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靠什么生存
34740000000013

第13章 吃亏是福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吃亏是福”一说。这是中国哲人所总结出来的一种人生观———它包括了愚笨者的智慧、柔弱者的力量,领略了生命含义的练达和由吃亏退隐而带来的安稳与宁静。与这样貌似消极的哲学相比,一切所谓积极的哲学都会显得幼稚与不够稳重,以及不够圆熟。

“吃亏是福”的信奉者,同时也一定是个“和平主义”的信仰者。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对所谓“和平主义者”这样写道:

“中国和平主义的根源,就是能忍耐暂时的失败,静待时机,相信在万物的体系中,在大自然动力和反动力的规律运行之上,没有一个人能永远占着便宜,也没有一个人永远做‘傻子’。”

有句话说“大智若愚”。而且,惟有其“若愚”,才显其“大智”本色。其中“若”这个字在这里很重要,是“像”的意思,而不是“是”的意义。以下是唐代的寒山与拾得两个人的对话。

一日,寒山对拾得说:“今有人侮我、笑我、藐视我、毁我伤我、嫌恶恨我、诡谲欺我,则奈何?”拾得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不要理他。且过几年,你再看他。”

那个高傲不可一世的人的结局一定是够尴尬的了,而我们也一定可以想像得出拾得的胜利的微笑———尽管这可能是一种超脱圆滑者的微笑。不过,它的确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思考。

小时候,我们常将父母给的一些零用钱放进一个储蓄盒里,当这个储蓄盒满的时候,我们就将盒打破,把钱取出来。然而,当它是空的时候,它却可以保全它的自身。

所以,如果我们知道福祸常常是并行不悖的,而且福尽则祸亦至,而祸退则福亦来的道理,那么,我们就真的应采取“愚”、“让”、“怯”、“谦”这样的态度来避祸趋福。所以,像“愚”、“让”、“怯”、“谦”这样道气十足的话,即使不是出于孔子之口,也必定是哲人之言,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部分。

“吃亏”只是一时的物质上的损失,但是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却往往取决于他的心境如何。如果我们用外在的东西,换来了心灵上的平和,那无疑是获得了人生的幸福,那又何必为吃了一点亏而郁闷或愤怒呢?

若一个人处处不肯吃亏,而处处必想占便宜,于是,妄想日生,骄心日盛。而一个人一旦有了骄狂的态势,难免会侵害别人的利益,于是便起纷争,在四面楚歌之下,又焉有不败之理?

因此,人最难做到的,即在“吃亏是福”的前提下,一个是“知足”,另一个就是“安分”。“知足”则会对一切都感到满意,对所得到的一切,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安分”则使人从来不奢望那些根本不可能得到的或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没有妄想,也就不会有邪念。所以,表面上看来“吃亏是福”以及“知足”、“安分”会予人以不思进取之嫌,但这些思想也是在教导人们能成为对自己有清醒认识的人,做一个清醒正常的人。因为,一个非常明白的事实———即不需要任何理论就可以证明的是,一切的祸患,不都是在于人的“不知足”与“不安分”,或者说是不肯吃亏吗?

大部分人都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美好的生活,但也有一些宿命论者认为努力只是徒劳无功,不会对现实有多少改变,这两种不同的思想放在一起,就产生出中国传统思想中一种不朽的东西,即宁肯吃一些亏,以换来非常难得的和平与安全。而在此和平与安全时期之内,我们可以重新调整我们的生命,并使它再度放射出绚丽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