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菩萨地持经
35860600000015

第15章

复次菩萨若见上座及胜功德者。尊重奉迎设床请坐。合掌恭敬礼拜问讯。年德等者正言詶对。软语安慰。不起等慢称量彼此。年德下者。随力劝喻。称彼实德。为覆实罪。不令耻惧生退没心。不轻蔑彼。若见众生求法求财。不背面不嚬蹙。欢喜舒颜。不嗤彼阙。见彼圮顿不起轻心。若见一切上中下人。先语问讯。叹言善哉。随宜善处。随力所能摄以财法。不谄曲不自重。不自高不自大。不以增高而自矜异。于诸亲厚一切给与。终不弃捐若病不病。随顺身口意业与相习近。为善知识离诸怨对孤独贫乞无所归荫。随其力能为作依怙。不以忧苦加于众生。因缘事起。所应戏笑。如法戏笑非不如法。不以戏言形名他人。乃至亲密亦复不说。于他人所不久嗔恨。虽复嗔彼不扬其过。若为他人身口毁辱。能善思惟以法自解。自省己过心不躁动。身口意业虑而后行。离十四垢业。谓隐覆六方。离四恶友摄四善友。如修多罗广说。现法乐义。钱财具足。勤力具足。守护具足。以正命心为诸世间工巧之业。不曲不幻不欺诳。常有惭愧行无罪行。威仪具足重慎威仪。为他亲厚受寄不侵。若负人债终不抵捍。分父余财平等无偏。若是真宝主作伪想依实与价。决断世事辩正机速。彼彼所作来求请者。悉与同事终不废退。能随问答。为正事业不为非正。若为国王。以法治世不为非法不乐罚责。于恶戒众以戒建立。成就八种贤圣之语。见则言见。闻觉识知则言识知。不闻不见不觉不知则言不知。菩萨成就如是等法。如世间知如世间转。如实了知。是名知世间。

云何菩萨修习四依。是菩萨为义故从他听法。不为味为义听法。不为味者。若闻世间非巧便说。依义菩萨亦专心听。复次菩萨于闇说明说。如实了知。知所应依。不以上座多识。若佛若僧。依止如是诸说法人。如是依止所。应不依于人。于真实义心不动摇。能自了知不由于他。复次菩萨于如来所深信清净。一向信受如来所说。依了义经非不了义。依了义经者。于此法律不可破坏。不了义经者。谓以种种门说而不决定。应有疑问。若菩萨于了义经作不决定者。于此法律则为可坏。复次菩萨得坚固修慧。不以闻思识诸法义用修慧知。不以闻思识知故。闻如来所说第一甚深法义。不起诽谤。是名菩萨修习四依。如是成就者。略说四种。无量显示其义具足。大师修慧所知。一切四依。平等方便。菩萨于彼出要道。皆悉明达而不迷惑。

云何菩萨四无碍慧。于一切法一切章句。如其体实。修慧所知无碍不谬。是名法无碍。于一切法一切相。如其体实。修慧所知无碍不谬。是名义无碍。于一切法一切名处。如其体实。修慧所知无碍不谬。是名辞无碍。于一切法一切种分别。如其体实。修慧所知无碍不谬。是名乐说无碍。菩萨如是四无碍。得五处无量巧便。谓阴巧便。界巧便入巧便。缘起巧便。处非处巧便。此四行菩萨于一切法。能自觉悟为他显示。除此已更无有余。能自觉悟。况余显示。

云何菩萨菩提具。当知二种。一功德具。二智慧具。此二种具。广说如自他品。又功德智慧具。菩萨初阿僧祇劫名为下。第二为中。第三为上。

云何菩萨摩诃衍所摄修习三十七道分是菩萨依四。无碍慧方便。所摄智三十七道分。如实了知而不取证。种种乘方便。彼亦如实知。所谓声闻乘方便。大乘方便。声闻乘方便如实知。如声闻地所说。云何菩萨于大乘方便三十七品如实了知。是菩萨住身身观。不于身身而起妄想。亦非一切非性。于彼身离言说自性。如实了知。是名第一义身身观念处。若菩萨观世谛者。随无量处方便。知身身观念处。如身身观念处。余念处及余道品亦复如是。非身等法妄想观苦。若妄想观集。亦不于断起灭妄想。亦不于得因起道妄想。离言说自性。苦法集法灭法道法。如实了知。依此第一义修道分。名为修谛。若菩萨随世谛无量处方便。名为缘谛修。若彼菩萨于此法如是不起妄想者。是名为止。及彼如实知第一义。及无量处方便知法。是名为观。略说菩萨止有四行。一者第一义。二者俗数智前行。三者一切虚伪妄想不行。四者于此无言无相之法不起妄想其心寂静。一切诸法悉同一味。如是四行。菩萨止起乃至究竟。如来知见。略说菩萨观有四行。谓此四行所起智慧。是名为观。离一切法有无智慧。随无量法分别处观。于此四行菩萨观起乃至究竟。如来知见。是名略说菩萨止观。

云何菩萨巧方便。略说十二种。为起内佛法有六种。为外成熟众生有六种。云何为起内佛法六种巧方便。一者菩萨悲心。顾念一切众生。二者一切诸行。如实了知。三者求无上菩提智。四者依顾念众生舍离生死。五者依诸行如实知。以无染心。轮转生死。六者依求佛智慧炽然精进是名为起内佛法六种巧方便。云何为外成熟众生六种巧方便。一者菩萨巧方便以少善根起无量果。一者以少方便。起无量善根。三者毁坏佛法众生除其暴害。四者处中众生令入佛法。五者已入众生令其成熟。六者已成熟者令得解脱。云何菩萨能以少善根得无量果。是菩萨教下劣众生。以少财物施下福田。乃至揣糗施于畜生。施已回向无上菩提。以回向力故得无量果。云何菩萨以少方便起无量善根。是菩萨见有众生修邪法斋而求解脱。则为彼说贤圣八斋断苦方便不究竟法。授少方便得大果斋。复次邪见众生苦身求度。为说中道。令离二边究竟解脱。复次或有众生求生天者。邪见方便投岩赴火不食等苦。则为演说正法禅定。现法乐住。后生天上如法受乐复次或有众生诵习外典求清净者。以佛正法令其诵习思惟其义。又说如来甚深经典。具足显示空相应法。彼闻法已。生厌离心专精净信。于一念顷能摄广大无量善根。况复次第续念不舍。复次菩萨意解思惟起净妙想。即以世间香花珍物供养三宝。亦教他人心想供养。复次如是净心遍满十方一切世界。供养三宝生随喜心。亦复教人令其随喜。复次常修念佛乃至念天。亦教他人令修六念。

复次正念合掌恭敬。随时供养一切三宝。亦教他人修此供养。复次于一切众生一切功德皆悉随喜。亦教他人起随喜心。复次于一切众生入广大悲心。悉欲代受一切众苦。亦教他人兴此大悲。复次于过去现在一切所犯。以真实随顺求净戒心。向十方佛至诚忏悔。亦教他人如是悔过。彼常如是悔其所犯以少方便。于一切业障悉得解脱。复次作众多种种无量变化。一切十方佛法僧处及众生处。无量神通他心自在。菩萨摄取切德。复次菩萨修慈悲喜舍。亦教他修。是名菩萨以少方便。生广大无量善根果报。

方便处摄品第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