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3631200000103

第103章 "一批二保三看"(3)

"九一三"事件之后,毛泽东受到比较重的打击,大病一场。随着对林彪事件的不断揭露批判,毛泽东对于当时与林彪集团斗争的一些老帅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不久,陈毅元帅去世,毛泽东大病初愈,坚决要参加陈毅元帅的追悼会。在追悼会上,毛泽东连称"陈毅是个好同志","二月逆流不要再讲了"。

1973年12月20日,毛泽东在书房接见了参加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的全体同志。毛泽东背靠在沙发椅上,他的左面是朱老总,右面是新起用的邓小平,周恩来、徐向前等人依次站在毛泽东的右后侧。接见开始,毛泽东拍拍朱老总的肩,深有感触地对大家说:"这是好司令啊,是我们的红司令,不是黑司令。"随后毛泽东看了看身后的徐帅,他把自己那只宽厚有力的大手伸过去,握住徐向前元帅的手说:"好人,好人!"毛泽东对徐帅这句简单质朴的评价,其实真正表达了毛泽东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徐帅的深厚情谊。

不能把人往死里整"文革"初,傅崇碧兼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

那时,正是1个动乱的年代。"四人帮"要把老干部统统打倒,周恩来千方百计保护这些老同志。身为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的傅崇碧,遵照周总理的指示,担负起保护老干部的重任。

当时,傅崇碧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同江青、林彪抗争,但他还是竭尽全力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他有时做得比较巧妙,有时做得不那么巧妙,因而常被江青一伙责骂。

一天深夜,傅崇碧又被周恩来叫到中南海。

周恩来满脸倦容,眼睛却依然炯炯有神。他把一张纸递给傅崇碧,说:"这些同志正受到冲击,造反派中的坏人要抓他们,揪斗他们,要想个办法,保证他们的安全。"傅崇碧看看总理开列的名单上,有李井泉、江渭清、王任重等30多位部长以上的干部,他已掂量出手上这张纸的分量。

"东高地的营房比较背静,也安全。先把他们转移到那里行吗?"他征询周恩来的意见。并且指着地图上这片营房的位置请周恩来看。

"我看可以。要保密,不能走漏一点风声,要快办。"傅崇碧点点头。他明白,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让他们吃干部灶,安排他们打好扑克。"周恩来又叮嘱一句。

傅崇碧接受任务后,很快调了3辆汽车和几十名精干的警卫战士,亲自给他们交代任务,要他们趁着黎明前的黑暗,把分散居住在北京城内小胡同里的30几位老同志接走。

突如其来的敲门声,把这些同志惊醒之后,很多人以为是红卫兵来抄家。警卫战士无法跟他们做详细的解释,就把他们拉上了汽车。

3辆汽车开着雪亮雪亮的灯,在黑暗中映出一条亮堂堂的路,载着几十名受冲击的老同志,进了东高地卫戍区某部的营房。

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是在这时候才明白了怎么回事。两天之后,傅崇碧又到东高地营区内,对这里的负责同志说:"第一是要保证安全,第二是要搞好伙食。搞不好,就找你们!"东高地的事情刚刚安顿好,傅崇碧接到"中央文革"的电话通知:立即到钓鱼台开会。

轿车飞驰着进了钓鱼台东门,停在那座灰色的小楼前。

走进会议室,他就察觉到气氛不对头。屋里有周恩来、康生、陈伯达、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等人。他们似有什么急事,等着他的到来。

傅崇碧进屋敬了个礼,就听陈伯达叫了一声。他说什么,傅崇碧没听清,这个人的话极难懂,和他说话,必须全神贯注。即使全神贯注,有时还是不能全听清楚。

"你把那些人藏到哪里去了?"看他咄咄逼人的样子,傅崇碧反问一句:"哪些人?"江青站起来,说:"傅崇碧,你不要装糊涂,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那些老反革命都到哪里去了?""我不知道。"傅崇碧沉思了片刻后说。

你是卫戍司令,你怎么能说不知道?"姚文元大声质问他。两只金鱼似的眼睛,像是生了气的蛤蟆,一鼓一鼓的。

"我的确不知道。"康生眼镜下面,一双阴险的眼睛闪着凶光。他把手往茶几上重重地一拍,说:"他们到哪里去,你应该知道!"陈伯达连唬带诈地说:"不要以为你神不知鬼不晓的,我们早知道了。你说,谁让你把他们转移的?是谁?"傅崇碧拿起杯子喝了口水,点了支烟。他想,让他们去吼吧,让他们去诈吧。最好的办法是沉默,沉默也是一种斗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