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性的优点与弱点
35237500000119

第119章 竭尽全力才能把事做好

人不是有智慧就可以成功,还需要99%的汗水,只要做事竭尽全力,就可以获得成功。要想实现人生的最高目标,仅仅做到尽力而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竭尽全力才可以。

成功究竟意味着什么?美国畅销书作家哈尔·厄本博士在其畅销书《成功加油站:步入成功的20个建议》中对此作出了全新的解释:尽力就是成功。

他认为:“我们若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才干,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我们便是成功的。生活并不要求我们永远崭露头角,仅仅要求我们在生活的不同层次上尽自己所能,这正是成功人士在生活中某些最重要领域的行动秘诀。”在哈尔·厄本看来,“尽力”不仅仅是“尽自己所能”,而且是充分发挥自我的天性,是充分运用自我的潜在能力。

成功者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做事全心全力,他们无论在哪个行业,都能有所成就。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当我们着手做某一项工作时,就要全身心地投入,竭尽全力去做事,如果不能做到这点,那你早晚会为此付出代价。

多年前,一个年轻人在营销策划公司工作。一天,他的一位朋友找到他,说自己的公司想做一个小规模的调查。朋友希望年轻人出面,把业务接下来,然后由朋友自己去运作,最后的调查报告由年轻人把关。

那是一笔很小的业务,没什么大的问题。市场调查报告出来后,年轻人很明显地看出其中的水分,但他只是作了些文字加工和改动,就把它交了上去。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几年后的一天,年轻人与别人组成了一个项目小组,一起去完成北京新开业的一家大型商场的整体营销方案。不料,对方的业务主管明确提出,对年轻人的印象不好,要求换人。原来,该主管正是当年市场调查项目的那个委托人。

也许,年轻人只是偶然地遇到这两件事便失去了自己的发展机会,但这种偶然性当中其实已包含了必然性,因为越是从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越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质来。一个对自己经手的事情都敷衍塞责的人,怎么可能是认真、敬业的人呢?这样的人,也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赏识。年轻人最初的草率,已注定他日后将丧失良机;反之,一个人若是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竭尽全力,那他必将为自己赢得越来越多的机遇。

1903年,帕特·奥布瑞恩在纽约参加一出名为《向上,向上》的话剧演出,其中有一段是帕特与两个怒气冲冲的人争执不休的表演。

由于这出话剧的反响不够理想,剧团后来移到一家小剧院去演出。演员的薪水都不同程度地被削减,他们的前途一片暗淡。然而,多年的教育使帕特养成了“凡事尽力而为”的习惯,因此每一次演出,他的整个身心都融合在角色中,从场上下来时总是满身大汗。

半年后的一天,帕特接到一个电话,邀请他参加电影《扉页》的拍摄。

原来,《扉页》的导演刘易斯·米尔斯顿偶然看到了《向上,向上》,帕特在桌边与人争吵的那一幕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推荐帕特在《扉页》里类似情节的一场戏中扮演一个角色。

这是帕特·奥布瑞恩银幕生涯的起点。日后,他成了非常有名的电影明星。

我们常说做事要尽力而为,其实,要想采摘到成功的果实,有时并不是只说尽力而为就可以的。如果没有竭尽全力的劲头,没有全力拼搏的勇气,是很难得到成功的眷顾的。

在美国,有一个卖汽车的业务员的销售成绩总是在公司排名第一,有人问他:“你为什么总是第一名?”他回答说:“因为我每个月都设法比第一名多卖一台车子。”这么简单的一个方法,这样简单的一句回答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的成功道理——永远比第一名还要更努力。

有一天,年轻的海军军官卡特应召去见海曼将军。在谈话中,将军总是问他一些问题,他每次都被问得直冒冷汗,于是他明白,自己自认为懂得许多东西,但实际上懂的很少。

在谈话的最后,将军问他在海军学校的成绩怎么样,卡特自豪地说:“将军,在全班820人中,我排第59名。”

将军皱了皱眉头,问道:“你竭尽全力了吗?”

“没有。”卡特坦率地回答,“我并不总是竭尽全力的。”

“为什么不竭尽全力呢?”将军大声质问。这句话如当头棒喝,给卡特带来了终身的影响。此后,他做事一直竭尽全力,不懈努力,最终成了美国总统。

成功学者认为获得成功的秘密在于全力以赴。是的,谁想获得非凡的成就,就必须付出超人的努力。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经营何种事业,都应该全力以赴,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成就人生的原则。彼得·德鲁克曾说,全力以赴做事的人,是唯一能够真正取得成就的人。

在漫长的一生中,每个人的命运看似变化莫测,但实际上,我们今天所走的每一步,都已为明天埋下了伏笔。也就是说,我们的明天是由今天的所作所为决定的。做事竭尽全力,踏实用心,就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