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改变生活的68个心理学故事
36400400000060

第60章 自恋是一种人格障碍

中国有句成语“顾影自怜”,是讲古代的一位宫女来到水边汲水时,看到自己水中形单影只的倒影,不禁生出自怜之情。

无独有偶,在古希腊神话中,也有一个类似的传说。传说有一位名叫那喀索斯(Narcissus)的少年,高大英俊,气宇轩昂。有一天,他来到水边嬉戏,无意中看到自己水中的倒影是那么英俊潇洒,那么举世无双,不禁一见钟情。后来,他整日坐在河边,长久地醉心于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女神厄科向他求爱也被他一口回绝。天长日久,他形容憔悴,最后终于消失在自己的倒影中。

前面的宫女是一种“自怜”情结,后面的少年则是一种“自恋”情结。

自恋,实际上就是对自我的爱慕和希望得到别人爱慕的习惯。1968年,美国心理分析学会将自恋定义为:“一种心理上的将兴趣集中在自身的注意力。”

过去一提起自恋,我们总把它作为一种贬义词,总是从消极的角度看待,这是很不客观的。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点自恋的倾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梳妆打扮,留恋顾盼,不仅让别人看着顺眼,更重要的是树立自己的自信和良好的自我感觉。

关注自己几乎是人的天性,自我陶醉和自我欣赏式的自恋,是健康的自恋。一个人只有发展了足够的自恋,才能形成自尊、自爱和自信。对于一个人的情感发育和自信心的增长来讲,自恋是十分重要的。

自恋和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两回事。如果说自恋是正常的人格特征的话,那么自恋型人格障碍则是一种病态现象。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症状主要有: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无理由地夸大自己的才干和成就,“老子天下第一”;期待社会做出对自己来说过高的社会评价,要求他人对自己无条件顺从;认为自己是最漂亮的人,期待世界上所有的靓女(俊男)都来追求自己;要求别人对自己卑躬屈膝,但自己对待别人可以高傲自大,颐指气使等等。

也就是说,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以为自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其他所有的人和事都应该围绕着他来运转。

那么,自恋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在他著名的论文《论自恋》中,对自恋的起源、本质、表现形式及其在个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都做了深入的探讨。弗洛伊德认为,自恋有两种,一种是天生的,人人都有的“原始的自恋”,另一种是出生以后逐渐发展出来的“继发性自恋”,也就是临床上的“病理性自恋”。

弗洛伊德说,原始自恋是一种未区分的精神能量,它一开始投射在自我及养育自己的母亲上。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一开始并没有将自己与自己的母亲区分开来的意识,他是把母亲和自己当做一体来爱的,所以这种爱被叫做“原始的自恋”,爱母亲也就是爱自己。随着孩子的长大,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和母亲是两个不同的个体,母亲是母亲,自己是自己,“原始的自恋”也就转化为进一步的对自己的爱,和一种对有别于自己的客体的爱。

但是,一旦投向别的客体的爱受到挫折,这种爱就会折返回自我。假如这种挫折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的话,人就会失去爱别人的动力,只能爱自己,只能从自我欣赏和自我陶醉中获得满足。这种自恋被弗洛伊德称为“继发性自恋”,亦即“病理性自恋”。自恋者一门心思花在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向往上,在他眼里,只有自己是最完美的,别人不过是自己的陪衬。即使爱他人,也是因为可以更好地爱自己。

弗洛伊德认为,自恋不是无缘无故的,原始的自恋甚至有它健康的功能。一个没有充分享受“原始自恋”的人,将终身难以获得人际安全感和基本自信。一个人只有在满足了“原始自恋”的基础上,在现实生活的挫折中体验到完美、无所不能的不可能,并仍能自我欣赏、自我悦纳,学会去爱别人,才能获得充分的自爱与自信。而假如一个人总是活在婴儿的“原始自恋”的满足之中,总是重己轻人,以为“老子天下第一”,难免在社会上处处碰壁。

自恋型人格障碍之所以可悲,是因为自恋的人没有真正的爱,他们感受爱的能力早已干涸,而是被一种希望所有人都爱他的强烈愿望所代替。

一位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小伙子结婚后不到半年,老婆就跟他离婚了,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男子汉,他不仅不能做到让女人有一种依靠和信赖的感觉,反而比女人还女人。早上老婆要把早饭做好端到他的床跟前,因为他有睡懒觉的习惯;晚上老婆看电视不能超过9点,因为一丁点儿的声音都会让他整夜失眠;做饭烧菜必须清淡,因为他患有慢性胃炎;出门坐公交只有一个座位时,必须他坐老婆站,因为他的身体欠安;出门下雨老婆必须为他撑起雨伞,因为他最怕风吹雨寒;除了他自己,老婆不能和任何男人开口搭讪,因为他确信自己是天底下唯一优秀的男子汉……

那么,人们应该怎样走出幼儿的“自恋”,走出狭小的世界,既恰当地爱自己,又学会爱别人呢?朱迪斯?维尔斯特在他的《必要的丧失》一书中说道:“一个迷恋于摇篮的人不愿丧失童年,也就不能适应成人的世界。”摇篮中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以为世界是为自己而创造的。要走出婴儿期,也许最重要的是解除这种自我中心观,要了解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宇宙是无穷大的,世界既是自己的,也是他人的,自己只是世界上千千万万个人中的一分子而已。

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不少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孩子有如小皇帝。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如果不注重教育,就更容易养成“自恋”型人格。对于自恋型的人来说,光抛弃自我中心的观念还不够,还必须学会去爱别人,唯有如此,才能学会与人相处,才能融入社会、融入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