续的下跌,同时形成对整个大盘的拖累,使投资气氛趋淡。尽管证监会有关负责人马上出面表示三板全流通的初衷在于鼓励实质性资产重组、保护投资者利益,条件会很严格,并且主板市场没有全流通的考虑,但仍然难以阻止一轮下跌。长期来看,市场整体会逐步趋稳,但只要大力发展三板市场,形成一个可以与主板互通的特殊板块,市场之间的调整与变动将是不可避免的。

另一消息是中国联通迅速公布路演、发行、上市的方案引发大盘股尤其是180指数股的提前调整。联通发行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盘子大,募集资金超过以往任何一只大盘股,是未来大盘股的龙头,但由于短期内需抽离大量资金,必然对市场形成实质的资金面压力和潜在的心理压力,直接对市场交投气氛产生影响;二是发行价格偏低,作为属于成长性行业的绩优股,联通发行的市盈率明显偏低,其出发点应该是考虑到了可能对市场产生的压力,甚至希望以较低价格的发行使联通上市后可以通过自身较好的表现引领一轮上涨。但是不论这样的设想如何,在联通上市前,较低的发行价首先引发的是同属绩优股、大盘股的已上市公司股价提前调整。同时由于市场仍然存在对联通上市后万一表现不如预期的担心,采取了离场或观望的作法,从而形成短期对大盘重心下移的拖累。

上述两条消息中,一条主要针对和影响ST类公司的股价,一条主要针对和影响以180指数股为代表的大盘绩优类公司的股价,市场上投机类和投资类公司股价的同时下调,必然引发整个大盘的走弱和调整,这应该是人们判断关口失守、甚至将完全回补“6 ·24”缺口的原因所在。

上周还有一条可能引发不确定性但不太为人关注的消息,就是沪市新上市公司的股票将实行当天计入指数的措施,这里的主要疑问是当天计入究竟是按照发行价计入还是按照开盘价计入。如按发行价计入,由于我国目前一级市场发行的市场化程度尚待提高,发行价与上市价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价差,其结果必然是当天指数发生剧烈波动,盘子越大、价差越大,对指数的影响越大。如果按当天开盘价计入,对指数的影响会大大减小,但似乎又与整个指数都按收盘价设计的思路相冲突。不论具体措施如何,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今后综合指数与个股股价表现的关联度会越来越小,很多时候指数可能表现不错,但个股早已面目全非,这对过去人们熟悉的依据指数表现判断市场状况、选择个股的思路,无疑是一个变数。有人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强调和突出180指数的参考价值,这种判断应该是有些道理的。总之,随着市场设计的日趋复杂化,个人投资者对信息的掌握、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对市场的判断会越来越有限,看来证券市场由个人投资者主导向机构投资者主导的转化已不可避免。既如此,相应的对机构投资者的道德风险问题、逆向选择问题的制度约束也成为市场建设的一部分,需要重视起来。

(发表于2002年9月23日)

节后,行情没有出现,联通上市也反成了拖累,这是让人失望的一周(10月7~11日)。虽然有人说缺口已补、反弹在即,超跌之后必有回升,但谁都知道那样的解释只能用来说服别人、安慰自己,大盘反复下跌的趋势并未改变。

反复下跌的特征源于以政策托底的调整方式。沪指在2001年年中攀上2200点以上而回落过程中,市场各方都承受不了类似于西方股市那样的暴跌,转而采取了在1300点附近连续以政策筑底的层层围堵。结果指数虽然不再下跌,但调整并未结束,而是大大地延长了。一方面空头出逃的预期价位提高、急迫程度放缓,每一次利好的上推过程都变为借势出货的机会;一方面曾经丧失信心的人开始怀抱观望态度,希望大盘很快就能重拾升势。这样的结果必然是成交量萎缩、人气不足,信心被慢慢地磨蚀。问题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暴露,市场盘着盘着就要往下走,就要急跌一下;这样的结果最终也仍然是越来越弱的横向调整,直到信心散尽、投资者不再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