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改变生活的68个心理学故事
36400400000037

第37章 错觉是怎样产生的?

在《列子》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两个小孩为了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他们所争论问题的焦点是:太阳是早上离人们近呢,还是中午离人们近?其中一个孩子认为是早上离人们近,理由是,早上的太阳比中午的太阳看上去要大得多。另一个孩子则认为是中午离人们近,因为中午的太阳要比早上的太阳暖和得多。

两个孩子各说各的理,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决定去请教当时的大圣人孔子。谁知道,两个小孩子的问题把这位大圣人也难住了,从此,这个问题成了一个悬案。

太阳早晨显得大,中午显得小,这实际上是人的一种错觉。和太阳错觉相似,还有一种古老的“月亮错觉”:月亮在地平线附近与升到人们头顶上时的大小看上去也不一样,前者总是显得更大些。产生这些错觉的原因看似简单,但其实非常复杂。两千多年前孔夫子不能回答的问题,即使在今天也不能说完全解释清楚了。

有什么最简单的办法来证明早上和中午的太阳、地平线上和头顶的月亮是同样大小的吗?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按照以下方法验证一下:用照相机把早晨和中午的太阳各拍一张照片,你可以发现它们是一样大的。同样,你也可以用一个纸筒来观察月亮,你会发现,接近地平线的月亮和当空的月亮是一样大的。为什么呢?因为纸筒在这里起到了排除月亮周围参照物的作用。那么产生月亮、太阳错觉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目前公认的理由有这么几条:

早晨,太阳在地平线附近,当我们观察太阳时,远处的房屋、树木等物遮掩了我们部分的视线,所以早上的太阳要比它在中午时显得大。

早晨,太阳在地平线附近,当我们观察太阳时,我们的视线是平视的,这时眼睛保持正常的状态。中午时,我们看太阳必须仰视,由于头颈弯曲有限,眼睛是斜视的,此时眼睛肌肉的紧张度就会使人产生太阳较小的感觉。

由于水蒸气和灰尘的影响,接近地平线的月亮和太阳比它们当空时显得模糊,因此我们就感到天穹不是半圆形而是扁球形的,即地平线上的天穹看上去离我们要远些,天顶离得要近些,加上早晨的太阳受地平线上参照物的影响,就更显得大了。

为了更好地解释“太阳错觉”和“月亮错觉”,一些科学家还做了不少实验,但至今仍未得到较为满意的答案。

类似太阳和月亮错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比如,在火车站站台上,当和你所坐的列车并排停靠的另一辆列车启动时,你还以为是自己所坐的列车启动了。在列车上,当你翘首窗外时,窗外的田野、森林如快马般向后飞驰,这是运动错觉。假如你问一个孩子,是一斤棉花重呢还是一斤铜、铁重?孩子会脱口而出,是铜铁更重,这就是所谓的大小――重量错觉。同样问一个孩子,是自己的妈妈漂亮呢还是别人的妈妈漂亮?多数孩子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自己的妈妈漂亮,这是爱的错觉。

另外,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错觉。比如,有宽大玻璃窗的房间要比它的实际面积显得大一些;穿横条纹的衣服要比穿竖条纹的衣服显得人胖;同一个姑娘,穿一身黑衣服要比穿一身其他颜色的衣服显得苗条;人在夜晚行走时,天上的月亮总像是在跟着自己走等。

心理学家曾对错觉进行过不少研究,例如下图所示的一些典型的几何图形错觉。第一组图形就是著名的缪勒?莱依尔错觉图。两条线段是等长的,但是由于左右两段的箭头方向相反,左面线段的箭头占据的空间较大,所以就使线段显得长些。

对于第二个图形,大多数人会认为垂直线要比水平线更长,实际上两条线段的长度也是相等的。实验证明,在水平线段长度为8~50毫米时,这种错觉最大,随着水平线的增长,错觉有减小的趋势。

上面两幅图中间的两个圆大小相同,但由于周围的环境不一样而显得大小不一样,在一些比它大的圆圈衬托下,它显得小些,在一些比它小的圆圈衬托下,它显得大些。

民间有句俗话:“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痛苦的时光则总是很漫长。”这就是时间错觉,它与人们的情绪有关。也就是说,人们对时间的估计与这段时间的活动内容和心情有关,假如内容有趣、心情愉快,当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而事后回忆时却会觉得很长;假如内容无聊、心情很坏,那么当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事后回忆时会觉得很短。例如热恋时情人间的幽会,总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

中国有句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故事来自前秦皇帝符坚。据说,符坚有一天打了败仗,逃到八公山。晚上,山风吹过,草木摇动,符坚心惊胆战,以为满山的树木都是追兵。其实这是符坚在恐惧的情绪下产生的错觉。这说明,错觉的产生和人的心理情绪以及当时的处境密切相关。

错觉的产生有时又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只要产生错觉的条件具备,同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产生同样的错觉;另一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错觉的产生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视同仁的。比如,我们在刚才提到的缪勒?莱依尔错觉,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让不同的人来看,效果都是一样的。对一个人来说,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错觉是一种正常的知觉,在这个条件下不产生错觉反而是不正常的。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错觉的产生呢?原因十分复杂,其中既有生理的因素,也有社会、心理的因素。同样一餐饭,分别让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儿童和一个来自富裕家庭的儿童来吃,会吃出不同的感觉:在多数情况下,前者会觉得味道更好,而后者对这个味道的评价则会差许多。同样这俩儿童,因学习成绩较好分别获得100元的奖金时,前者会比后者感觉得到的更多。

至今,人们还不能完全解释错觉形成的原因,尤其是几何图形错觉产生的原因。某些几何图形错觉,可能是视觉分析器内部的兴奋和抑制的诱导关系造成的。这种关系可能会造成视觉的某些错位现象。另外,人们对事物的知觉是在自己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当目前发生的情境与过去的经验相矛盾时,如果仍然按照经验习惯去知觉当前的事物,那么就容易发生错觉。

有时候,错觉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能说明人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而是恰恰说明人能够正确反应客观现实。近年来,人们在对错觉现象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已经将视野转到利用错觉理论进行产品的研究开发上,目前错觉已经在电影电视、广告制作、服装设计、商品装潢、军事工程等实际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