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3631200000100

第100章 发动"文化大革命"(7)

当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分批会见观礼台上的代表时,广场上的人流立刻骚动起来,很多人都停下不走了,因为他们看不到主席的身影了。于是,主席只好站在城楼上由东向西,又由西向东,不停地挥动着手中的军帽,向广场的观众招手致意。"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又一阵阵地在广场上空回荡。我们都劝主席回去休息。连续接见这么多人还是第一次,担心影响主席的健康。第二天全国各地主要报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8月18日主席接见红卫兵的活动。此后红卫兵运动风起云涌,席卷全国。

8月31日,主席第二次接见红卫兵。林彪率先戴上首都红卫兵西城纠察队的袖章。他在接见大会上讲话说:"红卫兵和其他青少年的革命组织,像雨后春笋一样地发展起来。他们走上街头,横扫'四旧',文化大革命已经触及政治,触及经济。学校的斗、批、改,发展到社会的斗、批、改。""打击的重点,是钻进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一定要掌握这个斗争的大方向。"接着,周恩来讲话,他说:"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要学习解放军的三八作风,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保护群众利益,保卫国家财产,造成良好的社会主义的新风气。……在斗争中,要用文斗,不要武斗。……中央决定,全国各地大学生的全部和中学生的一部分代表分期分批到北京来。"这次接见了50万红卫兵,接见情况与8月18日那天差不多。

9月15日,主席第三次接见红卫兵。此时凡来京串联的人均成了主席请来的客人,都要热情接待。前两次接见后有人提出,看不清毛主席。这次安排百万红卫兵分坐天安门广场和东西长安街两侧,中间留出8米宽的道路,用12辆吉普车,中间一路四辆分别由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长站在车上,缓缓前进。两边各4辆,由我们警卫人员乘坐并行前进,不影响两侧红卫兵看清主席。主席站在车上不断地向红卫兵招手致意,后来几次都是这样做的。这样做红卫兵能看清主席和其他首长,但是主席已70多岁,其他首长年龄也不小了,一次站几个小时确实很累、很辛苦。我们若指挥不当,还有被包围的可能。有两次接见,在准备换车时,群众拥挤过来,在我们警卫人员和机动部队的帮助下才使主席安全返回。每次这样的接见都是对我们警卫工作的一次检验。

10月1日,国庆17周年。这天中央首长在中南海勤政殿集中,一起出发到天安门。

上午10时,《东方红》乐曲响彻整个广场上空,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长、民主人士检阅游行红卫兵和各族人民代表。这年与往年不同,没有阅兵,游行成员主要是红卫兵,到12点多游行才结束。这天下午4点多,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都到大会堂一一八所开会。由于晚上天安门广场要举行灯火晚会,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长要一起上城楼与大家共同欢度国庆佳节。于是7点多,我们便随主席从大会堂西门乘车到大会堂西北角,即南长安街南口,准备到天安门城楼。可是车刚行驶到南口,红卫兵和群众便拦住车要见毛主席,我们车一停,后面其他首长的车也被堵住,前进不了,顷刻间被包围在万人之中。当中央警卫团领导带机动部队赶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使车队得以解围。

10月18日、11月3日、11月11日接见红卫兵时,主席改用敞篷吉普车,在车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11月的北京天气渐冷,涌入北京城急切盼望见主席的人骤然增加,有的排队等不到火车、汽车的人就步行千里到北京,各方面压力很大,吃住都困难,而且天气又冷,很难办。

周总理请示主席:"你不见,他们不走啊。"主席说:"不是停止串联,要回原地闹革命嘛。"总理担心地说:"已经来了,天又渐冷,北京市压力很大,要尽快想办法见,让他们快回去。"主席和总理决定,11月25日、26日两天全部接见完。两天安排300多万人,谈何容易。东西长安街、天安门和西郊机场都安排满了。一天150多万,连续两天,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长分乘吉普车接见红卫兵。由于在车上站的时间太长,有的首长下车后,脚都走不了路了。

从主席的言谈话语中,我隐隐感觉到主席接见红卫兵有时是不情愿的,而是红卫兵逼着主席非见不可,不然就不走。因此,有时接见就成了主席的一大负担。

一次,主席对我讲:"这些红卫兵娃娃来了,你不见,他们不走,天冷了,了不得。"我见主席面有倦容,便不由地问道:"昨天见了,今天还要见?"主席说:"累也要见,不然娃娃们不走,你有什么办法。""这是逼上梁山呀!"主席8次接见红卫兵,共有1100多万人次。像主席乘敞篷吉普车接见上千万红卫兵,我每次仅能带20多人,分坐在两边车上保卫主席,真正遇到群众拥挤和包围,就很难办。好在8次下来,安全保卫工作没有出现大的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