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宋元学案
34903900000294

第294章 鹤山学案(黄氏原本、全氏修定)(5)

蒋公顺,字成父,清湘人。研精义理之学,从鹤山游者七年,筑室湘源,命之曰一斋。税巽甫尝谓《易》上经似指体,下经似指用,先生云:「经之有上下,本谓造化互相终始,于《干》、《坤》体用皆不可分。如上经《坤》终于《复》,下经《干》终于《姤》;上经《坤》尽于《复》,又二卦而《干》尽,下经《干》尽于《姤》,又二卦而《坤》尽。《干》、《坤》之画,尽于《升》,遂继以《困》,则上下经不可分体用明矣。」此说甚精。鹤山亦云:「成父从子渠阳山中,所得甚多。」在别之杰幕,以解安丰之围补官,监施州静江税,再为沅州黔阳尉。辟桃源令,未赴而卒。

税先生与权

税与权,字巽甫,巴郡人。受业鹤山之门,精于经学。其所著《易学启蒙小传》,自序云:「文公以伏羲先天理数之原,特于《易学启蒙》而抉其秘,图象咸本诸邵氏。间与袁机仲谈后天《易》,则谓尝以卦画纵横反复求之,竟不得文王所以安排之意,是以畏惧,未敢妄为之说。与权曩从先师鹤山魏文靖公讲究邵氏诸书,乃于《观物篇》得《后天易上下经序卦图》,反复观之,皆成十有八卦,然后知《干》、《坤》、《坎》、《离》、《颐》、《中孚》、《大小过》不易之八卦为上下两篇之干,其互易五十六卦为上下两篇之用。自汉扬子云谓『文王重《易》,六爻互用,两卦十二爻』,而唐孔颖达亦谓『验六十四卦,二二相偶,非覆即变』,孔子取上下经名而序其相次之义,非邵氏此图,则后天之旨,千载不明矣。窃尝因此图推之,上下经皆为十八卦者,始终不出九数而已。九者,究也,万物盈牣于天地间者,究之象也,是故《易》以十八变而起卦,元以十八策而生日,大抵《易》六十四卦,不越《干》、《坤》奇耦之九画,而《干》、《坤》奇耦之画,又重为二九而穷,穷则变,故《革》在先天当十八,二九之究也,在后天当四十九,蓍数之极也,四十九而《革》去,故五十而《鼎》取新,开物于寅,帝出乎《震》,而循环无穷矣。盖天地五十有五之数,《河图》、《洛书》实互用之,先天则《河图》之九,而分左右,皆迭二九而周乎六十四,后天衍《洛书》之九,而分上下,亦合二九而总乎三十六,邵氏此图,岂非明羲、文之《易》,同中异,异中同也与﹖呜呼!孔子《杂卦传》专以反对而发后天《易》互用两卦十二爻之深旨也,学者潜玩《杂卦》,而参以子云、颖达之说,则于邵氏此图,信其为写出天地自然之法象矣。文公殆亦留斯义以俟后人耶﹖辄不自揆,敬述而申之曰《易学启蒙小传》。」(云濠案:《四库书目》,《易学启蒙小传》一卷,附《古经传》一卷。)先生又尝述鹤山讲《周礼》语为二卷,曰《周礼折衷》。(补)。

附录

史子翚曰:「巽甫以后天以《震》、《兑》为用,故孔子谓《归妹》天地之大义,予因谓《艮》、《巽》者,《震》、《兑》之反也,《震》东《兑》西,乃天地生成之方,日月出没之位,实备《干》、《坤》、《坎》、《离》而为下经之用,故《泰》之六五,亦曰『帝乙归妹』,以互体有《震》、《兑》耳。然则巽甫得于邵子者固深。虽然,巽甫谓《干》九能兼《坤》六,《坤》不能包《干》,予谓六之中有一三五焉,则九数固藏于六也,巽甫以为如何﹖」

帅幕滕先生处厚

滕处厚,字谨仲,清湘人。鹤山称为通经穷理之士。(原本下有《鹤林玉露》云云」六字。)尝答其论《易》书曰:「康节先天后天之说,所以发明尽心践形之义,而人未尽知也。先天之《易》,《干》、《坤》以定上下,《离》、《坎》以列左右,此天地阴阳之定位,而人物之生,必得是理,必禀是气,是所谓性之体也。后天以《坎》、《离》居南北之正,则所以位天地命万物者,莫不本诸此。《离》之二爻自《坤》来变《干》为《离》,盖《坤》道之光而为《离》,故《离》火外明,以明来自外也,元是《坤》体,故曰「畜牝牛吉」。《坎》之二爻自《干》来变《坤》为《坎》,盖《干》道之涵而为《坎》,故《坎》水内明,以明根于中也,元是《干》体,故曰「有孚,惟心亨」,乃以刚中也,是所谓性之用也。大抵阳居尊而阴居卑,阴为虚而阳为实,此性之体,即《干》南《坤》北是也。阳以刚实居中,而阴以文明发外,此不睹不闻之极功,为性之用,、即《离》南《坎》北是也。」累官潭州帅幕,守正不阿。或笑其迂,曰:「迂,吾所自取,但媿予之不迂耳。有谓予迂者,予披襟当之矣,岂以彼易此哉。」易箦时,赋诗谈笑而逝。

忠文蒋先生重珍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签判建康军。绍定二年,召入对,首以「自天子至于庶人,所当知者,本心、外物二者之界限」为言。火灾应诏,以「亲揽大柄,尽破恩私」为言。后又进《为君难》六箴,乞召真西山、魏鹤山用之。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囗,务积精神,以寤上意。后以刑部侍郎致仕,谥忠文。先生本鹤山校试礼山校试礼部门下士也,其后遂问业,尝有「心授神予」之语。(修。)

虞先生兟

虞兟,字退夫,仁寿人,沧江先生从子也。于鹤山。传其家学,又得妇翁之传。(补。)

教授唐先生季乙

唐季乙,字述之,崇庆之晋原人也。与高西叔兄弟同居,类试高等,西叔因以女妻之。鹤山与西叔为同产兄弟,先生遂从鹤山游,称其体行醇固。官州教授,不久卒。(补。)

蒋先生山

蒋山,字得之,靖州人也。鹤山以言南迁,先生从焉。鹤山尝答其论《易》之书曰:「朱子九图十书之说,引邵子以证之,但邵子第言《图》圆《书》方,不言九十,故仆未敢以为证也。得之断然谓《河图》则先天数也,《洛书》则五行生成数也,此不为无见。盖九宫数见之《干凿度》与《张平子传》,自是太乙图而长民取为《河图》,诚可疑。先天乃天地自然之数,必为古书无疑。得之定为《河图》,虽未有明证,而仆心善之。魏伯阳《参同契》所载月法,《干》、《坤》、《坎》、《离》、《震》、《巽》、《艮》、《兑》二位相对,即先天图也。土王四季,罗络终始,青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禀中宫戊己之功。」又云:「太乙乃君移居中州,则又似九宫图矣。至于上弦《兑》数八,下弦亦如之,则不惟九宫图,亦是后天图也。伯阳所取,盖非一图,故其后又云,上察《河图》文,下序地形流,中稽于人心,参和考三才。其意若取《河图》数为天,五行数为地,后天卦为人,虽不明言,而一书之中,实兼举错用,然《参同》之末云:『履行步斗宿六甲以日辰,则道家步斗法;地九还七反八归六居,则道家还丹法。』步斗与还丹,亦太乙下行九宫法,乃知三图二法,起数虽异,其论则一,故朱子谓:『安知《图》不为《书》﹖《书》不为《图》﹖』此又得之所当知也。」观鹤山所以告先生者,则其致功于《易》可知矣。

提举许山屋先生月卿(别见《介轩学案》。)

秘监史先生绳祖

史绳祖,字长庆。官秘监。着有《孝经解》一卷,鹤山跋曰:「朱文公尝着《孝经刊误》,公之子在,尝举元囗以遗予,予既授梓,与学士共之。史长庆又以告予曰:『昔者,绳祖尝集先正名贤《孝经》批注,今愿得《刊误》,为之章指。』予举以畀之,俾得汇次成编,则又以黄直卿《孝经本旨》及其所辑《洙泗论孝》合为一书。呜呼!此民生日用之常,后王降德之本,而由之不知,观是书者,其亦知所发哉。」(补。)

叶先生元老

叶元老,吴门人。鹤山送其归浮光序曰:「元老识度器藻,敻出侪类。尝受学于陆伯微,具有师法。所交多天下贤士。予因陈正父识之,倾盖如旧交。一旦匹马数童,来自浮光,为予数月留,每日聚友读书。元老从容出一词,率中要会。谈古今治忽,人物优劣,山川险易,下至甲兵良窳,米粟多少之数,皆探原索委,盖有志之士也。」(参《鹤山文集》。)

(梓材谨案:《沧洲诸儒学案》《宝从周传》引刘漫塘云:「近世吴门叶元老忘其年之长,往从鹤山于渠阳。」谢山原底标云:「叶元老,陆伯微弟子。伯微,象山子也。」盖即据《鹤山集》言之。)

(又案:先生逸其名,元老,其字也。考慈湖弟子叶同庵佑之,字符吉,吴县人,内弟张荃翁师事之。元吉、元老,其字相似,且同为吴人,同为陆学,未知即一人否也。)

许先生玠

许玠,字介之。鹤山尝答其书云:「来翰稿山笔冢,至老未衰。骎骎六十,胡不深自收敛,以趋于实。而多求题识序引,为是无益。介之傥以为然,涵泳而体习焉,其得也不亦多乎!」(补)

严先生植

严植,鹤山之徒也。鹤山答其书曰:「师席易被人推许,便少讲摩。须从胜己者交,更从诸经字字看过,思所以自得,不可只从前贤言语上作工夫。」(补。)

张荃翁先生端义(别见慈湖学案。)

存斋同调

少保王修斋先生爚

王爚,字仲潜,一字伯晦,新昌人。登嘉定进士。咸淳八年为左丞相。言贾似道误国丧师之罪,于是始降诏切责似道。日食,乞罢黜,以答天谴。京学生上书诋陈宜中,或谓先生实使之,遂罢职奉祠。初先生兼中书时,请诏大臣「哀恫警省,修德行政,摧抑阴邪之气焰,保护微阳之根本」。时论壮之。度宗诏充上蔡书院山主,后进率多成就。及登相位,卒与宜中不协,去。生平清修刚劲,李芾、赵卯发、唐震皆从之游,皆以节死。忠义之士,萃于一门,可谓沆瀣相承,千载犹劲者矣。(参史传。)

缩斋家学

签枢高耻堂先生斯得

高斯得,字不妄,南叔子。少从李中父游,成绍定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签枢兼参政,因争留梦炎庇护贾似道,遽罢去,而宋亦亡。着有《易肤说》、《仪礼合钞》、《增损刊正杜佑通典》、《徽宗长编》、《高孝二宗系年要录》、《耻堂文集》。(参史传。)

(梓材谨案:先生本名斯信,尝跋李秀岩《学易编》《诵诗训》云:「斯得受业于门,每念有以广其传者。来守桐江,首以《诗》、《易》二书刻之,与同志共。」故谢山《学案札记》云:「高斯得,李心传弟子也。」是先生又为微之门人。)

中父门人

知州魏果斋先生文翁(见上《鹤山家学》。)

签枢高耻堂先生斯得(见上《缩斋家学》。)

县令郭先生黄中(见上《鹤山门人》。)

存斋家学(朱,张四传。)

提刑牟陵阳先生巘

牟巘,字献甫,一字献之,清忠公子才子也。以父荫累历浙东提刑、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宋亡,不出。讨论《六经》,尤雄于文,蜀中自苏氏父子后,推巽岩李氏父子,继之者,牟氏也。学者称为陵阳先生。理宗尝曰:「汝名臣之子,汉人所谓家之珍宝,国之英俊者也。」以得罪时相,几得大祸。国亡三十六年而卒,得年八十五岁。(修。)

教授牟隆山先生应龙

牟应龙,字成父,一字隆山,陵阳子也。咸淳进士。贾似道欲引之,不受。对策极言时弊。官定城尉。宋亡,留梦炎招之,不出。已而为溧阳教授。

存斋门人

忠敏赵先生范

忠靖赵庸斋先生葵(并见《沧洲诸儒学案》。)

忠介唐先生震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历官知饶州,所至以神明称。先生为霅主簿时,执弟子礼于牟存斋。存斋以其用志坚苦,必有所立,甚敬之。存斋之子陵阳忤权贵,几得大祸于越中,先生以书劳之江上,论甚伟。明年,元兵陷饶州,死节,谥忠介。(补。)

修斋门人

忠节李肯斋先生芾

李芾,字叔章,衡州人。生而聪警,少时即自树立,名其斋曰无暴弃。魏鹤山一见礼之,谓有祖风。盖先生高祖升为名进士。金人破汴,与父俱死,因易其斋额曰肯斋。先生尝从王仲潜游,以荫补南安司户。后摄湘潭县,不避贵势。再知潭州,敌兵已至城下,先生誓以死守。城破,命帐下沈忠曰:「吾家人不可辱于俘,汝尽杀之,而后及我。」忠泣而刃之。先生乃受刃。忠亦自刎而死。事闻,谥忠节。子裕孙、孙辅叔,先生初至潭,即遣他适,未及于难。(参史传。)

文节赵先生卯发

赵卯发,字汉卿,昌化人。与唐忠介震师事王仲潜。咸淳十年,判池州。摄州事,元兵薄城,与妻雍氏同缢从容堂。先生始为此堂,至是指所题扁谓客曰:「古人谓『慷慨杀身易,从容就义难』,此殆其兆也。」事闻,谥文节。(参史传。)

忠介唐先生震(见上《存斋门人》。)

唐氏门人(朱、张五传。)

隐君胡先生应之

毛先生振(合传。)

王先生涛(合传。)

屠先生高(合传。)

胡应之,字泰来,嵊县人也。受业于唐忠介公,以明善诚身为本。东发先生一见重之,曰:「古君子也。」中表诸父为王卫公瀹兄弟,亦与为忘分交。平居若与世忘,及言天下事自了了。宋亡,隐居不仕。忠介之弟子有名者曰毛振、王涛、屠高,而先生尤为之魁。屠高,字仰之。王涛,字东之,本堂云:「不得其死。」毛振,字翔父。(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