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国际关系与国际时事
36243200000009

第9章 国际关系和国际组织(4)

简称安共体,成立于1969年5月,是拉丁美洲最早成立的地区性经济组织,成员国为安第斯山麓国家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和秘鲁,故原称安第斯集团,1996年3月改为现名。总部设在秘鲁首都利马。安共体的宗旨是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资源,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协调发展,取消各国之间的关税壁垒,组成共同市场,加速经济一体化。总统理事会为安第斯共同体最高决策机构,确定共同体一体化进程的方向,每年举行一次会议。

南方共同市场

1991年3月26日,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和巴拉圭四国总统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签署《亚松森条约》,宣布成立南方共同市场,简称“南共市”。南共市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共同市场,是拉美最大的一体化经济组织。该组织宗旨是通过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加强经济互补,促进成员国科技进步和实现经济现代化。理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由成员国外交部长和经济部长组成,理事会主席由各缔约国外长轮流担任,任期半年;理事会至少每年举行一次有各国总统参加的会议,必要时可召开若干次会议,负责制定一体化进程的政策。

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

拉美地区部分国家的政府间一体化组织。前身是1960年2月18日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成立的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1980年8月12日,原拉美自由贸易协会11个成员国的外交部长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签署了《蒙得维的亚条约》,宣告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成立。协会的宗旨是促进和协调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扩大出口市场和开展经济合作,并在不断扩大双边和多边合作的基础上最终建立拉美共同市场,实现本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外交部长理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一般3年举行一次会议,负责研究制定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政策和重大决定。1994年6月,拉美一体化协会常设政治机构代表委员会第525次会议决定,接纳中国为该协会观察员。

中美洲一体化体系

根据1991年12月在洪都拉斯召开的第十一次中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签署的“特古西加尔巴声明”建立的,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中美洲国家组织。1992年12月在巴拿马举行的第十三次中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决定,中美洲一体化体系自1993年2月1日起取代中美洲国家组织。

总部设在萨尔瓦多首都圣萨尔瓦多。中美洲一体化体系的职能是协调和推进一体化进程,促进中美洲地区的和平、民主与发展。同时,它负责协调各成员国执行1986年以来召开的地区首脑会议达成的各项协定,以及监督这些协定的执行情况。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一项三边自由贸易协定,1992年8月12日,由美国、加拿大及墨西哥三国签署。1993年5~6月,加拿大国会通过了该协定。同年11月,美国、墨西哥国会通过了该协定。同年12月,美国总统签署该协定,使之正式成为美国法律。1994年1月1日,该协定正式生效。由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而产生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大大简化了三国间在进出口贸易和投资上的有关手续,推动了地区贸易和经济发展。协定决定自生效之日起在15年内逐步消除贸易壁垒、实施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以形成一个拥有3.6亿消费者的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集团。从1994年12月起,美、加、墨、智四国领导人决定开始就智利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进行谈判。1996年11月18日,加拿大和智利在渥太华正式签署了两国自由贸易协定。协定从1997年6月2日起正式实施。该协定将成为智利最终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桥梁。从1996年8月起,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三国也开始了通过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

二十国集团

1999年12月16日在德国柏林正式举行。创立20国集团的建议是美国等西方7个工业化国家的财长们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20国集团的成员包括:8国集团成员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以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和土耳其。这些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的85%,人口则将近世界总人口的2/3。

国际奥比斯组织

一个致力于为世界各国盲人和眼疾患者恢复光明的国际性慈善机构,宗旨是“使全球失明者重见光明”。“奥比斯”在拉丁文中含有“地球、眼睛”的意思。奥比斯组织总部设在纽约。在休斯敦、伦敦、加拿大和香港设有办事处,并配备了从美国及其他地区选出的一批拥有高级技术的医生、护士、工程师、机师、影视制作人员等为随机人员。自1982年成立以来,来自29个国家的600多位世界一流的眼科专家,先后访问了四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2万名眼疾患者在专机上进行手术治疗,使他们重见光明,并有3万多名各国眼科医生、护士参与了它的训练计划,使之成为推行防盲、治盲的骨干。这个组织的国际奥比斯眼科飞行医院是世界第一所飞机眼科医院。这座飞行医院1982年起多次来华,为中国几百名眼疾患者做了手术,使2000多名医生得到了技术培训,并进行了学术交流活动。1989年8月,双方签署了意向性文件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中国培训更多的县、区级眼科医护技术人员。

第三世界科学院

在已故巴基斯坦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阿布杜斯·萨拉姆教授的倡议下于1983年11月创建的,是一个非政府、非政治和非营利性的国际科学组织,总部设在意大利的的里雅斯特国际理论物理中心。致力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科研活动,促进发展中国家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对第三世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推动第三世界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发展。成员由创始院士、准创始院士、院士、准院士、通信院士、准通信院士组成。中国于1983年参加这一组织。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大会通常每两年召开一次,在北京曾举行过1987年的大会。2003年10月,第14届院士大会和建院2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

国际科学理事会

成立于1931年,原名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1998年4月改为现名,是目前科学界最权威的非政府国际组织。其主要宗旨是促进科学的国际交流、协调各个国际性科学协会及国家科学组织的活动、维护科学界的正当权益、提倡科学界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促进公众对科学的了解。该组织集中了自然科学界各个领域的代表,在它所召开的各种会议上能够反映出自然科学各学科和各国科学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它的学术活动反映了当代世界科学发展的水平和动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982年参加国际科学理事会。

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

简称国际图联,成立于1927年,是联合各国图书馆协会、学会共同组成的一个机构,是世界图书馆界最具权威、最有影响的非政府的专业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荷兰海牙。国际图联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国际图书馆界、信息界的相互了解、合作、交流、研究和发展。每年在其成员国举行一次大会。中国是国际图联的创始国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与国际图联中断了关系。直到1981年,国际图联承认中国图书馆学会为唯一代表中国的协会会员,中国才重返国际图联。1996年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在北京举办。

世界遗产委员会

1976年11月在内罗毕举行的第一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成员国大会上正式成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下设机构。该委员会由177个《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中的21个委员国组成,每届任期为6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的成员。委员会每年在不同的国家举行一次世界遗产大会,研讨、决策全球范围内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审核、批准新申报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委员会的职责是监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实施,根据缔约国的提名确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与缔约国共同监督保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决定将名录中的濒危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确定世界遗产基金的使用,帮助缔约国保护具有突出价值的遗产等。中国于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方。1999年10月,中国当选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委员会成员。

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