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3631200000150

第150章 批评"四人帮"(3)

毛泽东所患老年性白内障属最常见的一种,更具体地讲,毛泽东为皮质性老年性白内障。按病变发展,其眼病已进入成熟期。在此阶段,患者只存光感,即仅能辨别出光线方位及不同色泽的光亮。对于每日动笔、手不释卷的毛泽东来说,这点光感已和盲人无大区别。几个月来,医生曾给毛泽东服用过维生素C及B2,并配合使用外用滴眼药水。当然,这些措施仅能使毛泽东的视力暂时有所增进,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白内障。

不管怎样,毛泽东的眼病已经确诊。对毛泽东所患眼病,最上心的莫过于周恩来了。在他主要负责毛泽东医疗组工作时,曾多次约有关医生开会,商讨毛泽东病情及治疗方案。周恩来还多次用自己的眼睛亲试毛泽东预用的眼药水,以体会是否有不适感觉。

当得知在武汉的毛泽东双目均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后,刚在医院做过治疗手术的周恩来焦虑万分,寝食不安。他托人将自己使用了多年的一副花镜带给毛泽东,并附信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张玉凤:"这副眼镜是我戴了多年,较为合适的一副。送给主席试戴,如果不合适,告诉我,给主席重配。"周恩来对毛泽东的真挚情感,从中可见一斑。

根据医生意见和毛泽东的身体状况,决定毛泽东先继续休养一段时间,并随时检查眼病情况,待适当时候再做手术治疗。

尽管多种疾病缠身,毛泽东仍以顽强的意志坚持学习、工作。在武汉期间,毛泽东在东湖宾馆先后接待了5批重要外宾,他们是:9月4日,会见多哥共和国总统纳辛贝·埃亚德马和夫人,以及随同来访的7位政府部长。邓小平等专程飞武汉参加陪见。

9月9日晚,会见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联邦军政府首脑、武装部队总司令雅库布·戈翁将军和夫人。李先念等陪见。

9月19日上午,会见毛里塔尼亚共和国总统莫克塔·乌尔德·达达赫和夫人及其一行。邓小平等陪见。

9月27日,会见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特别代表、马科斯总统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以及马科斯的儿子小费迪南德·马科斯。韩念龙等陪见。

10月5日,会见加蓬共和国总统、政府首脑哈克·奥马尔·邦戈和夫人一行。邓小平等陪见。

毛泽东在武汉的上述外事活动,当时的国内报纸都作了报道。但其中有一微小的、不引人注意的变化,即毛泽东会见外宾的地点被"略"去了。

这一次毛泽东外出"休养",除中央政治局成员、有关医护人员和外交部少数参加陪见外宾的工作人员外,包括相当一级的中央党政军负责人均不知毛泽东的去处。至于被毛泽东接见的外宾,自然将由外事部门提醒其注意"保密"。

毛泽东在武汉的一系列外事活动中,有1个很富戏剧性的场面,这就是9月27日毛泽东接见马科斯夫人时的1个"瞬间"。据新华社一位参加这次会见的摄影记者回忆:那天,毛泽东站在客厅的门口迎接客人。当雍容华贵的马科斯夫人出现在毛泽东面前时,毛泽东用惊喜的目光打量这位光彩照人的来客。这时,伊梅尔达文雅地将手背直伸到毛泽东胸前;毛泽东脸上随即浮现出幽默的笑容,他从容地托起这只纤手,在嘴边轻轻地吻了一下--行了个标准的"洋人"礼节。毛泽东此举潇洒自如得竟像电影里"绅士"!随即,马科斯夫人含笑答礼,对毛泽东说:"我很荣幸!"对这个稍现即逝的"镜头",连多年从事新闻摄影的这位老记者也一时没能反应过来,以致失去了抓拍的时机。

实际上,毛泽东当时的视觉是模糊的。对眼前的景物只能大致进行分辨,做出判断。至于伊梅尔达夫人突然使用"洋人"礼节,这对一般中国人来说都难免发生尴尬,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想像怎样做才不失礼仪。

然而,毛泽东,只有毛泽东,才在这样的瞬间做出恰如其分、不失礼数的选择!--行动迟缓、视力有限的毛泽东,思维却敏捷得令人难以置信。

除外事活动外,在武汉的毛泽东还时时密切关注着国内政局,亲自批准和提出了若干重要决策。其中,有的决策对后来的党和国家前途产生了历史性的、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