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国家制度体制
36239300000009

第9章 政治体制(2)(2)

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新创举,是近十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有其重要作用:①它为新时期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不同的社会利益和矛盾,开拓了有效途径。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必然使社会利益和矛盾日趋多样化。这就可以通过协商对话的途径,使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使具体利益不同的这一部分群众与那一部分群众之问,使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能够彼此沟通、互相理解、协商合作。②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形式。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真正享有公民的各项权利和管理国家、企事业的权力。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人民群众及时了解重大情况,参与重大问题的讨论,参加社会事务的管理和决策活动。这不仅有助于保证党和国家决策的正确,而且有助于增强人民当家做主的责任感,提高对国家和企事业的管理水平。③它是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发挥人民群众监督的有效手段。通过协商对话,使各级领导机关的工作建立在倾听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才能切合实际,避免失误;使领导机关的活动和面临的困难为群众所了解和理解;使群众的要求和呼声经常顺畅地反映上来,建议有地方提,委屈有地方说;也才能把领导机关的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强反对官僚主义的效能。总之,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及时地、畅通地、准确地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达,使领导机关与广大人民群众彼此沟通,互相理解,同心协力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的原则是:发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提高领导机关的开放程度,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要制定关于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的若干规定,注意开辟新的渠道,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和新闻、宣传舆论的监督作用。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我国人民行使国家管理权力的机关是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和基本形式。没有完善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就不会有充分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做到:①理顺党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关系。党是政治组织,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党对人大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而不应代替或包办人大的职能。要改变党是权力中心、政府是党的执行机关和人大只是议事机构的状况。要通过党政分开,保证和支持人大独立地依法行使职权。②调整人大与政府的关系。各级人大与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国家权力机关与执行机关,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要加强人大的立法工作和对各级政府的监督工作。③建立和完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的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使宪法规定的人大各项权力得到制度和程序上的保证。④加强人大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使人大代表能更好地代表人民,并受到人民的监督。⑤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自身建设。要在逐步实现委员比较年轻化的同时,逐步实现委员的专职化。

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完善和发展这一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势。它主要表现在:各民主党派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各民主党派都以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的政治纲领;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参加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的协商和决定;各民主党派都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都享有宪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独立自主地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通过民主协商,提出批评和建议,同共产党实行互相监督。

完善和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必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要健全党同民主党派进行协商的制度;支持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发挥民主党派对人民政协中的积极作用,使人民政协真正成为体现多党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加强和改善党同民主党派在人大、政府中的合作,使他们真正做到有职、有权、有责,支持民主党派对政府部门的咨询,尊重他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应有的地位;支持民主党派多方面开展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工作,并为他们创造条件;支持民主党派代表成员及其所联系群众的合法利益和合法要求;支持民主党派开展对外友好活动,进行国际交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帮助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等,充分发挥他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基层民主生活制度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基层民主制度化,是保证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当家做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础。目前,在一些部门和基层单位中,封建家长式的领导仍然存在,侵犯人民群众权利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这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不利于国家的安定团结,妨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些违反社会主义民主现象,固然同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是缺乏严密的法规和制度。在基层民主生活制度建设上,要抓紧制定新闻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等法律,建立人民申诉制度,使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和自由得到保障,同时依法制止滥用权力和自由的行为,还要制定促进人员合理流动的法规,建立劳动仲裁制度,积极促进公共福和事业的社会化。从而破除群众对单位的依附关系,打破职工“单位所有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是指民主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民主首先是国家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就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是人民当家做主,真正享有各项公民权利,享有管理国家和企事业的权利。民主作为上层建筑,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民主是手段。但是,在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设中,民主则是我们要争取和实现的任务和目标,是政治制度。《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列宁也曾说过“不实现民主,社会主义就不能实现”。可见,民主与社会主义存在着本质的联系,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在政治上的本质特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个结论是对社会主义的更深刻认识。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我们党把民主政治建设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作为根本任务和目标写进党的基本路线中,可见民主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精髓

是指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根本立脚点。实事求是出于汉朝班固所着《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原意是指作学问时的态度要讲究实际,真切。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这句古语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革命实践相结合。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即正确处理思维与存在、主观同客观关系问题的出发点和根本立脚点。

实事求是要求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即从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基本事实出发,经过科学地分析与综合。找出规律性的认识,而不是从抽象的原则和思维出发,从死的书本出发,也不能从局部和个别的事实出发。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邓小平说,“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党历来都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