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回到晚清的南洋军阀
3643000000083

第83章 螳螂捕蝉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容不得林泽去想徐老爷子的去留,只好跪谢皇恩。

说句心里话,林泽希望对方可以激流勇退,历史上,年至六旬的徐有壬,就是因为驻守苏州时遇害。

徐老爷子和自己也有些交情,既然知道了历史的结局,林泽自然不愿意这种事情发生。

想了想,林泽还是忍不住问道:“陛下,臣接任江苏巡抚,那原来的巡抚徐大人呢?”

“徐爱卿因身体不适,所以在三日前就已经上书向朕请辞,想要卸甲归田,并极力推举你接任江苏巡抚,所以朕就准了。”

一听徐有壬是告老还乡,林泽替对方松了口气,“原来如此,微臣当初在苏州时见过徐大人,之所以能抵御叛匪南侵,大都是徐大人的功劳啊!”

“呵呵,爱卿就不要谦虚了,你的功劳比起那帮拿着朕的银子,却整日打败仗的蛀虫强了不知多少倍。说吧,你还要什么封赏,朕都准许。”

“陛下隆恩,臣感激不尽,臣的愿望只是杀尽长毛,踏平南京,尽到一省巡抚的责任。”

林泽满面庄重,说着,竟然一撩袍子,对着咸丰又是一拜。

这倒把咸丰感动的不轻,好一个股肱之臣,如果朝中都是这样的能臣,他大清岂能没落到这个程度,想到这儿,咸丰的脸上不经闪过一丝没落。

这番动作,林泽当然是尽收眼底,看来,这位爷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昏庸。

“只是陛下,臣还有一事相求!”

“但说无妨。”

“臣这次驻守江南大营,也曾探查过沿线海口城市,来回巡查的过程中,臣总结出了几点问题。”

“爱卿快说,别吊朕胃口了。”

“其一,洋人的海军战船力量强横,远远胜过我大清水师,二十年前鸦片战争,大清已经在海战上尝过苦头,如今列强犯我天津,多仗着战舰犀利,以水路为突破口,压制我大清。所以,臣以为,想要剿灭长毛、抵御列强,当务之急,就是建设一支新式水师舰队!”

“这…”

被林泽这么一说,咸丰不禁回忆起二十年前那一仗,当年他才十岁,所知不多,如今在位数载,他才明白那一仗,为他大清带来了抹之不去的耻辱。

就好像是深入骨髓的毒瘤,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自己的生命,却又无法拔除。

对建造新式水师这个提议,咸丰其实也想过,可这不是个小数目,听恭亲王说,光是一搜小型的战船,都需要上十万两银子,一支舰队怎么说也得八九艘战船把,那加在一起可不是小数目。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国库收入逐年递减,去年一年,国库进账一统计下来,只有区区六百万两。

除去每年宫殿的修筑,军队军饷,还有八旗的供养,等等账目,摊下来,能不财政赤字就不错了,哪还有钱去建造舰队呢。

看咸丰犯难,林泽道:“陛下可是在考虑水师军费的问题?”

“哎,爱卿算是说中了朕的心里,自从鸦片战争后,几个沿海商埠开放,关税下调,导致国库收入一年不如一年,朕记得登基那年每年国库税收还有千余万两,可到了今年,却只剩下一半数目,筹措海军,朕有心无力啊!”

“陛下,只要您点头答应就行,出力的事情,当由做臣子的为陛下担忧。”

林泽心中了然,说来说去还是钱的问题,的确,要说拿个几万两银子,在对方看来只是眨巴眨眼的事,可数百万两,即使是咸丰也要肉痛好久。

“不瞒陛下,臣已经想到一条扩大财政税收的方法!”

“哦?”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为了提高国库收入,无一例外都是选择提高税收,或是增加税种。此举虽然可以最快见效,却无异于是饮鸩止渴,最终落得个民怨载道,反而晃摇了我大清的根基。”

见林泽分析的头头是道,咸丰也不住点头,对方说的对极,这也是他尽量压制赋税增长速度的原因。“那爱卿有何法子?”

“臣有一个法子,可以让百姓们心甘情愿的掏钱!”

“还有这种事?”

“不错,扩大国内贸易,引进外商,刺激国内百姓的消费,到那时,国内的交易税额将大增数倍。”

林泽点了点头,便把自己的构想透露了部分,不想,咸丰却听的连连摇头:“荒唐,我天朝大地,岂容蛮夷过来做买卖!”

“呸,亏你说的出这种话!”看咸丰一脸义正言辞,林泽恨不得给对方两巴掌,将他拍醒。这位爷摆明了睁眼说瞎话,那天津条约中已经署名外国商人可以自由出入沿海城市,你还在这儿假惺惺,马后放炮,这不是说瞎话是什么!

但对方好歹是一朝天子,林泽只好委婉道:“陛下,关于这点您大可放心,微臣认识几位洋商,他们都愿意与臣合作,由他们出钱出力,再以臣加派人手,以我大清字号在国内开辟商行,届时他们只收取部分红利。陛下,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啊。”

有些话,意思都是同一个意思,可是换个方式说出来,那效果就完全不同。

果然,在林泽说完后,咸丰居然出奇的没有驳回这个提议,见状,林泽又道:“不只如此,臣还可以转让出一成利息,上缴国库,也算是为朝廷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很好,爱卿,难得你有此心,其实,朕也赞同你这个想法,既然如此,那朕就准了。”

一听林泽愿意把利润了一成交出,正愁钱不够花的咸丰,连忙答应。

心想这皇帝也真够出息的,居然这么轻易就被自己收买了。林泽心中直撇嘴,脸上却堆笑道:“陛下英明,只是还有一点,洋人既然要将货物运送到内地,可是内地有无水路,臣以为,应该在松江府修筑一条铁路!”

“铁路?那是何物!”

“就是在地上铺出火车专用的钢轨,然后供运货的火车行走,火车之大,一次可以运送数万公斤的货物,比起骡马车效率更高。”

“居然有这样的好东西,爱卿为何不早说?”

咸丰的话一说出口,林泽就愣了,这不对啊,历史上清廷里的老顽固不是都反对修建铁路嘛,可咸丰的态度,怎么看着都不像啊。

心中疑惑,林泽试探道:“不瞒陛下,这修建跌路耗资巨大,再者,咱们大清也没这方面的人才,所以修建铁路之事,要全靠洋人。”

“什么,又是洋人,难不成离了洋人,咱们大清的人都不活了!”

和林泽预料的一样,这咸丰是对洋人两字太过敏,仿佛,只要看到洋人就像看到传染病一样,只要与他们有关的一切东西,咸丰都极力反对。

“陛下,还请听臣一言,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咱们大清只有先拔除太平乱匪才能团结力量对付外敌。所以,依臣看,不妨就和借助洋人之力,等到铁路一经修好,无论是物资补给、还是士兵,都可以最快送往前线,这对镇压叛匪极其有利啊!”

林泽口若悬河,将铁路吹的天上有地下无,反正咸丰也没见过,先吹的好听些,等铁路修好了,到时候对方就是想拆,那再另当别论。

至于新式水师的建造,林泽同样以镇压太平天国作为筹码,诱得咸丰咬了咬牙,才决定每年从国库中分出部分库银,连续三年,付清海军费用。

算了算,就在林泽三个月前离开上海时,英方已经开始建造,如果建造速度快的话,三个月下来,已经可以造出十多艘了。

谈话一直到中午,咸丰爷才让林泽跪安,瞧他那兴致高的样儿,多半还是记挂着林泽的那一成利润。

揉了揉酸麻的双膝,早已饿的前胸贴背的林泽,这才擦了擦满头大汗,在小太监的带领下出了宫。

眼看林泽的身影刚刚离去,一行宫女遂从一旁的走廊过来,走在最前面,被众星捧月的,不是别人,正是懿妃娘娘,也就是慈禧。

“陛下,人可走了?”

一看慈禧进门,咸丰便如一个斗胜了的孩子般,眉飞色舞的笑道:“爱妃,朕用你教朕的奏章法,果然震慑住了那林泽,他还答应每年缴纳一成的利润!”

“皇上圣明,臣妾只是出了点拙计,能够镇住林泽,主要功劳还是归皇上的。”慈禧微微一笑,问道:“皇上,您所说的那一成利润是什么意思?”

“爱妃,是这样的。”

见慈禧问起,咸丰便把林泽给他说的话,又原原本本的告诉了慈禧。这慈禧可不是咸丰那么好糊弄,她立马就听出来林泽想要依仗朝廷之力,独揽整个国内市场的意思。

同样,她也敏锐的察觉到,如果商行建立,必然要带来巨大的财富,显然,林泽这区区一成,在慈禧看来远远不够果腹。

“皇上,臣妾以为,林大人虽然对朝廷中心,可是他孤身一人不足以当然如此重任,而且他马上要赴任江苏,恐怕,两头顾及不过来啊!”

“唔,爱妃所言甚有道理,可是,朕已经答应了林泽,总不能让朕食言吧!”

“自然不会,到时候皇上可以多下一道旨,林大人为还是这条商脉的主管,只不过将私营转为朝廷经营,洋人投资建设,到时候,收益就是皇上和洋人平坦,这可比林大人缴纳的一成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