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宋元学案
34903900000316

第316章 深宁学案(黄氏原本、全氏补定)(4)

《春秋》书法,惟吾邵子知之,录实事而善恶形乎其中者是也。又曰:「五霸功过不相掩,先褒其功,后贬其罪,夫是之谓褒贬。」其言得之。独所谓褒贬者,是启后世纷纷之疑也。常事不书,其说得之,而谓非常者不正,则非矣。谓事之非常,有贬而无褒,亦非矣。会稽囗囗曰:「无褒之义,诸人皆知之;无贬之义,子何知之﹖」姑以隐、桓之事言之。桓之弒兄,犹以公称,何取乎其贬也﹖夫人姜氏,人皆丑之,会于禚,夫子不削其夫人,何言乎其贬﹖此直书而见其非常也。许叔入许,褒贬皆无之也。许绝十有五年,而直书之,何褒何贬焉﹖是直书而见其非常也。葵丘、幽、首止、召陵之盟,齐桓之尊王明矣,谓之贬邪,吾实不敢。以子纠葵丘之说考之,皆孔、孟之言也,贬何从而生与﹖季子来归,吾不敢谓之贬也,褒其可乎﹖此皆书非常之例也。有年,大有年,因桓、宣之时而书之,亦非褒贬,此亦非常事也。宣公之螽蝝饥见于十五年,螽见于六年,大旱见于七年。自文公时,不雨之书不一,则其十六年之大有年,诚宜书,何褒贬焉!是非常而书,无疑矣。叔肸兄弟之义明矣,书之亦非常也。

问:「《易》有辞象变占,《太玄》以方州部家拟辞象变占,其《太玄》方州部家九首之说传诸世者,请喻其所长。」

《太玄》以盖天之法为之,方州部家在上,此地承天之说也,起于牛宿,随天而左行也。方州部家者,以元而生三方,方为三州,州为三部,部为三家。其所谓八十一者,则弃其方州部而言之也。先儒多以辞象变占拟《玄》之方州部家,仆独以为非。《易》成六十四卦之后,一卦之内,必有辞焉,有象焉,有变焉,有占焉,是四者,缺一不可也。扬氏之《玄》,既弃其方州部,而独取家,而为八十一,复取八十一,而为七百二十九,以赞是方州部者,缘三以起,于家若无预者焉。先儒尝言《太玄》与《卦气图》偶合,邵子亦言《易》之卦始于《干》而终于《未济》,《玄》之首始于《中》而终于《养》,《中》者法于《中孚》,《养》者法于《颐》,此始终之异。自邵子、温公、荆公尊《玄》之后,如二苏讥《玄》之说,遂弃不道,然其中十有七卦,分而为二义,殊不可晓。所谓《卦气图》公辟侯卿大夫之定卦,亦不能通,执事其详思之。

问:「《易》有起于《中孚》者,未究其理。」

易起《中孚》,先儒之说甚详。

今录其说,曰先儒言卦起《中孚》,非也,《中孚》复起于甲子耳。盖由扬雄作《太玄》,以初卦准《中孚》,故先儒误以为卦起《中孚》耳。夫六十四卦,首之以《干》、《坤》,何以言起于《中孚》邪﹖夫子分上下经,而上经三十卦,始于《干》、《坤》,终于《坎》、《离》,下经三十四卦,始于《咸》、《恒》,终于《既济》、《未济》。且《干》配甲而起于子,《坤》配乙而起于丑,故六十四卦,历《干》之甲子,《泰》之甲戌,《噬嗑》之甲申,至《坎》、《离》凡三甲,而上经三十卦尽矣;又历《咸》之甲午,《损》之甲辰,《震》之甲寅,至《节》而周。凡六十卦,为六六三百六十爻,一年之日周矣。而《中孚》、《小过》、《既济》、《未济》之四卦继《节》之后,谓《中孚》复起甲子,可也,谓卦起《中孚》,不可也。且《干》为十一月之卦,而起甲子,《节》为十月之卦,而得癸亥,由是知上经三十卦,是为阳生于子而终于巳;下经三十卦,是为阴生于午而终于亥。至《中孚》而阳气复生于子,故亦为十一月之卦。自《干》之起甲子,至《节》六十卦而终,是四其《河图》十五之数,为三百六十爻,爻当一日,而为六十卦,一年之候也。自《中孚》之起甲子,至《未济》四卦而终,是四其六子之数,凡二十四爻,而爻当一气,为二十四气,应一年之候也。或又曰:「何取于四其六子之数﹖」应之曰:「《中孚》《巽》上《兑》下,《小过》《震》上《艮》下,并《既济》、《未济》、《坎》、《离》互体为六子,少阳少阴六子之气分布于四时,故四之以应二十四气耳,亦应四其《河图》十五数而日当一卦,凡六十日为六十卦,一年之候也。其渊妙如此。」

问:「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又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与公伯寮,其如命何﹖又知命者不立乎严墙之下,其义同否﹖」

命也者,禀于有生之初也。夫人之生,天所与者,有一定而不能移,先儒虽有理气之分,以命言之,其实一也。天以命人者气,人受于天者理。若仁义礼智则理也,贫贱寿夭则气也,是岂命有二也哉﹖析之虽殊,命则一也。尚论古圣贤之言命者,其辞旨盖有不同,亦各从其所由而发之,启道德之门者有之,达微妙者有之,有不得已而言之者有之,又有有为而言之者有之,故《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孔子言知命,孟子亦曰知命。知其命者,夫是之谓君子。君子之所以知之者,修身成德,顺其正而已。至若见危忘身,不苟去就,死宗庙社稷城郭封疆者,皆得其正者也;自罹刑戮,此以罪致,而不知命者矣。孔子曰:「公伯寮其如命何!」言公伯寮何预焉,在我者岂委而废,在天者岂强以必。今之言命者悖于此,至若不保其身,死于岩墙之下,当在不吊之义。然所谓命者,乃天命之命,孟子之言详矣。

问:「邵子谓天覆地,地载天,天地相函,故天上有地,地上有天。」

邵子言天依乎地,先儒言地在其中,盖如磨然,上下皆天。虚者为气,只天之形;浊者为体,只地之形。所谓天上有地者,日月五星周行昼夜,日没于地下。但认得地在其中,则天上天下,皆可通矣。

问:「邵子谓数起于午。」

数起于午,微妙不可言。已生之数,皆顺天而行,复至于《干》也;未生之数,皆逆天而行,《姤》至于《坤》也。非午不能起,阳尽于午,由静而动,此知来之妙。邵子之秘,先儒未尝言之。

问:「邵子谓天行不息,未尝有昼夜,人居地上,以为昼夜,故以地上之数,为人之用。」

邵子曰:「先天学,心法也。图从中起,万化万事生乎心。」又曰:「先天图者,环中也。方圆之图尤密。」所谓地上之数,为人之用,方图是也。用九环中,则依天而行,圆图是也。合天而行,附地而生,故人为万物之灵,而《干》之九三、九四,其功用尤可见。

(梓材谨案:此下有答邵子声音之学及字母渊源条,加载《百源学案》。)

郑氏家学

教谕郑求斋先生觉民

郑觉民,字以道,号求斋,鄞县人,芳叔之子。积学累行,承其家学。郡旧有乡饮酒礼,守王元恭与程敬叔议复之,属其讨论,邻郡咸取以为法。性至孝,母尝患目翳,日以舌舐之,即愈。后母病痱,至刲股和肉以进。父当葬,适病痁甚剧,人皆止其临圹,泣曰:「幸后先人讫大事,即道死无憾。」返而瘥,人以为孝感。为龙游教谕,三月即弃官归。经略使征遗逸,署婺州学职,后中书奏授处州教授,命下已卒。(参《四明文献录》。)

教授郑先生驹

郑驹,字千里,求斋觉民之长子也。持身修洁,为文温润缜密。洪武初,聘为郡庠训导,升义乌教谕,皆能以道淑人。宋潜溪自翰林归里,见即推重,以宾礼遇之。弟真、凤,并以文学著名,人目为三骥。(参《成化四明志》。)

教授郑先生真

郑真,字千之,求斋觉民之子,研穷六籍,尤长于《春秋》,旁及百氏传记,靡不究心。元季,科举中废,乃刻意古作。临川吴草庐策问治道十二事,对者十不得一,先生答之,无疑滞。明洪武四年,乡举第一,授临淮教谕。秩满入见,太祖赐之宴,命赋菊绽西风、霜脂枫叶诗,称旨,升广信教授。尝釆摭乡先生言行文辞萃为一编,曰《四明文献录》。又尝类聚诸家格言,着为《集传》、《集说》、《集论》。(参《宁波府志》。)

谢山《荣阳外史题词》曰:「郑氏自德仲、求斋以来,一门以文献世其家。其与深宁之孙遂初砥砺最切。先生兄弟并能文,而先生之文益笃。其时杨征君廉夫以文章起越中,先生从之学文,然杨氏之文奇而葩,先生之文质以厚,其于师门,称为转手。盖先生最策心经学,尝及见草庐吴文正公问道,其文平正通达,而不求异于时,此自宋干、淳而降,儒者之文皆然,而杨氏所传,反称别派,故先生虽讨论其门,而其文不甚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