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3631200000156

第156章 批评"四人帮"(9)

终于,载着毛泽东的专列冲破晨雾,远远驶来。一声长长的汽笛,像是在提前报告毛泽东到达的喜讯。对在站台上等候已久的谭、铁2人来说,这声汽笛以及列车进站时发出的刺耳的噪音,都仿佛在演奏一支优美动听的曲子!列车停稳后,谭启龙、铁瑛2人一起进入车厢,同毛泽东见面。然而,车厢内映入眼帘的情景却使两位领导不免苦痛、心酸:只见坐在沙发中的毛泽东一脸凝重的表情,容颜十分苍老、疲惫,动作也显得迟缓、无力,就连说话也含混不清了。过去人们对毛泽东习惯使用的"神采奕奕"、"红光满面"等词汇,现在无论如何也无法同面前的这位老人联系在一起了……见谭、铁二人进来,毛泽东用力从沙发中站起身,边握手、边询问:"你们不是挨打了吗?"听到毛泽东的问话,谭、铁不由心头一热:几天前才发生的事,毛主席也知道了?原来,从1月底开始,中共浙江省委在杭州饭店召开县以上干部会议,传达刚闭幕不久的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和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会议期间,那个曾窜到金华地区煽动武斗的造反派头头纠集一伙人寻机闹事,搅乱会场。混乱中,造反派强行将谭启龙、铁瑛2人绑架。幸好警卫部队及时赶到,才把两位领导从造反派手中夺回。在这场"争夺"战中,谭、铁二人挨了不少拳脚,杭州饭店也被造反派"占领"了。后省委会议不得不另外找地方召开。

看来,毛泽东一路上已了解到不少情况。从老人家关切、认真的神态看,他心里一直在记挂着这件事。

感动之余,谭、铁2人"检讨"说:"发生这件事,主要是我们省委工作没做好……"接着,他们又叙述了省委会议的详细经过。毛泽东注意听着,并默默点头,但未发一言。

随后,两位书记又把自批林批孔以来全省的工农业生产情况向毛泽东作了简要汇报,当然还是在"报忧"。他们说:运动开始后,全省已有许多工厂停工,本来已经好转的生产形势,一下子乱开了。如杭州钢铁厂,1973年时该厂生产情况还不错,已炼出特等钢,但批林批孔一来,造反派又折腾起来了,甚至还说,多生产几吨钢算什么?苏联钢多,还不是修正主义?此外,农村目前也受武斗影响,浙江本来是江南鱼米乡,现在却不得不从北方几个省临时调运玉米面、地瓜干当口粮……车厢内的毛泽东听着汇报,不由得锁紧了眉头,表情愈显沉重、忧郁。看得出,他内心是矛盾的、不安的。

汇报完毕,毛泽东在工作人员搀扶下走下列车,由谭、铁2人陪同前往西湖南岸的汪庄下榻。

从2月8日这天起,直至4月13日止,毛泽东在杭州共计留住两个月零五天。在这段时间里,他的1个主要"任务",是继续检查、诊断眼疾。此时,毛泽东的身体情况并不比在武汉、长沙时要好多少。除双目白内障外,两腿还时常疼痛,脚也肿得厉害。行走更加不便。在这种情况下,再坚持长时间的阅读和工作,都将对身体恢复不利。为此,医生建议毛泽东应少看书、多活动,不便外出行走就在室内做一些活动。

为治疗毛泽东的眼病,从北京、上海等大医院来杭的六七位全国著名眼科专家组成医疗小组,精心会诊,反复研究,并借来一批外文医学杂志和书籍,提出各种方案,努力阻止和减缓毛泽东白内障的发展。为使病人配合治疗,眼科专家们一致主张毛泽东不再看书和批阅文件。但无奈毛泽东固执己见,只同意先治右眼,而留出病状较轻的左眼继续工作。

从毛泽东在杭期间借阅的书目看,他曾借过《红楼梦》、《基度山恩仇记》、《飘》和《创业史》等中外文学名著。据说,这是为给身边工作人员讲解中外文学史用的。另外,毛泽东还借过《全唐诗》、《全宋词》和《辛弃疾集》等中国古典诗集,这当然是老人家自己要看的。为不使毛泽东阅读费力,有关人员特地选出字体较大、印刷质量较好的版本送到毛泽东处。

毛泽东到杭州的第四天,是农历正月初一。为表达全体工作人员的心愿,担任毛泽东警卫的战士们特意赶制了一块大蛋糕,送给毛泽东祝贺春节。毛泽东高兴地接受了大家的礼物。这是81岁的毛泽东在他的"第二故乡"杭州过的最后1个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