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永乐大典残卷
35246900000572

第572章

首山念因僧问如何是学人用心处?师曰:“怪你一问迟也。”投子青曰:未语能明迷悟情,发言方表赤心人。只贪进步求名玉,争信灵苗不受春。

【修忏要旨】

然须预识标心之处进行之门,所谓圃常正信也。

难眠处

【晋书】

郭子许侍郎,顾司空俱作王丞相从事,尝夜在丞相所饮,二人欢极,丞相便使入已帐中眠。顾至晓犹展转不得熟寐,许上床便大鼾。丞相语诸客曰:“此中亦是难眠处耳。”

忏悔处

【修忏要旨】

行人亲迎良师学忏悔处,即不思议境理观所诣之处也。

亲切处

【颂古联珠】

风穴沼因僧问如何是学人亲切处?师曰:“须弥南畔齐打鼓,贺兰山前筑皮毯。”投子青曰:亲切曾伸问老翁,东山歌唱北山吟。弄潮须是吴江客,别语还他汉地人。首山念因僧问如何是学人亲切处?师曰:“吾九尽日又逢春。”曰:“毕竟如何?”师曰:“冬到寒食一百五。”投子青曰:日暮阴云郊野深,重阳到后菊花新。不困西峤残水尽,争得东山一带春。

紧要处

【颂古联珠】

雪峰存因僧问紧要处,乞师指示。师曰:“是甚么?”僧于言下大悟。云门云:“雪峰向你道什么?”圆悟勤曰:雪峰骑骏马,云门跨驴儿,一踢一踏相奔驰。长安有路非无路,夜半行时人不知。又曰:无量劫来是个甚么?觏面金提,几乎蹉过不蹉过,土苴堆头且高卧。

有长处

【颂古联珠】

云门偃曰:平地上死人无数,过得荆棘林是好手。时有僧出云:“与么则堂中第一座有长处也。”师曰:“苏噜苏噜。”水庵曰:举手攀南斗,移身倚北辰。出头天外看,须是个般人。虚堂隐曰:声如鸣玉静边门,谁信幽人不见君!花到海棠将寂寞,绣衣犹把麝香熏。断桥伦曰:将军有令闪旌旗,胡骑纷纷顿失威。纵有突然骁骤者,有知身已蹈重围。

无学处

【颂古联珠】

云居因僧问全无学处,如何立身?师曰:“无立身处。”曰:“佛事何劳?”师曰:“不同兴化。”投子青曰:苔殿烟收紫气旋,拱班宸幄退尧年。凤楼不宿桃源客,岂并金光嘱汉天。

向何处

【唐刘长卿集】

夕次担石湖,梦洛阳亲故。万里云海空,孤帆向何处?

择吉处

【刘熙释名】

宅,择也。言择吉处而营之也。

吃饭处

【五代史】

《晋李后传》:耶律德光曰:可无忧,管取一吃饭处。

不毛处

【孔白六帖】

《刘禹锡传》:叙张九龄为宰相建言,放臣悉徙五溪不毛处。然九龄自内职出,始安有瘴疠之欢!罢政事守荆州,有拘囚之思。身出荒陬一失意不能堪,矧华人士族必致丑地,然后快意哉!

深深处

【颂古联珠】

京兆白云善藏禅师僧问如何是深深处?师曰:“矮子渡深溪。”丹霞淳曰:“白头童子智尤长,半夜三更渡渺茫。任运往来无间断,不消船艇与浮囊。

真一处

【大还宝章】

真一处中黄宫。分身三处《法花珠林·潜道篇》云释宝志公迹多异,有僧正法献欲以一衣遗志,遣使于龙光宾二寺求之。并云:“昨宿旦出。”又至其常所造广候伯家寻之。伯云:“志昨在此行道,旦眠未寤。”使还,以告献。方知其分身三处宿焉。

三好处

【止观】

好处有三:一深山远谷,二头陀抖擞,三兰若伽蓝;若离三处,馀则不可也。

四念处

【四教仪集注】

四者,数也。念者,观慧也。处者,境也。今言四者:人于五阴起四倒,故于色多起净倒,于受多起乐倒,于想行多起我倒,于心多起常倒。举四倒故言四也。

四居处

【显扬圣教论】

四居处,广说如经:一慧居处,三谛居处,三舍居处,四寂静居处。

五易处

【贾谊新书】

豫让寡面变容,吞炭变声,必执襄子一岁而五易处。

内六处

【大集法门经】

谓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

外六处

【大集法门经】

谓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法处。

十二处

【楞严经注】

言:处者,盖六根。是受六尘所入之处。六尘,是受六根所入之处。则根尘互为所在之义,故名十二处。又曰:色与见二处,听与声二处,嗅与香二处,尝与味二处,身与触二处,意与法二处,十二处俱虚妄。有相因缘,非自然性。

鸟飞处

【唐刘长卿集】

武丘寺:仰见山僧来,遥从鸟飞处。

知杖处

【玉融新对】

广字函高僧传曰:释昙霍蔬食苦行,从河南来至自西平,特一锡杖,令人跪之。云:“此是波若眼,奉之可以得道。”人或藏其锡杖,霍闭目少时立知其处。并奇其神异,终莫能测。

是道处

【须真天子经】

问何所处是道处?文殊答言:寂静是道处。

近离甚处

【碧岩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