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
36269100000007

第7章 成“都”:一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6)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肯定并不是两位顶级经济学家的一己之见,也不是成都自说自话,而是代表学界、业界最高水准对成都成就和成都未来极具代表性的客观总结。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成都敢为天下先的政治创新精神和科学战略抉择的集中体现。

一方面,“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目标在全国城市发展目标中是独一无二的,相对于“工业强市”、“科教兴市”等目标来说,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不拘泥于单一领域,其内涵与外延囊括了城市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几乎所有方面,其追求的境界不仅仅停留在单一的物质或精神层面,而立志将二者完美结合。另一方面,从更大的范围和更长的历史进程中看,生态环境恶化、城乡二元结构等矛盾几乎是世界上所有城市发展进程中共同面对的难题。发达国家城市“占领”乡村,破坏环境后回头治理的事实摆在眼前;另一些国家超级大城市濒临人口爆炸,而乡村却仍然极度贫困的场景还在上演。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谋划深远的城市,为谋发展想得更多想得更远;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全面发展的城市,拒绝牺牲自然环境和人民幸福;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真正和谐的城市,不论是人与自然还是人与人之间。这样的城市是成都要为之付出长达半个世纪去追寻的梦想,是旨在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生活幸福的人间天堂,也势必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城市发展的典范与榜样。

第四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支撑——中国文化创意之都、版权之都

2008年底成都市在颁布的《成都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建设“中国文化创意之都”的目标。2009年2月,成都市在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启动仪式上又明确提出以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为契机,把成都打造成为“版权之都”。这里的“中国文化创意之都”与“版权之都”有着一致的城市目标,因为“文化创意之都”并非“文化创意产业之都”,它既包括“产业”的支撑,又远非“产业”那么简单。它重在突出强调“大文化、大创意、大版权”。“大文化”即人类在社会发展历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支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大系统之文化。“大创意”也是对具体产业概念的超越,它包括了各种性质的原创性活动。“大版权”强调的是版权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第一、二、三产业的全面服务与渗透,对社会各部门创新精神与创造活力的制度性激发,是对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每个环节的逻辑链接。

从本质上讲,建设“中国文化创意之都”和“版权之都”二者的目标诉求和创建路径都是高度契合的,二者都是在为“城市功能转型、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寻找新引擎;二者的创建都离不开文化的强力参与、版权工作的全面介入和版权产业的大力发展。因而强化版权工作,大力发展版权产业是创建“中国文化创意之都”“版权之都”的重要保障和必然选择。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和版权产业支撑。创建“中国文化创意之都”和“版权之都”是大幅提升成都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壮大版权产业的重要步骤,同时“中国文化创意之都”和“版权之都”又将是进一步提升成都文化软实力和壮大版权产业的重要平台,因此创建“中国文化创意之都”和“版权之都”是共同提升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强大文化实力和版权产业的重要途径。

一、文化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身份证”

(一)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深层动能

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人的成长和发展,催生了作为人类文化集聚地——城市的产生。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曾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另一位城市学大师伊里尔·沙里宁认为:“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

一方面,文化之于城市的意义在于精神层面,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魅力。城市的这种魅力发源于深层文化,是城市超脱于物质形态之上的吸引力,是这座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和“巧实力”。应该说,城市确实是文化的容器,但却并不是冰冷的、机械的承载文化的容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一座城市比做一个人,那么经济基础就是他的肉体,而精神文化就是他的灵魂。没有肉体的人无法生存,而缺失灵魂的人,将会是一个失意的人、一个死气沉沉的人,甚至是一个动弹不得的植物人。

文化源远流长的城市就像一位智者,永远吸引着人们去探究他的智慧与奥秘。世界上著名城市独特的城市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城市的繁盛和兴旺,就像金字塔之于埃及,盛唐文化之于西安,无法想象将文化从城市中剥离会是怎样的后果。人对于城市来说是最重要的因素,一座城市的文化会告诉人们为什么要爱上这座城市,留在这座城市,而不是将之视为与其他城市别无二致的中转站。文化之于城市的这种向心力最极端的例子可能就体现在故乡对于游子的羁绊,虽然城市的物质样态会随着时间改变,但文化依然会散发着无形的吸引力,让人永远为之神往。

另一方面,文化之于城市的意义又不仅仅停留在精神层面,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深层动能,文化转化为文化产业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文化化和文化的经济化已成为大趋势,知识文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产业已成为21世纪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资源,它的增值价值不可限量,正如同席卷全球的美国电影产业、日本动漫产业,一部电影或者漫画的产值动辄就会上亿元。因此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并称为21世纪的两大新兴支柱产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两个新亮点。将文化转化为产业不仅是将文化在城市内部体系中继续传承下去的理想途径,而且通过文化产业“走出去”可以对城市在外部体系的形象产生良性的影响。文化产业的巨大作用还体现在与它能带动与之相关的旅游业、金融投资行业、交通运输业等城市经济支柱行业,全面发挥城市经济的深层动能作用。

无论从精神还是物质层面来说,文化之于城市就如同灵魂之于人类,忽视文化、失去文化的城市的发展结局注定是悄然落幕的悲剧,而文化渗透进城市发展点滴、铭记于每一个城市人心中的城市,即使在发展中遭遇挫折也势必会像文化延续的中华民族一样生生不息地继续向前走下去。

(二)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题中的应有之义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新样板是追求全面综合发展的城市方略,既是打造绿色生态的城市环境,聚集现代高端产业,同时一定离不开文化的强大支撑。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既是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的和谐相融,也是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本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相辉映,打造“文化成都”其实也是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一个部分。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增强文化在城市竞争中的软实力、发挥文化对城市形象和市民素质的影响力,提高文化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让“田园城市”注入文化之魂,才能使未来的成都有血有肉、有魂有魄。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要深刻把握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要着眼制定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发展战略,科学谋划和创新文化发展路径。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虽与成都这些年的改革发展路径一脉相承,但承上启下,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开创新局面,实现新发展。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的历史文化是基础。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是历史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后人发展城市的丰富资源,它直接构成城市形象,直接成为城市文化,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源泉。城市所蕴藏的文化遗产与艺术瑰宝,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提供文化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功能之一。成都有确切记载的历史有2300余年,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成都历史上留下印记的文化遗迹、名城胜地、风流人物,举不胜举。而“世代耕读、诗书传家”的耕读文化更是成就了成都人时至今日都温文儒雅的气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要在成都历史文化奠定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发成都历史文化中的巨大财富、释放成都历史文化中的巨大力量,而不能忘记成都历史、轻视成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