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改革没有回头箭
34802000000003

第3章 未来三十年改革看浦东

作为浦东新区“二次创业”的高级智囊机构,浦东新区邀请国内外一流专家成立了浦东新区战略顾问委员会,绘制发展蓝图。过去30年改革看深圳,未来30年改革看浦东,这句流行语在一定意义上已经为浦东未来定位奠定了公众基础,体现了公众对它的期望。可以这样说,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和长三角成为了我国最具有竞争力的经济区域,如果说长三角的龙头在上海,上海的龙头就在浦东。浦东几乎集中了未来上海最高端的元素,比如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地带都在浦东,世博馆的主场馆在浦东,再加上迪斯尼乐园、外高桥保税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等,这为浦东未来发展高端性的定位提供了保障和条件。浦东未来的定位一定是在高端领域找准它的核心竞争力。过去我国以低端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已经走到了尽头,未来要在世界产业的高端占据一席之地。而在未来产业的高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全国是不多的,只有北京中关村、上海浦东、深圳等寥寥几个。浦东如果在世界产业链的高端占领重要地位,在某种意义上讲也代表中国,它的定位和国家定位是相关的。

在产业形态上,浦东应该重点发展知识密集型的、研发型的产业,在世界科技创新、技术创新领域不仅要有创新的能力,也要有创新的基础,比如可建立很多跨国公司的研究院。要发展高端制造业,目前我国能够卖标准的企业非常少,高端制造业仍然为美国、日本、德国所控制,中国未来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必须要和美国、日本、德国竞争,至少要立志竞争,浦东在这一方面应代表国家前景。此外,还应该发展高端服务业。在加快发展浦东服务业的同时,注重发展金融、信息等高端服务业,以及围绕其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相关服务。

当然,未来浦东要有很大的竞争力的话,必须要有体制创新,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创新。要按照产业定位,加快体制创新的步伐,在这方面它能走多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技、产业创新力度有多大,这是正相关的。浦东的高端定位如果没有体制

保障,肯定也会走样,如果有强大的制度保障的话,即使前面定位不够准确,也能够快速校正。恰恰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现在浦东的政府官员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只注重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发展高端制造业,没想到软的东西决定硬的东西实现的程度,没有体制创新、管理模式创新,那些东西很难实现,软实力很重要。

现在浦东提出适合大区域特征的行政体制,就是“上面轻型化,下面扁平化”是可以的。有利于重心下移,减少管理层次,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效率。这样的理念已经开始确立,但整体上还是薄弱,实际能看到的东西太少了,和浦东要打造高端产业、国际研发中心的目标相比,是个软肋。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成败的东西,首先要确立这样的意识,然后从各方面来加强软实力。

未来浦东在行政体制中要强调政府治理,来更好地促进浦东发展。要把构建服务型政府放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要确立服务型政府的机制、理念、行政管理方式等一整套的东西。要改变公务员队伍的理念,公务员队伍本身的素养、眼界、价值、管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浦东政府的软实力有多强。如果没有这支队伍的本身打造,再好的制度创新也执行不好。政府不要做创造财富的主体,而要真正变成为企业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主体,包括市场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这些是政府职能非常重要的方面,而我们很多政府部门恰恰忽略了这一方面。这个观念我认为在公务员队伍中也要加强。

此次浦东提出了“7+1”的生产力布局,整体是可行的,但我认为还是要更集中,找出重点,要真正确定浦东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哪几项。核心竞争力不会遍地开花,只能是强中选强,这样才能真正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现在生产力布局集中度还不够,还可以进一步遴选。

要发挥后世博板块对浦东发展的意义。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世博会精心准备,成功的概率很高。世博会成功的概率越高,对未来浦东的影响就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一定要考虑到后世博时代对浦东会产生什么影响,然后不失时机地将其和浦东未来发展目标高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