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3631200000054

第54章 在"三面红旗"下(23)

毛泽东7月14日接到彭德怀给他的信,于7月16日将这封信加上《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的标题和"印发各同志参考"的批语,发给参加政治局扩大会的同志。然后,毛泽东向政治局常委提出要"评论这封信的性质"。常委遂做出决定,用一周时间让人讲话。从16日开始重新划分小组,一面讨论、修订《关于形势和任务--一九五九年七月二日至×月×日庐山会议议定记录(修正草案)》,一面讨论彭德怀的信。与会的大多数同志,不理解毛泽东将彭德怀的信作为"意见书"批发给他们的真实意图,也不领会毛泽东所说的要"评论这封信的性质"的深刻含义,特别是7月17日又传达了刘少奇在会议前期于西南区小组会上关于"成绩讲够,缺点讲透"的讲话,更使多数人没有觉察出会议的方向将会有什么变化。从7月16日至22日,会议仍以前段"神仙会"形式继续进行,围绕彭德怀的信,大家交流情况,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多数同志认为彭德怀的意见基本上是符合实际的。少数一些对情况了解不深、不全,特别是护短的同志,不大赞成彭德怀的看法,且多从一些措词上加以指责。于是,多数人同小数人的意见分歧越来越大,争论亦越来越激烈,原先那种轻松活泼的"神仙会"气氛开始变得紧张起来。黄克诚、周小舟、张闻天的发言,则最后把毛泽东给激怒了。

黄克诚是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他原留在北京处理中央军委的日常事务,没有出席前期庐山会议。根据党中央的通知,他于7月17日上庐山参加会议。19日,黄克诚在小组会上发言支持彭德怀的意见书,认为彭德怀的信总的精神是好的。他在发言中说,公社制度是优越的,但"去年搞好还是不搞好?我想搞也好,不搞也可以。从长远说搞了好,从短期说,不搞更主动些。"同一天,周小舟也在小组会上发言,他"完全同意彭总的信,认为总的精神是好的,至于某些提法、分寸、词句,可以斟酌。"他指出:"各人由于工作方面不同,接触事物不同,因而看法不同。大家一起讨论,从各方面把问题提出来,经过分析,就可以达到一致。"张闻天是在会议气氛已经变得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于7月21日在华东小组会议上作长达3个小时的发言的。在张闻天发言前夕,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胡乔木"已经预感到将有一场风暴"来临,"劝他少讲一些"。但张闻天出于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不顾个人安危得失,仍把自己想讲的话都讲了。他的发言包括:大跃进的成绩、缺点,产生缺点的原因,主观主义和片面性,政治和经济、民主和集中,缺点讲透很有必要,关于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等13个方面。张闻天发言中表示支持彭德怀信的观点:"这份意见书提出了一些问题,中心内容是希望总结经验,本意是很好的。"张闻天的长篇发言是坦率、客观和实事求是的。他的发言同彭德怀的信一样,反映了大多数与会者的心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少数护短的同志和号称"左派"的人们,以非难彭德怀的信的同样语调指责张闻天。

形势急转直下毛泽东对彭德怀的信本来就深感不安,看到多数人持支持态度,特别是张闻天等人的发言,使他更为不快。7月23日上午,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针锋相对的讲话。说现在党内外夹攻我们,有党外的右派,也有党内那么一批人。我劝党内这一部分同志,讲话的方向问题要注意,在紧急关头不要动摇。有些同志在历史上大风大浪中就是不坚定的,站不稳,扭秧歌。现在又表现出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悲观性。他们不是右派,但是他们把自己抛到右派的边缘去了,不过还有30公里,相当危险。他对彭德怀信中所讲的"比例失调","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和"有失有得"等,逐一做了批判。他说,所谓比例失调,无非是1个时期蔬菜太少,头发卡子太少,没有肥皂,市场紧张,以致搞得人心紧张。我看没有什么紧张。他指责"有失有得",把"得"字放在后面,是经过斟酌的,是"张飞粗中有点细"。他对"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的说法更不以为然,认为反对"小资产阶级狂热性",就是资产阶级的泄气性、悲观性、动摇性。他号召"左"派们要"硬着头皮顶住","腰杆子要硬起来",因为"神州不会陆沉,天不会塌下来。"对1958年以来的错误,毛泽东颇带有情绪地承担了责任。他说,主要责任在我身上,我有两条罪状,一条是建议1070万吨钢,从此闯下大祸,其结果9000万人上阵,搞小、土、群,得不偿失。虽然大家都赞成,但始作俑者是我。另一条是人民公社。人民公社我无发明权,有建议之权,北戴河会议决议是我建议写的。人民公社全世界反对,苏联也反对。对于错误缺点,我们不晓得做了多少次检查了,从去年郑州会议以来大做特做,你们就没有听到?有些人是不会放弃他们的观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