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3631200000083

第83章 高天滚滚寒流急(26)

"接见时在座的有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杨尚昆和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刘宁一等。"我念完后,主席要我递给他,卫士安放了木板架,主席摆在上面看,亲笔做了修改,让卫士送还我,我发现主席改动了三处:把第二段中"称赞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改成"称赞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在这段最末一句"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最后胜利"之前加上"一定会";把三段第一句"毛泽东主席感谢这些朋友对中国人民的称赞"中的"称赞"改成"友谊"。

主席问我有什么意见,我说后两处,主席改得非常好,"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最后胜利"只表达了可能性,主席加上"一定会",就表达了必然性。"感谢这些朋友对中国人民的称赞"太庸俗,主席把"称赞"改成"友谊",含意和格调就完全不同,非常亲切、具体。只是对主席对第一处的改动,我不理解。

主席问:有什么不理解的?我说,昨天写了非洲朋友表达了他们"对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敬爱",这是他们的原话,主席把"中国人民伟大领袖"这几个字删掉了,说是"要不得"。今天写了拉丁美洲朋友"称赞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这也是他们的原话,也完全符合事实,我不理解主席为什么那样改。

主席说,人家那样讲,我们不能那样写。我们搞了这些年的建设,不能说没有成就,说"伟大"呀!我说,成就是"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所取得的",这符合事实吧?主席说:为什么一定要说毛泽东的领导呀,没有毛泽东,中国人民就取不得成就了?这是唯心史观,不是唯物史观。我把唯物史观概括成一句话,叫做"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实践证明,过去打仗,靠的是人民;现在建设,靠的还是人民;一切成就都来自人民自己的努力。你不赞成?我说,唯物史观并不否定杰出的领导人的作用。

主席说,这是半截子唯物史观。领导人和人民不能分开,也不能等量齐观,我讲了,今天你也写了,"人民是决定的因素",领导人不应站在人民之上,不应站在人民之外,必须站在人民之中,是人民的一部分。所以,"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其中包括了你们,也包括了我,如果脱离人民,做官当老爷,那就不能包括。总而言之,必须突出"决定的因素",突出人民,决不要突出个人。

刘宁一说,主席的指示很深刻,我们要好好学习。这篇新闻稿就这样定下来吧!主席又要我从头到尾念了一遍,当念到"一定会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最后胜利"时,主席说,这里有点突兀,在"一定会"前面加上"这样"。我照加了。主席想了一下又说,加上"这样",语气有些散,改成"就"字,"就一定会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最后胜利",你们看怎么样?大家都说好。我涂去了"这样",加上"就"字。

杨尚昆说,今天的新闻稿比昨天的更有分量,就这样发出去吧。主席点点头。我辞出,把主席审定的新闻稿交给已在宾馆等候的雷行。

5月9日下午2时半,主席会见了西亚三国的客人。

主席在这次谈话中指出:根据中国的经验,团结人民的大多数才有前途。历史是人民的历史。政党、领袖应当是人民的代表,如果脱离人民群众就要倒台,蒋介石为什么被赶出大陆?因为他脱离群众。人民中间最大多数是工人和农民,他们是生产者,没有他们,我们就不能生活。因此,主要的基本的是团结工人和农民,要满足他们的要求,代表他们的意志。还有别的人,主要是知识分子,中国还有民族资产阶级。现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我们还是同民族资产阶级合作。知识分子--教授、教员、科学家、文化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更是少不了的,他们有缺点,但是可以改造。今天在座的人就有这样的例子,就是他(主席指着担任翻译的马坚教授)。他是1个穆罕默德,今年53岁,是专门研究可兰经的,今天没有他,我们就不能开会,我们不能脱离他。他信穆罕默德,我不信,但是我们两个并不打架。他信穆罕默德,又不是共产党,那没有关系。他不反对社会主义,不反对共产党,而且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那更好办事。有各色各种的人,并不都是共产党。中国有六亿五千万人,只有一千三百万共产党员,共产党员要力争团结六亿三千七百万非共产党员。被打倒的阶级,譬如地主阶级,我们也要改造。主席说要战胜帝国主义,不是短期的事,要进行持久的艰巨的斗争,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只是不包括敌人在内。这是我们革命胜利的经验。中国的经验对外国来说,只能有选择有分析地来对待,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条件,外国的经验只能做参考。我所讲的话,只供朋友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