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3631200000078

第78章 高天滚滚寒流急(21)

工作组住在河南省委的招待所。1958年11月和1959年二三月间,主席曾两次在这里召开会议,纠正他察觉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当时主席工作和休息的地方就在这里一栋楼房的2层。河南省的领导人这次仍安排主席在此居留。楼下一进门是大会议室,可以作为主席会见外宾的场所。

工作组把这间大会议室布置成接见厅。紧靠里墙中央部位的讲台上,安放一张条桌和几把椅子,作为主席和主要陪见人的座位。在讲台两侧各放一张长桌和几把椅子,作为译员和工作组其他成员的座位。从大门到讲台留出通道,在通道的两边面向讲台安放的桌椅,作为外宾和陪同译员的座位。

6月7日上午,杨尚昆来到宾馆。他说,主席在专列上工作到凌晨才休息,现在还没有起床,主席可能今天下午会见全体外宾。杨尚昆看了接见厅说,这种布置官气太重,主席喜欢同被会见的朋友靠得近些,这样显得亲切。他指示:讲台上只为主席放一把椅子;通道两侧的桌椅环绕讲台排成半圆形,第一排要紧靠讲台。会见结束后,主席可能同外宾一起照相,地点就在接见厅的门外,分几行站在台阶上,其他的中国同志都不参加,主席不喜欢前呼后拥。

近午时分,刘宁一接到尚昆同志电话:主席决定今天下午2点30分会见非洲朋友,明天下午两点半会见拉丁美洲朋友,后天下午2点30分会见亚洲朋友。主席指示,对弱小国家的朋友要特别尊重,不允许犯大国沙文主义的错误;对这些朋友不要搞神秘主义,不要搞突然袭击,要马上把会见的时间通知这些朋友,就说毛泽东请朋友们谈谈,生病的、身体不好的、年老体弱的不要来;不愿来的听便,不要有丝毫勉强;对不愿来的不要有任何歧视。主席指示,要向这些朋友讲清楚,这次来到郑州的外国朋友,有非洲12个国家的54位,有拉丁美洲8个国家的25位,有亚洲3个国家的23位,先见后见,是根据这一点安排的,并没有其他含意、绝不是厚此薄彼,要请这些朋友理解。

刘宁一派人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向外宾转达了主席的话。外宾们非常兴奋,非常感动,盛赞主席伟大而又谦虚。外宾没有1个不愿来的,有病的也坚持要来。

1点50分,刘宁一带领工作组的同志在接见厅门外迎接主席。不一会儿,一辆小汽车驶来,到接见厅门外停住,从车上走下三个人:主席、杨尚昆和一名卫士。

主席微笑着向大家挥挥手,走进接见厅,在讲台上看了看,同杨尚昆走向二楼,刘宁一和卫士跟在后面走,刘宁一吩咐工作组的礼宾人员,待外宾到达后,安排他们依序坐好,再到二楼请主席接见。

大约2点15分,自远而近响起一长两短的汽车喇叭声,这是事先约好的外宾所乘车辆的信号,想不到主席随即走下楼来,站在接见厅门外左侧等候。杨尚昆让法语、英语译员站在主席身后,其余的人--包括他自己--都不出去,免得分散外宾的注意力。

3辆大轿车在指定地点停放好,外宾和陪同译员相继下车。一位外宾突然用英语高呼"毛主席"。其他外宾也发现了"目标",振臂高呼。"毛--泽--东,毛--泽--东"或者"毛--毛--毛"。有几位外宾想走过来。另一些外宾用法文或英文叫喊:"注意秩序!""排好队!""不要乱!"礼宾人员和陪同译员协助他们按顺序排成单行,他们快步(实际上是跑步)走向主席。主席微笑着依次同他们握手。每个外宾都想同主席多握一会儿,说几句话,可是身后的外宾不让,早就把手伸向主席。礼宾人员把同主席握过手的外宾引到接见厅各自的位置,但他们都不肯就坐,转身向门外观看。主席和排在最后的外宾握完了手,健步走进大门,走向讲台,全体外宾热烈鼓掌,高呼"毛--泽--东","毛--泽--东",他们的眼睛盯着主席,头和身体跟着主席逐渐向里转,主席走上讲台,向外宾鼓掌,外宾的掌声和"毛--泽--东","毛--毛--毛"的欢呼声更加响亮,不少外宾激动得流下眼泪,主席频频挥手,外宾仍然站着鼓掌欢呼。主席开始讲话,外宾才安静下来,掏出各自的笔记本坐下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