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3631200000014

第14章 书生意气(3)

怎样实现这种抱负呢?毛泽东开始了更加艰苦的探索和追求。

师范生"毛奇"1913年春,毛泽东的生活出现"危机",父亲不赞成他自修,断绝了经济供给。同时,湘乡会馆内除了住有许多学生外,还住着不少退伍或被遣散的士兵,打架、斗殴的事不断发生。这种环境也不允许他继续过自修生活了。于是,毛泽东重新选择求学的道路。这一年春,他考入湖南第四师范学校,一年后第四师范合并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毛泽东转入一师学习,前后做了5年师范生。毛泽东曾一往情深地回忆这一时期的生活:"那时候我没有钱。家里拒绝供给我,除非我进学校读书。由于我在会馆里不能再住下去了,我开始寻找新的住处。同时,我也在认真地考虑自己的'前途',而且差不多已经决定自己最适合于教书。我又开始留意广告了。这时候湖南师范学校的1个动人的广告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读到它的好处时很感兴趣:不收学费,膳宿费低廉。我的两个朋友也鼓励我投考。他们需要我帮助他们准备入学考试的作文。我把我的意图写信告诉家里,取得了他们的同意。我替这两个朋友写了作文,也给自己写了一篇。三个人都被录取了--所以,我实际上是考取了三次。当时我并不觉得自己顶替朋友作文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只是看做是事关友谊而已。

"我在师范学校当了五年学生,并且抵住了后来所有广告的引诱。最后,我居然得到了毕业文凭。我在这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经历了不少事情。我的政治思想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我最早的社会经验也是在这里取得的。

"这所新学校有许多规则,我只赞成其中的极少数。首先,我反对把自然科学列为必修课。我想专修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并不特别感兴趣,也不去钻研,所以这些课程我多半得到的分数很低。我最讨厌的是静物写生这门必修课,认为它是极端无聊的。我总是想出最简单的东西来画,草草画完就离开课室。记得有一次我画了一条直线,上面加了一半圆,来表现'半壁见海日'的画意。还有一次,在图画考试中,我画了1个椭圆形就算了事,说这是蛋。结果图画课得了个40分,不及格。幸亏我的社会科学课程的分数都很高,这样就把其他课程的坏分数扯平了。

"学校里有1个国文老师,学生给他起了个'袁大胡子'的外号。他嘲笑我的文章,说它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他看不起我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他是1个半通不通的人。我不得不改变我的文风,去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的措词。所以,多亏袁大胡子,今天我如果需要的话,仍然能够写出一篇过得去的古文。

"给我印象最深的老师是杨昌济,他是一位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我后来同他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他讲授伦理学,是1个唯心主义者--但是是1个道德高尚的人。他对自己的伦理学有强烈信仰,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1个公平正直、品德高尚和有益于社会的人。在他的影响下,我读了蔡元培翻译的一本伦理学的书而且在这本书的启发下写了一篇题为《心之力》的文章。我当时是1个唯心主义者,杨昌济老师从他的唯心主义观点出发,高度赞赏我那篇文章,给了我100分……"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习期间,一直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他的求知欲非常之强,肯用苦功。晚上学校规定的自修时间到了,他就在寝室里继续读书。学校吹号熄灯了,他就在那通夜不灭灯的走廊等处看书。他也曾自备一盏灯,下面用一节竹筒垫起,坐在床上看书,有时通宵不眠。毛泽东在学校里虽也照例上课,但他有自己的读书计划,他注重自修,反动死读书,一些肤浅和浪费时间的课程,他根本不去上课,学校碍于校规,认为他品行不正,几次想开除他,都经喜爱他的教员说情后,才留下来。当时送给他1个雅号叫"毛奇"。

毛奇是世界近代史上普鲁士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总参谋长,聪明过人,精通7国语言,又很会打仗,还能写一手漂亮的散文,曾与首相俾斯麦、国防大臣罗恩并列为普鲁士帝国3巨头。同学们戏称毛泽东为"毛奇",不仅仅因为他姓毛,也不仅仅因为他也能写出一手气势磅礴的好文章,更重要的是这个从韶山冲走来的农村青年,是师范生行列中1个引人注目的"志向非凡,与众不同"的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