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性的优点与弱点
35237500000091

第91章 想方设法让对方说“是”

和别人交谈的时候,别从一开始就讨论彼此意见相左的事,先说一些彼此基本上谈得来的事。假如可以的话,你更应该说出你的见解,告诉对方,你们所追求的目标差不多,只是使用的方式稍微不同而已。

这样做的话,交谈从一开始对方就会连连说“是!是1总的来讲,就是要尽量防止你谈话的对方说“不”这个字。

奥佛瑞教授在他写的那本《影响人类的行为》一书中说道:“‘不’这个字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障碍,是人最不容易克服的一种反应。当别人说出‘不’之后,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就不得不坚持下去。争论之后,他也许会觉察到自己错了,说出这个‘不’是不对的,但是在那种场合他必须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你对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也必须坚持到底。因此,对于与你交谈的对方,从一开始就要朝着你的方向,正确引导他,那是在和他人的交流中非常关键的技巧。”

那些有交谈技巧的人,在他们说话时,你注意倾听,他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能够得到交流者很多肯定的反应,从而可以将听者的心理朝正确的方向引导。不说其他,就拿人们在交谈前的心理状态来讲,当一个人“不”字说出口之后,他的心里就潜藏下了这种拒绝和反抗的意识,进而使得他所有的生理器官、神经系统完全陷入这种状态,形成一个强大的防御状态。相反,当一个人给出的是肯定的回答时,他的体内器官就没有收缩的动作产生,各种生理组织处在一种放松、开放和接纳的状态。因此,当一次谈话开始时,能够引出对方更多肯定的回答,就更容易为后来的谈话赢得对方的赞同和欣赏。

得到“是”这个反应,本来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但在实际生活当中却经常被人们忽视。有些人好像一张嘴就准备反对别人的意见,好像只有这样做才能显示他和别人的不同。激进的人和保守的人会谈,一般很容易将对方激怒。这样做,如果仅仅是为了感官上的快感,或许是可以被原谅的,如果是需要去完成一件事,那这样做就太不划算了。

如果是你的妻子、顾客、学生或者丈夫,他们在和你交流时一开口就说“不”字,那么就算是你绞尽脑汁,有再大的耐心,也是很难改变他们的反抗和抵抗情绪的。

说“是”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是非常巧妙的,纽约一家银行储蓄所的出纳艾伯逊,使用这种方法拉住了一位富翁开立账户。

艾伯逊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说:

有个人走进我们储蓄所准备存款,我按照我们银行的规定将存款申请表递给他,有些问题他回答得很爽快,有的却不愿意回答。

在我还没有研究人类关系学之前,我处理这种情况的一般做法是直接告诉顾客,如果他不把表格填上,就只能拒绝他的存款。当然在说出这些话时我会有一种权威感,觉得自己很有尊严,甚至会洋洋得意。

但是这天上午,我运用了刚刚在学习班学到的一点点知识,决定不和顾客谈银行对顾客所要求的条件,而是和顾客谈他所需要的事情。因此我决定先诱使他回答:“是!是1于是,我首先赞同他的观点,告诉他,那些表格上需要他回答的问题,其实并不是非填写不可的。

我对那位顾客说:“如果在你离开这个世界后,你存在我们这家银行的钱,是否愿意由银行转交给你最亲爱的人?”

那位顾客立刻回答我说:“当然。”

我接着对他说:“那么,你就依照我们银行的办法去做怎么样?把你最亲爱的人的姓名等基本情况填写到这份表格上,假如你万一出现不测的话,银行就会立即将这笔存款移交到你最亲爱的人手上去。”

那位顾客听了我的话后又说:“嗯,不错。”

那位固执的顾客的态度的转变的原因,是他完全明白了填写银行的那份表格对他有利。他在离开储蓄所之前,不但把表格填好了,还接受了我的建议,用他母亲的名字开了个信托账户,把有关他母亲的情况也都按照表格的要求填上了。

让顾客一开始就说:“是!是1对方便忘记了争执的事情,并且很愉快地按照我的建议去做了。

西屋公司的推销员艾利森,也讲述过自己的一段成功推销的经历:

在他负责推销的地区有一位非常有钱的企业家。他们公司很想卖给他一批货物,然而,过去他们公司的那位推销员花了近10年的工夫,却始终没能与这位富商谈成一笔生意。他接管了这一地区之后,也用了3年的时间去那里兜揽他的生意,但是也没有任何结果。经过13年不断地访问和会谈后,这位富商仅买了几台发动机,但他有这样的希望,假使这次交易成功,发动机没有毛病,这位富商感到满意的话,或许今后他还会买进更多的发动机。

而这些发动机到底会不会发生故障?当然,他知道不会有任何故障。于是,过了段时间,他便去拜访这位富商。

他去的时候原本很高兴,但是他高兴得似乎太早了点,这位富商见到他,当面就和他说:“艾利森,我们不打算再买进你们公司生产的发动机了。”

他吃了一惊,立刻问他出了什么问题。

富商说道:“我从你们那里买的发动机散热功能不好,我无法把手放到上面去。”

他知道,和富商争论,对事情是没有一点好处的,以前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事情,他要想办法让富商说“是”。

他对那个富商说:“史密斯先生,我完全同意你说的,如果那台发动机散热不好,我劝你就不要再买了。你当然不希望所买的发动机热度超出电工协会制定的标准,对不?”

富商点头表示同意。他得到了富商的第一个“是”字。

他接着又说:“一台标准的发动机在工作时可以高出室内温度华氏72度,这是美国电工协会规定的,是不是?”富商同意他的这一说法,接过话说:“当然是你说的那样,可是你们公司生产的发动机,比协会规定的温度还要高出很多。”

艾利森没有和他争辩,他只是问富商:“你们工厂的温度是多少?”

富商想了想说:“大概华氏75度。”

艾利森说:“那就是了,厂温华氏75度,再加上原有的华氏72度,一共是147度。假若你把手伸到华氏140度或150度的开水中,手会不会被烫伤呢?”

他还是说“是”。

最后艾利森向富商建议说:“史密斯先生,以后你不用手去触碰那台发动机不就好了1

富商接受了他的建议,说:“我想你说的是。”他们交谈了一会儿后,富商把他的秘书叫来,为下个月定下了3万美元的货物。

艾利森花费了很多年的时间,损失掉数万美元的生意,到最后才明白与客户争论不是生意人明智的做法。你必须从对方的观点去看待问题,想方设法让对方给你肯定的答复,这才是成功的秘密所在。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是个风趣的老顽童,他生前喜欢打赤脚,40岁时就谢顶了,但这时他却和一个年龄只有19岁的小姑娘结了婚。他为整个人类作出了杰出贡献,历史上很少有人能够与他相比。他成功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直到今天,人们还尊崇他为有史以来最能影响这个纷扰世界的劝诫者之一。苏格拉底到底使用了什么方法?他曾做过指责他人过错的事吗?没有,苏格拉底从来没那样做过。

他的处世技巧现在被我们称为“苏格拉底辩证法”,也就是以“是”作为他唯一的反应观点。他谈话的对象,从来都是他的反对者,他们与他辩论,但到后来那些人都愿意接受他的观点,原因在哪里呢?那就是他能够连续不断地获得他的反对者的认可,到最后使他的反对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在数分钟前还在坚决否定的结论。当我们想指出他人的过错时,首先要想起苏格拉底,并问一些能够获得对方肯定性的回答的问题。

中国有句充满东方智慧的老话:“轻履者行远”。

中国人花了五千年漫长的岁月来研究人的天性,那些博学的中国知识分子写下了许多充满智慧的言语,就如同“轻履者行远”这句话一样。

如果你想获得他人的认同,千万别忘记:想方设法让对方马上说“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