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制霸三国策
3558900000028

第28章 李玄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

辽东学院开办之后,李玄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就是没有任何书本,这些学员就是在聪明伶俐,那学习起来也还是事倍功半,但是汉朝虽然已经有纸了,但是这纸的造价极其昂贵,所以现在的主要记录材料还是竹简,这竹简首先笨重不方便携带之外,而且还记录不了多少东西,所以李玄就琢磨着能不能自己造纸,这样不仅可以为学院的学子们做些学习用的书籍,而且以后办公就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一说起这造纸,李玄肯定知道,这可是我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可以说这是中国人的骄傲。骄傲归骄傲,但是这如何造纸,造纸的细节是怎样,李玄是七窍开了六窍,一窍不通。虽然什么也不知道,但是也不妨碍李玄实验不是,不是后世有一句话怎么讲的来着,科学总是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所以李玄也准备在不断的摸索中势必要将纸造出来

李玄只知道蔡伦造纸的时候是把什么破布和树皮放在锅里煮多之后,就造出了纸,这是小学语文课里讲过的一个故事,至于中间有什么过程,课本里也没说,李玄也不知道,但是李玄也有自己办法,他也学着蔡伦找来破麻布和树皮放在锅里煮,就这样煮了几天之后,这些破布树皮都开始慢慢融了一样,变成了浆糊一样的东西,随后李玄就将这些浆糊放入其他的容器后冷却,等冷却下来以后这些浆糊就变成了一种类似于纸壳子但又像压缩木板一样的东西,很明显这不是李玄要造的纸,但是李玄也从这其中摸出了门道,没准造纸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最后李玄又展开大量的试验,各种材料都用过了,因为李玄知道在后世这些纸都是用木头造的,就是平常农田里产的秸秆之类的农作物都可以用来造纸,最后李玄就选定了用树皮来造纸,这不是李玄不想用木头,是因为他没法把木头弄成锯末状,而辽东有没有秸秆之类的农作物,用亚麻布李玄觉得太奢侈,最后只好选择树皮来作为造纸的材料,辽东最不缺的就是树木了,每年辽东都要砍伐大量的树木,这些树木砍掉之后树皮自然是没有用了,就会被木匠们当垃圾扔掉或者烧火,所以李玄很容易就搜集了大量树皮,原料有了,李玄的试验也是进展的很顺利,特别是在煮树皮的时候,李玄发现如果可以不停的搅拌,那树皮形成的纸浆就会更加均匀,其实李玄不知道他这个发现正好和造纸术里的打浆这一程序很相仿,虽然李玄做对了,但是最终他还是失败了,因为纸浆虽然弄好了,但是李玄不知道怎么把纸浆弄成薄薄的纸张,他每次弄出来的“纸”都是很厚很厚,他的一张纸差不多就有两公分厚,这样的东西根本不能称之为纸,应该用板来称呼应该比较恰当

李玄在这最后的步骤上琢磨很久也没有相处头绪,后来就不得不向郭嘉等人请教,虽然郭嘉等人不知道怎么样造纸,也用不起昂贵的纸张,但是郭嘉对任何新奇事物都很好奇,他曾经就研究过那纸浆如何会变成薄薄的纸张,原来这中间需要一种工具,也就是捞纸器,俗称篾席,李玄得知了这样东西后,就四处寻人打听,看这篾席能不能买到,不得不说李玄运气真好,恰好襄平城内有一个木匠,之前在中原也是在一个世家大族中做活,而且也学做过这种捞纸器,所以在听闻李玄想要这捞纸器之后,就立马赶制了一个,送到太守府上,李玄得知后非常高兴,直接奖励了这个名叫杨凯的木匠整整一贯钱之后,丢下这个因为得到重赏的木匠,抓紧时间又投入到了造纸的试验中,这一次有了捞纸器的帮助,李玄很快就造出了第一张薄薄的纸张,这白色的纸张散发着淡淡的木头的香味,被李玄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观看了好久,虽然李玄造的纸远远比不上后世的纸张,但是比起竹简之类的东西可是好了不知道多少倍,而且也比汉朝的纸造价低廉低了许多倍,李玄造出纸张之后,立刻拿着造好的纸张送给郭嘉戏志才他们

郭嘉等人看着眼前白白的纸张,闻着纸上的清香,用手一摸,感受着这纸的顺滑,戏志才激动的向李玄说道:“主公造纸,真是造就了千秋万代之福啊,这纸张如此精制,而且又造价低廉,怕是寻常百姓都能用的起,若是这纸一旦问世,那么主公的名声在士林之中也会很响亮了,到时候就会有不少有识之士慕名来投,这造纸一途真是一举数得啊。”

李玄也没想到这一点,当初造纸就是为了学院中学子的学习和替代竹简作为以后的记录材料而去试验的,但今天听戏志才一说,才想到这造纸的影响会有如此之大。其实李玄不知道,那些士族也是不喜欢竹简,但是以前的纸张又太贵,不是每个士族都能用的起的,而如今李玄改造了新的纸张,况且质量又好又便宜,必然会受到士族的追捧,而作为这种纸的发明人,李玄肯定也会被冠上为了大汉的学术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帽子,到时候李玄想不出名都难,而汉朝最注重的就是一个名声,只要有了个好名声不怕没人来投奔,所以戏志才才会那样说

“主公,志才兄说的很有道理,这个纸既然造出来了,我们就等好好利用这个机会,所以建议主公大量多赶制一些这样的纸张,然后送给皇上和朝廷里的那些大臣们,只要得到这些人的肯定,那士林中人必然都会用主公所造的纸张,等他们用过之后,主公在士林中必然会名声大做,那对主公以后的仕途绝对大有帮助。”郭嘉听了戏志才的话之后,也出声赞同道

“嗯嗯,既然如此,那我就立刻着人去准备。”听了郭嘉的建议,李玄立刻就派人去大量的制造这种新纸,并且将派人带了大量的纸张前往洛阳,准备谨献给汉灵帝和朝中的各位大臣

汉灵帝虽然昏庸,但也是一个唉附庸风雅的人,在用了辽东太守李玄进献的纸,并得到李玄承诺日**内的用纸全都由辽东无偿提供,不算做赋税之后大加赞赏,直接将这纸命名为李玄纸,而朝中的那些大臣也收李玄赠送的纸张,自然不会反对汉灵帝的命名,所以李玄造的纸就用他的名字命名了,而随着李玄纸的出现,辽东太守李玄的名声也在士族当中逐渐响亮起来

当然这些消息还没有那么快的传到李玄耳朵里,而李玄在造出了李玄纸之后,也没有闲着,既然纸已经有了,那就可以做些书本了,一百名学子所需的书本自然不少,总不能让人一本一本的用手抄吧,其实李玄在造纸的时候就想了,等在纸造好之后,就把印刷术发明出来,这印刷术比起造纸来可是简单了很多,只要会刻字就能做出印刷板来,但是李玄不打算做那种雕版印刷,因为那个太麻烦,而且一个雕版也就用一次就没用了,李玄打算是将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发明出来,比起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的优势可是大了去了

想定之后,李玄就用陶土做成无数个一样大小的小长方体泥柱,再在这些泥柱上面刻好字,然后再将这些刻好字的陶土泥柱放入制陶的窑里烘烤,取出之后这些陶制的活字就算做成了,然后在用木板做一个刚好与一张纸大小的木框,印刷的时候将用到的活字顺序放入木框之内刷上墨就可以印刷了。

当李玄拿着一本刚刚印好晾干的《春秋》放到郭嘉三人面前的时候,这三人的脑子都当机了,他们真想不通李玄这个公主脑袋里面到底都装的什么,前几天刚造出纸,今天又发明了能这个神奇的印刷术,比起造纸术,这个印刷术更能让这些文人看重,不管哪个读书人谁不想让全天下的人都能拜读自己的作品,而李玄发明的这个印刷术无疑是给这些读书人这样的机会,这些读书人怎么会不感谢敬重李玄,而且有了印刷术,就可以将前任留下的一些珍贵的典籍或是孤本的书籍大量印刷出来,这样就算以后这些典籍或者孤本损坏了或者丢失了,里面记载的东西也不会失传,可以说这种印刷术简直就是读书人的福音,郭嘉等人都是文人,他们很明白这样发明的重要性,所以三人看向李玄的目光都是充满了敬重

李玄则是被郭嘉等人崇敬的目光看的很不自在,这也难怪剽窃了别人发明之后,还被人如此崇拜饶是李玄脸皮如此之厚,也难免都会觉的不好意思

既然掌握了如此先进的技术,李玄当然会多加利用,李玄大量印刷出了各种典籍,然后装订成册,比如《春秋》、《老子》等等,当然这些都是郭嘉他们为李玄写出来,然后李玄拿去排版印刷的,要问李玄印着这么多书干嘛,答案当然是拿去卖啊,汉朝根本就没有卖书的,平常士族文人之间都是相互借阅,不方便不说吧这阅读面积还太小,如今李玄推出了大量印刷出来的典籍后,得到了所有士族文人的哄抢,李玄不仅转到了许多钱,而且李玄的名声即造纸之后又大大的得到了提升,李玄依靠这先进的活字印刷术赢得了一个名利双收的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