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后宫之芍药花开
3524400000005

第5章

经常有看到戏台上唱戏的唱着君主帝王的威风八面,如何的万人之上,那辉煌的宫庭,耀眼而华贵的装饰,让人称羡不已,那时候只觉得是在看戏,一切都是虚幻而不真实的,自己只是一个平凡而微小的女子,只盼着能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可那里想得到,只是在这一刻,自己却要走入这华丽的戏里,变成里面的一分子。

寻常人家想要进宫,那是撞破了头皮也不得其门而进,可是对于当今的崇阳王,安排一个人进宫,那是一件多么简单而容易的事情,只是随便开一个口,一切便有人为他出谋安排了。

自从我应下了谨阳的事情之后,他便请了一个以前在宫中当差的兰玉姑姑来教导我宫中的礼仪,她是去岁才服满出的宫,许是以前宫中的事务过于繁忙操劳而又缺少保养,只是二十二三岁的年纪,却已经有几道深深的皱纹在脸上,看上去比真实年纪还要大上几岁。但是却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尖酸刻薄,为人很是谦和得体,举止也见端庄。

我依行每日学着宫中的各项礼节,包括请安、站立、行姿、各项规矩等等。她是个谨慎内敛的人,从不与我讲宫中的事情。

起于好奇心,有次,我问她:玉妃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呢?

她看着我的脸,仔细地端祥了好久才道:“回姑娘,兰玉并未服侍过玉主子,并不知晓她如何,只是远远望过几次,外在长得与姑娘有着几分相似。”

她又想了想才道:“其实后宫里,就如同一出唱不完的大戏,戏子们只要上了台,都会戴上面具,你又怎能知道这个戏子她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也许她家中刚好丧亲,可是在台上,她还是要强颜欢笑;也许她与另一个戏子不合,但是她在台上却必须做出与那戏子相亲相爱之态。戏里戏外,总是让人真假难分。姑娘是聪慧之人,若是进了宫,只须做到忍让、谨慎、莫轻信人便可。”

兰玉姑姑为人谨慎,能对我说出这一番话,是对我已经极信任的。我感动地望着她:“谢过姑姑,姑姑这一番话,芍药会记于心间的。”

在这段时间里,谨阳来找过我几次,我的态度总是冷漠。,我无法做到在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之后,还能一如之前那样对他和颜欢笑。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会寻着话题跟我说着,但见我总是不予理会,到后来,他每每过来,也只是默默地在一旁看着我学着各种礼仪,然后走开。

其实我心里又怎会好过,这是我这么大以来第一次对一个男人产生情意,却不过短短数日时间,就遭受了这样的打击,再加上这阵子发生这么多的事情,心中更是觉得苦不堪言,夜深人静之时,总是会默默地流着泪,想着双亲难以入眠。

很快入了三月,该学的礼仪规矩我也学得差不多了。而且因为相处久了,兰玉姑姑对我很是好。

她说我个性太过倔强,以前在闺中,见的人毫无利益冲突,根本不存在什么心机,所以想法也总是单纯,但是这些在宫中总是要吃亏的。

她虽只是在宫中当差,但是宫中各色人物见得多了,于是慢慢也跟我说了一些察人待事,管理下人的手段。

这一日,天气大好,我与兰玉姑姑坐在那儿闲聊,因为她原也是扬州人氏,只是入宫十年,一切都生份了,我为她讲一些城中发生的趣事,还有告诉她城里那个地方有着怎样让人垂涎的美食,那个地方又有着如画风景。

其实兰玉姑姑回到了家也并不好,因为家中父母年迈,兄长又软弱,家中一应事物都由家嫂在主意,家嫂为人刻薄,见兰玉回到家中再也不能接济家中出支,是以处处为难。

兰玉姑姑虽然为人谦和有礼,长相端庄,但是在宫中出来的女子,在民间名声并不是很好,再且兰玉姑姑也过了适婚年龄,所以媒人介绍的对象不是糟糠龌龊的男子,便是做人的填房。一直未能找到合心意的男子。

我想到以前为我治过病的千药堂江郎中,那是个温文的男子,性子也厚道,二十七八,前几年妻子过世后一直未续弦,一是对于妻子未能忘怀,二则也是未遇着合心意的心上人。那时候我还念叨着要为他择选一位夫人呢,这时忽然想着,他与兰玉姑姑倒是满合配的。我冲着兰玉姑姑笑说:“姑姑介不介意做人家的续弦?”

“怎的问起这个事儿来?”兰玉姑姑虽是二十二三岁女子,但仍是黄花闺女,听我这么说,一向端谨的她居然也露出几分难为情来。

我巧笑道:“我以前在闺中,有一位郎中为我看过病,交情也颇好,为人端正温文,大约二十七八岁,前几年妻子过世,一直找不到合意的人选,我觉得姑姑与他的性子应当是合得来的。所以也想扮扮月老呢!不如姑姑得空去瞧一瞧。他就是城北二道上一家名叫千药堂的掌柜江郎中。”

“姑娘也觉得不错的人,想来差不到那儿去,只是怕人家未必看得上我。”

“姑姑放心,这姻缘也能要看天意,也说不准你也瞧不上他,再说那位江郎中也并非是那种刁钻之人。”刚想说着开心,这时就看到谨阳走了过来,原本欢快的笑脸也绷了起来。整好衣容对他福了一福:“拜见王爷!”

“芍药姑娘!不必多礼。”谨阳见着芍药这副冷漠模样,内心竟隐隐觉得心疼。他发觉自已竟然会常常想起她,想起这张总爱故做坚强的倔强面孔,想起那日在庭院里为着自已的一句戏言而羞红了脸的单纯模样,想着那日一同走在石道上偷偷望着自己的那一双漾着少女满满情意的水灵眼睛。不过这一切一定是因为她有着与紫华相似面孔才会,自己又过于思念着紫华罢了,谨阳自我解释着。

我抬起头看着他一脸失神的模样,误以为他是在踌躇如何开口对我说明日起程进京之事,因为昨日兰玉姑姑已经向他禀告我礼仪已经学得差不多了:“王爷不必难为,芍药早已做好准备,明日几时起程差人来通知一声便行了。”

“姑娘误会了,我并非、、、,罢了!”他似乎辩解,但是还是没有说出来:“姑娘这一番前去,怕是难得再回家乡,可还有什么牵挂?”

我低下了头,有水气在眼中冒着,家中父母已故,若说还有牵挂,怕也只有福妈还有秋琴、文翠那两个丫头了,只怕现在不知被大娘怎样折磨了:“我在家中时,有一个福妈还有两个丫环叫秋琴各文翠,平日待我很好,王爷若有心,便为她们寻个好去处。”

“我会的,你放心。”他郑重向我保证。

我抬起头时,脸上已经恢复了笑意,只是未达心间:“多谢王爷。”三月桃花争相开,我便是在这样一个桃花遍地开的三月里入宫的,以紫华的远房表妹身份进的宫。多么堂而皇之的身份,且不会有人会怀疑,因为我们长得那么的相似。

是的,在我们两个人相遇的那一刹那,真的是惊呆了,乍看下,真的是有着七八分的相似,细看之下,她显得丰腴几分,眉眼间多了几分高贵,温柔。而我,却是清秀玲珑,带着南方水乡女子特有的灵气,眉眼间有着一抹倔强与灵慧。

“你便是芍药姑娘。果然是像!那日听着谨阳说着,还不太肯相信,今日一见,真是让人大惊。”她肯定的说,唇边有掩不住的喜色。

“禀玉妃娘娘,民女正是。”我跪下地对她说,眼帘低垂,所谓眼观鼻,鼻观嘴,大抵就是如此。在我进宫之前,兰玉姑姑便特意教了我宫中的规矩,因为深宫复杂,规矩甚严,一个过错,却不是改过就可了事,说不准就是命也难保。

“想不到这世间真有与我如此相似之人,若有人说你是本宫的妹子,本宫也是要信了,这眉眼、这鼻嘴,真如本宫在对镜着妆啊!”她拈着一条香帕,惊叹道。

我只是依样跪着,并不回答。

“啊!你瞧本宫,光顾着惊异,芍药姑娘不必这般客套,你是来助我的,再者也是以表妹身份,万万却不能让人给委屈了,快快起来。”她急急虚扶起了我,柔声说道。

“多谢娘娘关爱,民女并不委屈,自古礼不可废,不论身份为何,却也是不能例外的。”我固执得说着。这玉妃看来为人温柔,但是我谨记着兰玉姑姑的话,莫要轻信她人,只是恪守着自己的本份,并不与她亲近。

“虽是这么说着,但总是委屈你了。”她叹声道。眉目深皱,婉约而良善。

“、、、”我一阵默然。其实心中又何尝不觉得委屈,自小到大,从来是被人捧在手心上的,几时这般低下示人、委屈求全。但是答应了他,进了这深厚的朱红宫门,我便是别无他择了,为了她人,也更为了自已,却更需这般屈尊谨慎,把与生的傲气都藏了起来。

又是过了良久,她才道:“他、、、可有交待如何做?”语气中难掩情丝。

“王爷只是交待了一切见机行事,处处听从娘娘安排,只盼早日能解娘娘的处境。”我对着她木然地说,心中却是一片茫然。谨阳啊谨阳,解了她的危境,那我自己的处境又当如何呢,你可曾想过,还是你心中就真的只是存着一个紫华,再也存不下其它的。

“谨阳、、、他还是这般真心对着我,处处为我着想。”她说着眼泪竟是扑簌簌地流了下来,怪不得能惹得众家男儿争相采之,这梨花带泪的模样,真是让人怜爱。我不忍再看,只是转了过去。“娘娘该是要好好照料自己,莫让王爷再为您担心。”

“芍药姑娘说得极是。倒是本宫失礼了。”她说着笑了起来,泪珠,绽容一笑,明齿微露,竟是让人觉得异常美丽。这女子,果是自得风姿,一颦一笑,都是能牵动着人的心思。我虽是与她有着六七分相似,相貌上不差几分,但是这顾盼之间的风情,却是差之多了。

玉妃又问了一些琐事,都是些与崇阳王相关的,我答之不多,此时想起,我对于谨阳,也是真的知得很少,只是情意萌发得快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