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改变生活的68个心理学故事
36400400000049

第49章 开发情绪的潜能

《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有一段关于飞将军李广射石的记录,说的是西汉大将李广在一次讨伐匈奴的过程中上山打猎,时近黄昏,突然发现前面草丛中蹲伏着一只斑斓猛虎,李广大惊,立刻张弓搭箭,朝老虎猛射过去。第二天,随从前来报告,说将军昨晚所射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石头,将军的箭头完全陷在石头之中,拔也拔不出来。李广自己也很惊讶,于是再拿出箭来对准巨石射去,一支、两支……所有的箭都从石头上弹到了草丛里。

同是一个李广,前后两次所表现的膂力完全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心理学认为,人有外在的能力和潜在的能力。外在能力指已经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被人们所了解的能力;潜在能力是尚未表现出来的、未被人们了解的,甚至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展并表现出来的能力。法国人有一句谚语:一个人到了再也走不动的时候,他仍然能走很长的一段路。这话看似自相矛盾,却提示了人的两种能力,“再也走不动”是指外在能力消耗殆尽,“仍然能走很长的一段路”是指尚有很大的潜在能力。

当然,潜在能力的开发是需要一定的内外条件的。我们称开发潜在能力的内部条件为内动力,即个体具有开发自身潜能的愿望和信念;我们称开发潜在能力的外部条件为诱因,即外部存在的吸引个体的目标。对此,美国学者泰勒曾进行过专门的实验研究。原先,工人们在每天规定的工作时间(10小时)内来搬运铸铁,每块铸铁的重量为12千克,每次搬运的单程距离为10米,每个人搬运的总重量大约是14吨。实验前,泰勒把工人的报酬改为计件(块)核算,多搬多得、少搬少得。实验结果令泰勒大吃一惊,在上述作业时间、距离、铸铁单位重量不变的情况下,工人们由原先每天完成14吨提高到42吨,足足增加了两倍。

可见人的潜在能力不仅可以开发,而且它可远远超过外在的能力,这也就是作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思想核心。

然而,仅靠外部条件来激发潜能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激发其内动力,也即只有当人们切实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强烈的动机、积极的态度并转化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使潜能的开发成为现实。所以,情绪是潜能开发的内在必要条件。

人的情绪中有一类被称作应激的情绪状态,这是一种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它的积极状态可以使人急中生智、力量倍增,使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调动,获得超水平的发挥,潜在能力得以激发;它的消极状态可以使人惊慌失措、四肢瘫软、意识模糊,动作反应出错,连平时不难解决的问题也无从入手。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有一次在战场上,一个战士受了伤,另一个战士背上受伤的战士奔往卫生所,途中一颗流弹打中了奔跑的战士的腿,但他打了一个趔趄又继续狂奔,直至到了卫生所才瘫倒在地,检查结果发现,背上战士所受枪伤无甚大碍,而背他的战士的腿骨被打断了,按理说他根本无法走路,更不用说奔跑了。这种令人难以想象的力量就是应激状态下被激发的潜能。

那么是否完成任何活动都是情绪越积极、越紧张越好呢?回答是否定的。美国心理学家赫布发现,一个人的情绪紧张水平和智力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非线性的关系。当情绪紧张水平较低时,人因得不到足够的情绪激励的能量,智力活动效率不高,随着情绪紧张水平的提高,智力活动效率也相应提高。但情绪紧张水平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继续上升,情绪激励的能量消耗过大,使人处于过度兴奋状态,反而影响智力活动效率。这样,就存在着情绪紧张水平的最佳点――适当的情绪紧张水平最有利于智力操作活动。后来,沃尔福特不仅用实验证实了赫布的理论,而且进一步发现,情绪紧张水平的最佳点是随活动的智力水平和操作复杂性而变化的。沃尔福特在实验中设置了三种难度的智力操作活动,结果发现,完成智力程度高的活动(也即复杂的操作活动),情绪紧张水平趋向较低;完成智力程度低的活动(也即简单的操作活动),情绪紧张水平趋向较高;完成智力程度中等的活动(也即难度中等的操作活动),情绪紧张水平趋向中等。这就是反映情绪强度与认知操作活动效率之间关系的耶尔克斯-道森定律。

由此我们可以来分析中小学生中常见的学习情绪对学业成绩的影响问题。知识学习是一种智力活动,年级越高、知识积累越多、智力活动的内容和过程越复杂。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对学习情绪状态的要求是不同的。很多孩子的家长、老师不明白这个道理,整天把学生的情绪之弦绷得紧紧的,学生因此而产生过度的紧张和焦虑,最终反而影响学习成绩。例如有一位男孩,其父母都是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对孩子学习的期望很高,孩子的任何努力都无法使之满意。这个孩子每天都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固然十分紧张,考试成绩不错仍然十分紧张,每天晚上做功课时,父母都在身边监督,稍有分心、一有做错马上打骂,越骂越分心、越打越出错。整天忧心忡忡,处于高度的紧张之中。在学校,拿到试卷、看到作业就紧张得不知如何入手;在家里,看到父母阴沉的脸就诚惶诚恐,唯恐一不小心大祸从天而降。其结果是孩子的成绩每况愈下。父亲经常用竹片抽打孩子,打得孩子腿上伤痕累累,到了夏天,孩子都不敢穿短裤。在极度紧张恐惧的情绪状态中,孩子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放学回家后,两次开煤气自杀,幸被下班的父母发现。当从心理咨询专业工作者那里了解到自己是孩子自杀“善意的帮凶”时,这对父母后悔不迭。

明白了情绪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后,我们每个人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都应该保持与问题相匹配的情绪水平,既有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同时也有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