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3631200000152

第152章 批评"四人帮"(5)

历史常常有惊人的巧合之处,4年前,毛泽东也是在武汉提出不设国家主席和他不当国家主席的建议,由此引发出林彪一伙大闹1970年庐山会议,四届人大不得不推迟召开。这一次,又是在关于国务院"组阁"问题上,江青几个人的行径与林彪一伙简直如出一辙!或许毛泽东早就预料到江青等人会借四届人大人事安排的问题"生事"。在离开武汉前夕,他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圈阅批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准备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通知(1974年10月11日)。在这个《通知》中,最引人注目之处就是传达了毛泽东在武汉期间的一段重要指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8年。现在,以安定为好。全党全军要团结。"与其说,这是毛泽东对全党全军的1个号召;倒不如说,这是洞悉江青一伙作乱本性的毛泽东在四届人大前夕对"四人帮"发出的一次警告。

就在中共中央《通知》发出的第二天的夜晚,毛泽东乘上南下的专列,离开了他居住了86天的江城武汉。

不要搞"四人帮"1974年10月4日,毛泽东提议邓小平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显然,这是为周恩来之后的国务院总理的人选做了安排。

10月11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近期内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知还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八年。现在,以安定为好。全党全军要团结。""四人帮"以为,四届人大是很关键的一局。如果人大之后国务院形成1个周、邓体制,情况将大为不妙。这一点,江青等人很清楚。这一局不能输。要进攻,只有进攻,才能掌握主动,决不能让邓小平任第一副总理。

10月17日晚,在政治局会议上,又一次进攻开始了。江青提出所谓"风庆轮"问题,说进口船只是崇洋媚外,把矛头指向周恩来,并逼迫邓小平表态。

邓小平毫不退让。

江青等人胡搅蛮缠,会议无法继续进行。

邓小平气极,拂袖而去。

这天晚上,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一种似乎是决战前夕的紧张严峻的气氛中研究下一步的行动方案。地点在钓鱼台17号楼。

4人一致认为,必须争取毛泽东的支持,由王洪文尽快赶赴长沙,向毛泽东报告情况。第二天,即10月18日王洪文乘坐的专机在长沙机场降落。当晚,毛泽东接见了他。

在汇报四届人大筹备情况时,王洪文向毛泽东报告:"总理现在虽然有病,住在医院,但还忙着找人谈话至深夜。几乎每天都有人去。经常去总理那里的有小平、剑英、先念等同志。"毛泽东静静地听着。

王洪文继续说:"他们这些人在这时来往得这样频繁和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有关。"毛泽东仍然默不作声。

"北京现在大有庐山会议的味道!"王洪文的这句话是点睛之笔。如果毛泽东对他的报告重视并给予支持,把事情与庐山会议即九届二中全会联系起来,那么问题的性质就很明显了。

王洪文期待得到毛泽东的支持。

但是,他的希望落空了。

同一天,即10月18日,北京,钓鱼台十号楼。

江青与王海容、唐闻生谈话。

10月20日,王海容、唐闻生在长沙向毛泽东汇报了北京这几天发生的情况,并表示了对江青等几人的不满。王、唐2人是陪同来华访问的丹麦首相哈特林到达长沙的。

毛泽东对王海容、唐闻生做了如下指示:因为总理还是总理,四届人大的筹备工作和人事安排问题要总理和王洪文一起管。建议邓小平任党的副主席、第一副总理、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转告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叫他们不要跟在江青后面批东西。

毛泽东的表态使江青等人发起的这次攻势遭到严重挫折。

一架涂有中国军用飞机标志的喷气式客机在北京西郊机场呼啸着腾空而起,不一会儿便消失在蓝天白云之中。

邓小平飞赴长沙,面见毛泽东。

1974年11月12日,毛泽东在长沙接见邓小平。谈话在极为亲切的气氛中进行。在座的有王海容、唐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