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3631200000134

第134章 "林彪事件"前后(20)

毛泽东七二年八月十四日其实,用不着毛泽东讲多少遍,只要做出决断,是一句话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在那个非常年代,毛泽东有足够的权威决定他周围的高级领导人的政治前途。这段不足200字的批语对邓小平做出了肯定的评价,尽管这种肯定是以邓所谓"所犯错误是严重的"为前提,而且实在说还远远算不上是充分的肯定,但它毕竟"解放"了这位69岁的党的前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国第二号走资派"。

这是林彪事件之后毛泽东做出的一项重要决断。

1973年4月12日,邓小平复出后第一次在重要场合公开露面。

这一天,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盛大招待会。中国领导人宴请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

宴会尚未正式开始,赴宴者还未各就其位。人们正在等待着笑容可掬的西哈努克亲王入坐。这时,邓小平出现了。应邀前来参加宴会的匈牙利人巴拉奇·代内什注视着眼前发生的戏剧性场面。他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特有的敏锐目光,迅速把这重要的镜头摄入大脑。14年后,他的《邓小平》一书问世(中文版由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出版),书中有如下描述:"他(指邓小平--编者注)孤独一人站在大厅里。他个子明显矮小,但体宽肩阔,显得刚毅有力。身着深色的毛式干部服,但袜子是白色的。此刻,他当然知道,从远处,从人民大会堂的许多圆桌旁边,数百双眼睛正好奇地注视着他,因为他是在消失之后又从被遗忘的角落里突然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在那些七年前被'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一政治地震压倒在地,尔后又恢复名誉、重新出台的人中间,他是地位最高的1个。""在那次令人难忘的招待会上,等待着宴会开始的中国人,正在三五成群地寒暄交谈,而他却只身孤影,缄默无声。然而,他那大而近似欧洲人的眼睛,正扫视着所有在场的人,似乎这孤独丝毫没有使他感到难堪不安;相反他正在察看地势,端详同伴,准备迎接新的任务和斗争。眼前的景象是:这边站着'文化革命'的一些英雄,他们不久前剥夺了他的一切权力;那边是政治牺牲者,但他现在又站在权力的大厅里,是副总理之一。此时此刻,他们能互相揣度些什么呢?"在恢复组织生活五个月后,邓小平进入中央委员会。他是在1973年8月召开的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的。从"第二号走资派"又成为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委员,这已经是1个相当大的转折,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思议的。但是,事情仍未到此为止,毛泽东还要委以邓小平更重大的责任。

这一年的12月12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一次政治局会议。会议在毛泽东的书房兼会客室进行。

看上去毛泽东很虚弱。1年前,他曾患心肌梗塞,一度垂危。经全力救治,终未发生不幸。不过,这次重病后,他的身体始终未完全恢复。

政治局委员们用心聆听毛泽东的发言。对他们其中的大多数人来说,与其说是来参加党的会议,不如说是来接受长者的训导和教诲。

毛泽东批评政治局和军委。

"政治局要议政。军委要议军,不仅要议军,还要议政。"接着,毛泽东又换了1个军事问题,要全国各大军区司令员互相对调。

他面朝叶剑英:"你是赞成的,我赞成你的意见。我代表你说话。我先找了总理、王洪文两位同志,他们也赞成。"毛泽东建议在座的政治局委员们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从九届二中全会以后,毛泽东已不止一次地在开会或接见下级时,让中央和地方的领导人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毛泽东希望全党步调一致,首先是政治局要一致。其实,在那个动乱时期,不要说全党步调一致,政治局的步调就难以一致,尽管在毛泽东面前一齐唱唱歌,仅仅是歌声一致而已。

唱完歌,毛泽东又谈。

"1个人在1个地方搞久了,不行呢。搞久了油了呢!"这是讲各大军区司令员。他认为一人在1个地方坐镇,一呆就是一二十年,就会出现消极因素。

稍顷,毛泽东宣布重要决定:"现在,请了1个军师,叫邓小平。发个通知,当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政治局是管全部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我想政治局添个秘书长吧,你不要这个名义,那就当个参谋长吧。"在座的政治局委员静静地听着,从他们的面部表情看,似乎看不出对毛泽东宣布的这个决定有什么不同的反应,但在他们的内心是有的要拍手叫好有的要气得跺脚的。

"我们现在请了1个参谋长。他呢,有些人怕他,但他办事比较果断。他一生大概是三七开。你们的老上司,我请回来了。政治局请回来了,不是我1个人请回来的。"毛泽东又转身对旁边的邓小平说:"你呢,人家有点怕你,我送你两句话,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过去的缺点,慢慢改一改吧。"这话,与其说是批评,不如说是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