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回到晚清的南洋军阀
3643000000114

第114章 再战(下)

就在林泽带着舰队连夜超常州赶去之时,整个常州府已经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当中。

虽说威胁最大的李世贤,已经带领五千兵马,去南京附近驻守。但是事情远是不是所有人想象的那样峰回路转,失去了统帅的太平军,居然自发组织起来,意图报复常州。

不想,南洋舰队也在这时撤离,正好给太平军留下空子,发疯般的军队直扑河对岸而去。

在城郊驻守的一支绿营军大队,很快就发现了意图不明的太平军,正当为首的士兵想要作势阻拦之时,铺天盖地的枪弹已经入雨点般落下。

数百人的大队,居然连呼喊求救都来不及,便在短短数分钟内,被屠杀的一干二净。

远处,大多数士兵经过白天的连番战斗,此刻已经累极,岸边树林里传出的窸窣声响,虽然不寻常,但在这些人听来,也并无太大异样,这边未曾引起任何关注。

黑暗中,在所有人都没察觉的情况下,死亡已经悄悄降临。

出去巡逻的绿营军士兵不断失踪,渐渐地,大量士兵的了无音讯,也引起了张玉良的警觉。

“刚才刘副官已经来报,有两个大队的士兵失踪,怎么现在又少了这么多人。前线站哨的邱明呢,把他叫过来。”

黑暗的笼罩下,张玉良面色铁青,死死地盯着远处,似乎想从那一片黑暗死寂的树林找出什么端倪。

手下两名军官闻言,忙擦了擦满头的大汗,天气虽然闷热,不过更让他们心惊的,还是接二连三的士兵失踪。

“报,将军。大事不好了,是长毛偷袭,邱营长和余下士兵,都已经…唉!”

后面的话,这个士兵没说,但在场的每个人都已经明了。

果然,最恐怖的终于来了,长毛的第二波进攻,居然提早了一夜时间。

张玉良闻讯,面色已经是说不出的难看,他原本可以带领士兵远远避开这场祸事,若非林泽的一番利诱,他也不会去趟这场浑水。

可眼下,既然事情已经发生,后悔已是无用,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做出反应,是搓其锐气,还是避其锋芒。

搓其锐气,与其这样说,倒不如说是绿营军以卵击石更为恰当,可是就算躲,也是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

正当犹豫不决间,张玉良望着不远处的一片黑影,突然,他眼前一亮。

似是想到什么,之间张玉良对一旁的士兵耳语几句,那士兵闻声便朝着黑影方向跑去。直到走近,才发现这些士兵,正是南洋军的方阵。

林泽临走时,曾将四百南洋兵留下助张玉良镇守州城,这些南洋兵大多是老兵,无论是自身素质,还是身上的装备都远远超出绿营军许多。

现在,军方私下里,都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能克制长毛的,也只有林泽那个假洋鬼子的南洋军。他既然有这么一股力量,为何不好好加以利用呢。

“南洋军一营指挥李桐,参见将军!”

沉闷的军靴声靠近,走来一个不怒而威的络腮大汉,此人长相虽然粗狂,可是仪表神态却一丝不苟,颇有几分儒将的风范。

这一碰面,看的张玉良心中啧啧称赞,好一个林泽,带兵果然有一条,居然可以吧下属士兵训练的这般从容不迫,毫无兵痞之气,此人就算在古代,必将会成为名声赫赫之流。

“李营长客气了,今日还多亏你们兄弟相助,本将军才可轻松夺下常州城。”面度李桐,张玉良毫无顾忌,言语间,更是厚颜无耻的将功劳全都揽于自身。

见状,李桐之时微微一笑,既没有出言反驳,也不表示赞同。

在他看来,这人虽然可恨,但大帅有令命自己助他,此刻再多说无用之言,必然会横生枝节。这时候正处于非常时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看李桐点头默许,张玉良心情大畅,又道:“不过武进的长矛贼心不死,刚才前方士兵来报,依然有更大一波长矛之辈城池而来,为了不然南洋军兄弟们的努力泡汤,我等士兵拼死抵抗,可是依旧挡不住长毛的兵锋,眼下迫不得已,才惊动了贵军,希望李营长可以出手,助我军一臂之力。”

“呵呵,将军发现,既然大帅有令,我等兄弟自然要全力相助。”

古往今来,能把求援说的这么冠冕堂皇,恐怕也只有张玉良了。心中如是想到,李桐眼中虽然闪过不屑,可是口中却称是连连。

“杀啊…”

就在张玉良和李桐说话间,长毛已经杀到近前,再看周围的绿营军,早已经被杀的连连后退。

隐约间,无数火把从树林中亮起,就像是无数萤火,从海似的黑夜中浮出,渐渐地汇聚成一股洪流,超整个常州城,缓缓隐没过来。

“全体列阵,擅退者,杀!”

看太平军来势汹汹,刚才还温文有礼的李桐,此刻已是双面怒睁,颇有一副要吃人的模样。

见太平军杀上近前,吓得手足无措的张玉良,尚未反应过来,便听得身旁李桐一声大吼,顿时整个人被惊得一阵抽搐,过了好一会儿才定下心神。

就在此刻,四百名南洋兵已经拍好长阵,分列两头,静静的守候在那儿。

终于,等到手持火把,扑啸而来的太平军,距离两条长阵不足两百步时,隐匿在暗处的南洋军遂默契的扣动了扳机。

电光火石之间,百余发子弹,伴着“噗噗”的声响,从太平军身上传出。

一时间,无数人摔倒在地,黑乎乎的地面上,发出咔咔的声响。这声音,不知是骨骼断裂的,还是地面上树枝折断的,反正全都隐没在混乱中,无法辨清。

“有埋伏,都趴下,所有人就地反击!”

这些士兵,不愧是太平军中的精锐,习惯了苏南战场的这些人,更是对洋枪洋炮这些新式武器多有了解。

对方的军官一听到枪响,当即就断下决定,太平军士兵接到命令,忙压下火把,就地伏下寻找掩蔽。

随后,大股大股太平,手持步枪,缓缓地移动到最前方,对着前方,漆黑一片的夜,开始了瞄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