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3631200000061

第61章 高天滚滚寒流急(4)

南斯拉夫不主张讲阵营,他们不出席12个社会主义国家党的代表会议。赫鲁晓夫对毛主席说:"我们给铁托发了邀请,他可能不来……"毛主席说:"要理解他们,斯大林整了人家,情报局把人家赶跑了,肚子里能没有气吗?"又问:"铁托不来,还有没有别人来?"赫鲁晓夫说:"有,是卡德尔,他是1个笔杆子,南共的重要文件多半是出自他的手。"毛主席说:"那好啊,我倒很想会会他,听听他有什么见解。"60多个国家党代表开会的时候,卡德尔出席了。毛主席的席位正好同他斜对面。在讲话中毛主席面对着卡德尔说:"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起来嘛,有了什么事,还是朋友靠得住,我相信你们迟早是会回来的。"话说得很简单,可卡德尔受到了感动。

毛主席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在克里姆林宫的19个昼夜受到苏联党和政府的盛情接待党的其他领导人除了参加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周年庆祝大典的活动以外,还出席了12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出席了64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在两个会议中间,同各国党的领袖们商讨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和各国党的代表团的共同努力,两个会议都取得了圆满成功。毛主席代表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宣言》和《和平宣言》上签了字。

最后,苏共中央在克里姆林宫叶卡捷琳娜大厅举行宴会,招待各国党的代表团。毛主席祝酒说:"谢谢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的邀请,谢谢今天招待我们这么许多好吃的东西,""我们开了两个很好的会,大家要团结起来,这是历史的需要,是各国人民的需要。"接着,他说中国有首古诗:两个泥菩萨,一起都打碎。

用水一调和,再来做两个。

我身上有你,你身上有我。

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毛主席这次亲自率领中国代表团出访,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对外关系史上,是一次意义十分重大的国际活动,在中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册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金门炮战出奇招1958年夏天,毛泽东亲自指挥了大规模炮击金门作战。这是一次世界战争史上的独特作战,使新中国继在朝鲜战争结束后,与美国在台湾海峡危机所作的政治、外交的较量中,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万炮齐发大规模的炮击金门,是在1958年8月23日开始的。这是震惊世界的炮战,在斗争策略的运用上又是史无前例的一战。

炮击金门,是中央1958年北戴河会议时决定的。我(指叶飞)原来没有参加这次北戴河会议,留在福州。我记得当时福建正是刮台风的时候,部队、机关都在帮助农民抢收粮食、作物,我也在下面工作。突然通知我回福州接电话,而且明确说要我到作战室去接从北京来的保密电话。一接电话,原来是总参谋部作战部长王尚荣同志。他告诉我,中央决定炮击金门,指定要我负责指挥。那时福州军区新任司令员是韩先楚同志,已经到任接替我的工作。我虽然仍兼军区第一政委,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地方了。这是1个重大的军事行动,应该由军区司令员指挥,为什么要我来指挥呢?我有点疑问。就问王尚荣同志:"到底是不是中央决定要我指挥的?"他答:"是中央决定。"我又问:"是不是毛主席的决定?"王尚荣同志感觉到我有怀疑,就说:"刘培善同志在这里,你可以问问他。"刘培善同志接过电话说:"是的,是毛主席决定要你指挥。"我说:"韩先楚司令员现在北京,应该由韩司令员指挥啊!"刘说:"那你就不用问了。"我只好回答:"既然这样,那行,我接受命令来指挥。"我接受任务后,立即召开省委会议,安排工作,决定江一真同志代替我主持省委日常工作;并立即组织前线指挥所。第二天,我即由福州乘车奔赴厦门,同去的有副司令员张翼翔同志和副政委刘培善同志,张兼任前线指挥所参谋长。此时,皮定均副司令员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不在福州。7月19日我们一行到达厦门,迅速展开多项准备工作,24日前完成了一切作战部署。27日收到毛主席致彭(德怀)、黄(克诚)信(注:此时国防部长彭德怀同志主持军委工作,黄克诚同志为总参谋长。)睡不着觉,想了一下。打金门停止若干天似较适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势。彼方换防不打,不换防也不打。等彼方无理进攻,再行反攻。中东解放,要有时间,我们是有时间的,何必急呢?暂时不打,总有打之一日。彼方如攻漳、汕、福州、杭州,那就最妙了。这个主意,你看如何?找几个同志议一议如何?……如彼来攻,等几天,考虑明白,再作攻击。以上种种,是不是算得运筹帷幄之中,制敌千里之外,我战则克,较有把握呢?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原则,必须坚持。如你同意请将此信电告叶飞,过细考虑一下,以其意见见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