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3631200000009

第9章 农民的儿子(9)

这个事件,深深地印在毛泽东的脑海里。他和同学们议论了好几天,为造反者的悲惨遭遇深感不平,对镇压饥民的反动统治者无比愤恨。后来他曾经感叹地说:这件事影响了我的一生。

就在长沙饥民暴动后不久,毛泽东听老人们讲起了韶山冲发生过的反叛事件。冲里的哥老会和1个地主发生了冲突,地主到官府告状。那时的官府是"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地主有钱有势,贿赂了官员,轻而易举地打赢了官司。哥老会败诉后并不屈服,跑到山里建起寨堡进行反抗。反动政府派官兵去攻打,寨堡被攻破,哥老会惨遭失败,反叛者的领袖庞铁匠最后被官府抓去杀了头。当时,地主乡绅都说庞铁匠是"强盗"、"土匪",而毛泽东听后却非常同情这一次反叛,觉得庞铁匠是个了不起的英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一年,韶山冲闹饥荒,穷人无米下锅,子啼母哭;富人却囤积谷米,不肯平价粜出。穷人们发起了"吃大户"运动。饥饿的人们成群结队涌进富人家里,打开粮仓,倒出谷子,就地碾米煮饭吃,吃了这家吃那家。家境富裕的毛顺生也受到了冲击。在粮食异常紧张的时候,他仍然把谷米运到城里去卖。有次,运出的谷米被穷苦的乡亲扣留,他气愤极了。后来,家里囤积的粮食又被哥老会抢了,他更是恼火。他的妻子对这种做法也觉得接受不了。而毛泽东却站在穷人一边,对父亲毫不同情,说:抢得好!人家没有米嘛!这些接连发生的事情,给年轻的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为什么穷的这样穷,富的那样富?为什么财主、贪官为非作歹得不到惩罚,而勤劳善良的百姓却惨遭欺压和屠杀?反抗的种子开始在他心灵里发芽。

在此期间,1个维新派教员回到了韶山冲,对毛泽东的思想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个教员名叫李漱清,是1个思想开明、充满爱国热情的人。他常给村里人讲述在外面的许多见闻,尤其喜欢讲述那些爱国志士奔走呼号的动人事迹。他还劝人们不要求神拜佛,主张把庙产用来兴办学校,以便传播科学知识。村里不少人激烈地指责他,毛泽东却赞佩他,支持他的许多主张,并经常向他请教。

随着见闻的不断增加,毛泽东开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特别是当他看了一本叙述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后,更是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担忧。

自甲午战争以后,各帝国主义在中国展开了投资、夺取租界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大竞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900年,英、美、日、俄、德、法、意、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对中国人民进行野蛮的屠戮和疯狂的掠夺。东三省、胶东半岛、长江中下游一带和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分别被沙俄、德、英、法、日等国划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他们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数不清的痛苦和灾难。正如伟大导师列宁愤怒指出的:"欧洲各国政府(最先恐怕是俄国政府)已经开始瓜分中国了。……它们杀人放火,把村庄烧光,把老百姓驱入黑龙江中活活淹死,枪杀和刺死手无寸铁的居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亡国的危险像1个可怕的魔影,笼罩着中国人民的心头。

毛泽东打开那本小册子,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样一句触目惊心的话:"呜呼,中国覆亡有日矣!"他从书本中看到了帝国主义如何侵占中国领土和侵犯中国主权的种种事实,心中如同压上了一块沉重的石头。想到国土要被瓜分,人民将过殖民地的奴化生活,他忧心如焚,开始意识到:救国救民是每1个中国人的天职。

这时,父亲不想再让他上学,决定送他到湘潭县城一家米店去当学徒,将来好当自己的帮手。湘潭县城,是毛泽东从小就向往的地方,因此,起初他并不反对,觉得这或许是很有兴味的事。可是不久,表兄告诉他:湘乡有一所新式学堂,注重西方新学,教学方法也是很"维新"的。胸怀大志的毛泽东马上被这个学校吸引住了,决意到那里去求学。但是父亲不同意。为了说服父亲,他想了许多办法。有一次,他利用父亲请客的机会,请亲戚和村里有名望的老人帮他劝说。亲友们以毛泽东聪明、会读书为理由,劝他父亲说:如果让润之去上"洋学堂",将来大有造化,可以赚大钱。父亲终于动了心,同意他到外地去上学。从此,毛泽东走向了1个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