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细说北京街巷地名
36369500000026

第26章 文化生活、饮食与北京街巷地名(4)

钟表尚未传入我国以前,除了有少数人家能使用上古老的计时仪器“刻漏”外,普通老百姓白天则是依靠观察日影的变化进行计时,到黑夜,则是靠雄鸡啼呜,如“鸡鸣丑时”,就是指夜里三点钟左右,雄鸡开始啼更报晓。当第三遍啼后,天就快要亮了。

京城的宫廷中,则使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由“鸡人”在宫中传“更筹”(亦称“更签”)进行报更,如《陈书·世祖记》中载:“每鸡人伺漏,传更签于殿中。”对此,唐代诗人王维在《和贾至合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说:“绛帻鸡人报晓筹”,其意就是说,头包着红布(象征鸡冠)的鸡人敲着竹签(更筹),在宫中报告清晨的到来。

京城的烤鸭

我国出现受人们喜欢的风味食品——烤鸭,是比较早的,但是,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叫“烤鸭”,而是称为“炙鸭”,或曰“烧鸭”。这种烹饪法,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诗经·小雅·瓠叶》里记载:“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南北朝时《食珍录》中已有炙鸭的记载。元代的《饮膳要》中有了烧鸭的说法。

那么,北京出现烤鸭店,又究竟始于何时呢?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出现在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另一说,则是出现在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那时候的烤鸭,相传是由南京(金陵)传过来的焖炉烤制法制成的,所以,当时在北京销售的烤鸭,叫做“南炉鸭”。当时的店名叫做“老便宜坊烤鸭店”(最老的字号),其最早店址在今宣武门外的米市胡同。《朝市丛载》:“烧鸭子:便宜坊,在米市胡同北口路南。”《都琐记》记载:“席中必以全鸭主菜,著名便宜坊……尤以挂炉鸭为长。”清代烤鸭亦为中秋佳节佳品。《帝京岁时纪胜》记载:“中秋桂饼之外,则……南炉鸭”。

之所以取名“老便宜”,不言而喻,其意主要是为了吸引顾客。

以鸡、鸭命名的北京街巷地名例举

鸡爪胡同(东城区):东直门南小街。

鸡头池(西城区):德胜门内,积水潭。

鸭子桥路(宣武区):东起广安门南滨河路,西至铁路线。门牌1号至43号,2号至16号。

鸭子桥南里(宣武区):东起广安门南滨河路,西至鸭子桥路,北接鸭子桥路,南到莲花河故道。门牌楼(顺)1号至6号。

鸭子桥北里(宣武区):东起广安门南滨河路,西至广安门外南路,北接北京市广外锯条加工厂,南到鸭子桥路。门牌楼(顺)1号至12号。

茶、泉与北京街巷地名

古时,人们将“茶”名为荼、蔎、檟、茗、荈等,直至陆羽的名著《茶经》问世,始将“荼”改作“茶”。《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相传陆羽早年曾在佛寺中给僧人烧茶打杂,对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断积累有关茶的知识,还亲自到茶叶产区进行大量的调查,经过20年苦心研究,撰写成了《茶经》一书。《茶经》一问世,顿时名震天下。据传,陆羽被当时的德宗皇帝召进宫去烧茶。德宗喝了陆羽烧的茶水,称赞不已。此事从宫中传出后,茶叶买卖大为兴隆,许多城市纷纷开店铺经营茶叶,煮茶卖之。

陆羽的《茶经》,不仅对茶叶的产地、品种、种植、采制和烹饮方法等作了记述,而且还推荐出上好的煮茶用水,即天下名泉。

庐山的“谷帘泉”被陆羽评定为“天下第一泉”。人们在这里取得饮茶用水,烹茶味道格外好,清香扑鼻。后来,北宋文学家王禹称在《谷帘泉序》里说,用谷帘泉水“取茶煮之,浮云蔽雪之状,与井泉绝殊”。至今,在此泉附近一块岩石上,仍刻有宋代人所书的“谷帘泉”3个大字。

江苏无锡“惠泉”水,清冽甘芳,用它冲茶质纯味美。此泉被称为“天下第二泉”,相传也是由于陆羽品题而得名。唐朝丞相李德裕特别爱喝惠泉水,竟专门派差吏,经千里将这里的泉水运到都城长安,供他享用。元代书法家赵孟烦所书“天下第二泉”石刻,今仍存。

杭州西湖一带所产的龙井茶,以色翠、香郁、味醇、形美而著名。有一种说法,将“龙井茶叶虎跑泉”称为“西湖双绝”。“虎跑泉”在西湖之南,泉水自山岩间流出,甘洌醇厚。用此泉水冲茶,茶水绿而微黄,味道很好。“虎跑泉”也曾被人誉为“天下第三泉”。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曾命人将全国名泉之水取到北京,同北京的玉泉山之水相比较,发现北京玉泉水含杂质量最少,水质最优。那时,评定泉水好坏,通常以品茶为依据,泉水讲究“甘美”与“质轻”。对此,古籍《元一统志》里就有记载,说老北京时的玉泉山之水,“极甘洌”,“甘美”而又“质轻”,所以,乾隆皇帝一高兴,将玉泉水封为“天下第一泉”,还撰写了《御制天下第一泉记》。

西汉时,人们将茶叶拿到镇的集市上去进行交易。如西汉末年辞赋家王褒《僮约》里,就记载有“武阳买茶”。武阳在今四川彭山县双江镇一带,这里是四川茶叶产区之一。

到魏晋时,人们将茶制作成茶饼拿到集市上去出售。如魏晋时期的张揖在《广雅》中作了这样的记载:“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成饼以米膏出之。”不仅如此,集市上已出现有卖茶水的,如古书《广陵耆老传》里,就有这样的记载:“晋元帝有老姥,每且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人竟买。”

陆羽《茶经》的问世和传播,有力地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使经营茶叶买卖大为兴隆,许多城市纷纷开店铺经营茶叶。对于社会上出现的此种情形,唐人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记载:“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茶叶是我国的重要特产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叶输出国。早在南北朝及隋唐时,就将茶叶输出邻国及亚洲部分地区。据历史资料记载,我国的茶叶,输出量最多的时期,是1865年至1917年,特别是在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输出的茶叶为2681980市担,创我国历史上茶叶出口的最高纪录。

茶和泉关系十分密切,并且与人们日常生活也是悉悉相关,因此各地出现以茶或泉命名的地方电就不足为奇了。

以茶和泉命名的北京街巷地名例举

大茶叶胡同(西城区):东起赵登禹路,西至东廊下胡同。门牌1号至35号,2号至32号。

小茶叶胡同(西城区):西起庆丰胡同,北至大茶叶胡同,南至平安巷。门牌1号至43号,2号至16号。

茶儿胡同(宣武区):东起扬威胡同,西至延寿街。门牌1号至39号,2号至30号。

德泉胡同(宣武区):东起糖房胡同,西至白广路。门牌1号至49号,2号至12号。

阳泉胡同(西城区):北起新街口七条,南至新街口六条。门牌1号至15号,2号至14号。

豆腐与北京街地名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这样的俗谚,叫做“青菜豆腐保平安”可见,豆腐物美价廉、营养丰富的特点,早就为人们所认识了。北宋时青阳丞时戢,每天都要买上几块豆腐食用。在他看来,每天吃几块豆腐,赛过“小宰羔”,如同吃几块新鲜羊肉一样,是很有营养的。

清人林兰痴写诗对豆腐作了这样的赞美:“莫将菽乳等闲尝,一片冰心六月凉。不日坚乎唯日白,胜它什锦佐羹汤。”

那么豆腐究竟始于何时?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始于宋代;一说是始于汉代。

说豆腐始于宋代,其主要的理由是:有关豆腐的记载,在五代以前,无文献考证;到了宋代陶谷所著的《清异录》里,才发现有关豆腐的最早记载;另一说是豆腐起源于汉代,其主要理由是:一、我国自古以来就传说豆腐是汉淮安王刘安发明的。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诗作里说:“种豆豆苗稀,力竭心是腐。早知淮王术,安坐获帛布。”朱熹本人在注释里指出:“世传豆腐本为淮南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也说:“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学者谢焯在《拾遗》里也说:“豆腐……汉淮南安始传其术于世。”二、汉墓出土的文物可有力地证实豆腐始于汉代:1959年到1960年之间,在河南省密县发掘的一号汉墓中,有大面积的画像石,其中就有豆腐作坊石刻。这是一幅豆腐的生产程序图像。这幅汉画石像,可以证明中国豆腐的制作,最迟不会晚于东汉末期。

与豆腐相关的北京俏皮话

北京的方言中,有不少与豆腐相关的。

马尾儿串豆腐——提不起来。用来形容有的人不考虑客观条件,硬去做办不到的事情。

小葱拌豆腐——清二白。豆腐和葱白,其共同特点,就是皆为白色,葱叶为绿色,拌在一起,再加上些盐和香油,则一青(清)二白,色美味鲜,相当爽口。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习惯用这句话来形容办事清清楚楚的。

冻豆腐——难办(拌)。过去人们喜食的冻豆腐,只能在一年四季最寒冷的冬天,特别是三九天来冰冻。所以这句话通常来形容生活中人们遇到的难办的事情。

武大郎卖豆腐——人松货软。这句话通常形容一个人没有什么本事。

雷公打豆腐——专拣软的欺。从神话故事中演变来的这个俏皮话,通常用来形容生活中有的人专门欺软怕硬的。

豆腐的别名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赋予了豆腐一些饶有趣味的别名,如:

菽乳《山堂肆考》:“豆腐,本汉淮南王术。一名菽乳”。

小宰羊《清异录》:“时戢为青阳丞,日市豆腐数个,邑人呼豆腐为宰羊”。

黎祁 陆游《豆腐》诗:“拭盘堆连展,洗釜煮黎祁”。(自注:“蜀人以名豆腐。”)

软玉 苏轼《豆腐》:“箸上凝脂滑,铛中软玉香。”

因为做豆腐的豆腐坊,常常是在街巷里,所以北京至今尚有以豆腐命名的街巷地名,例如东安门外灯市口有“豆腐巷”;地安门外鼓楼东有“豆腐池”(《京师地名对》)。北京城出现豆腐这种食品,最迟亦始于元朝。当时著名的戏剧家关汉卿在他的杂剧本里说“闲时磨豆腐,忙时做面筋”;到了明清的时候,北京城做豆腐的豆腐坊就更多。

明万历年间,北京一百三十二行中唯有豆腐行免税。北京不少街巷,还以豆腐及其制作名手冠名,如豆腐巷、豆腐闸、豆腐陈胡同等。豆腐制做有南北之分,北豆腐坊点豆腐用盐卤,所制豆腐紧实,可改制成茶干、豆腐丝等品种;南豆腐坊点豆腐用石膏,所制豆腐洁白,细嫩,不宜炸食;此外尚有香干、臭干等花样。宫廷的豆腐要用玉泉山的水,民间则多用甜水井的井水。清光绪年间,北京的豆腐干和臭豆腐以延寿寺街“王致和”最为著名。

以豆腐命名的街巷地名例举

豆腐池胡同(东城区):东起北罗鼓巷,西至旧鼓楼大街。门牌1号至43号,2号至68号。

大豆腐巷(朝阳区):北起东四大街,南至报房胡同。门牌1号至25号,2号至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