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从头到脚谈养生大全集
36483100000096

第96章 万病皆可心药医——给心松绑,做个身心健康的现代人(8)

我国古代哲人也说,境由心造。的确,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快乐,我们就能快乐;如果我们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我们就会悲伤;如果我们在做事情之前想着一定能够成功,那么我们就会充满信心;如果我们满脑子的失败情形,我们就会失败;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怜里,大伙都会有意躲开我们……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是心理暗示发生的作用。所谓心理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表情或某种特殊符号,对人的心理发生影响,使他接受某一观点、意见,或者按照暗示的方式活动。例如,人们早晨在上班前或出去办事前都会照照镜子、整整衣服、理理头发,有的人从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太好看,并且觉得上眼睑浮肿,恰巧昨晚睡眠又不好,这时马上有不快的感觉,顿疑自己是否得了肾病,继而觉得自己全身无力、腰痛,于是觉得自己不能上班了,甚至到医院就医。这就是对健康不利的消极自我暗示作用。而有的人则不是这样,当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好,由于睡眠不好而精神有些不振,眼圈发黑时,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并且暗示自己:到户外活动活动,做做操,练练太极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会好的,于是精神振作起来,高高兴兴工作去了。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于身心健康。

人们经常不自觉地用一种刀子来刻画自己的形象,“因为我是忠厚无能的人,所以我只能忍气吞声,宁愿伤害自己也不指责对方。”这一形象“暗示”一旦刻画成功,品尝“后悔”的苦酒就成为一种自我安慰的享受。习惯成自然,一事过后,不是寻求胜利的喜悦,而是寻觅不幸与失误。只有打破这种情感体验的习惯,只有不再沉湎于后悔体验,转而给自己一个积极的暗示,才能很有效地克服懊丧情绪。

当你发现自己陷入心灵的陷阱而不能自拔时,默念或默记:我是最棒的!数十遍乃至数百遍,并且做到持之以恒,积极的暗示就会潜移默化地起作用,逐渐唤醒体内积极的暗示作用,达到健全心理机能的功效。

在周围环境没有改变的时候,“积极想像法”会使你对生活更乐观。你可以想像自己做了一些想做的事,或度过一段非常愉快美好的日子。要知道,任何事情在想像中都是可能的。当你打算参加某项活动而又心存恐惧,就对自己说“我能做好这件事”、“我比别人更善于控制自己的生活”。这种语言暗示法的好处是你对自己所说的话语往往能影响你的自我感觉,明显改善悲观情绪。

三百年前,弥尔顿在双目失明后,也发现了同样的真理:“思想的运用和思想的本身,就能把地狱变成天堂,把天堂变成地狱。”

蒙坦,这位伟大的法国哲学家也说,一个人因发生的事情所受到的伤害,不及他对发生的事情所持的心境来得深。

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应该选择积极的态度,用心去找出问题的起源,然后果断地采取各种措施加以解决,而不是发疯似的在小圈子里打转,像一艘在大海中迷失方向的小船。卡耐基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在衣襟上插着花,昂首阔步地向前走,那么他就永远不会成为失败者。”

开朗的人是把眼光盯在未来的希望上,把烦恼抛在脑后。只要让更具有意义的事占据你的脑际,你的心就会亮堂一点。因为我们对事情的态度,完全要看我们自己怎么决定。

如果焦虑无法删除,不妨用快乐代替——代偿定律

老张在一个研究所工作,为人正直,工作勤奋,成了所里的一根台柱子。然而,许多年过去了,他却一直也没有被评上工程师职称。他心里感到很不服气,可自己又没有什么办法,于是逐渐变得郁郁寡欢,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

老马是老张的同事,和老张一起分到研究所,情况差不多,也是几次没有评上工程师。一开始,老马也非常苦恼,可是时间一长,就发现这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搞得家里家外都很紧张,于是就改变了心态,开始立志发奋,几年下来,不仅自费学了英语,又在学习商业管理知识。后来,他出去搞了一个民办科技实体,干得红红火火。

两个人遇到了同样一件事,却一个焦虑,一个快乐,一个积极,一个消极。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老张孤注一掷,甘心“一棵树上吊死”,不寻找其他的出路。这样唯一的精神寄托一旦失去,入就会变得萎靡不振。

而老马却不同,他信奉“此路不通彼路通”,把注意力和精神追求进行转移,反而因祸得福,给自己找到了一条通往快乐的道路。

其实,老马运用的就是一种“代偿心理”。所谓“代偿心理”,就是当人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时,不能钻牛角尖,在一棵树上吊死,而要放弃最初的目标,通过达到实现类似目标的办法,谋求心理的满足。其实,这就像老本山说的,“人应该自找有乐儿”。

比如,本来想去打网球,可是下雨了,不能打了,就可以选择室内的乒乓球;本来想进A公司没能进去,就转而争取进入条件相当的B公司;和A的恋爱没有成功,于是把和A有相似特征的B当成了新的追求目标;等等。在以上例子中,我们说B对于A具有代偿价值。

其实,心理的代偿往往是对现实中不足的弥补,可以起到转移痛苦,使心理平衡的作用。如果你时常被焦虑困扰,不妨用快乐取而代之。当然,你首先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

1.主动寻觅、用心追求才能得到

追求快乐之道,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要了解快乐不是垂手可得的。它既非一份礼物,也不是一项权利;你得主动寻觅、努力追求,才能得到。

2.扩大生活领域、尝试新的事物

当你肯尝试新的活动,接受新的挑战的时候,你会因为发现多了一个新的生活层面而惊喜不已。

3.天下所有的事情并非只有一个答案

追求快乐的途径很多,不光是只有你死心眼认定的那一个。一般人往往认为,自己这一生只能成功地担任一种工作,扮演一个角色,甚至以为如果不能得到或办到这一点,自己就永远不会快乐,这种想法未免太狭窄了。不能达成目标固然痛苦,可是这并不表示你从此就与快乐绝缘了,除非你自己要这样想。

4.敢于追求梦想与希望

萧伯纳有一句名言:“一般人只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说为什么如此呢?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并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呢?”年轻人尤其应该有梦想、有希望,因为奋斗的过程和达成目标一样,都能使人产生无比的快乐。

5.只跟自己比,不和别人攀

从我们懂事以后,我们就感受到“成就”的压力,这种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愈来愈强烈。因此年轻人处处想表现优异,以为自己非得十全十美,别人才会接纳自己、喜欢自己。一旦发觉自己处处不如人时,就开始伤心、自卑,结果当然毫无快乐可言。所以,你应该用自己当衡量的标准,想想当初起步错在那里?如今有无进展?如果你真的已经尽了力,相信一定会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更好。

6.关心周围的人、事、物

假如你对某些人、事、物都很关心的话,你对生命的看法一定会大大的改观。如果你只为自己活,相信你的生命就会变得很狭隘,处处受到局限。自我中心的人也许会不断地进步,但是却永远不易感到满足。

7.不要太自信,也不能无信心

过分乐观的人总以为自己一定能达成所有的目标,因忽略了沿途的险恶,极端悲观的人老是认为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不敢迈步向前。这两种人都因此失去了许多机会。因此,选定目标时,态度要客观,判断要实际,不要太有把握、掉以轻心,也不可缺少信心、畏首畏尾。

8.步调太急时要放慢一点

你可能从早到晚忙这忙那,像个时钟似地团团转。可是当你停下来思索片刻时,会不会觉得不太舒服,不够满意呢?许多人因为害怕面对空虚,就用很多琐事把时间填满,结果使生活的步调绷得太紧,反而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9.脸皮可以厚一点

根据专家调查研究,使人觉得满足的特点之一就是不要太在乎别人的批评,换句话说就是脸皮要厚一点。不要因外来的逆流而屈服。不要因为别人的冷言冷语就伤心气愤,以为自我受了莫大的伤害。

10.快乐不是没有烦恼

每个人都有烦恼,但并非人人都不快乐。快乐也不依赖财宝,有些人只有很少的钱,但一样快乐。也有些人身家丰厚,但也不见得终日笑口常开。人们能否一生都保持快乐,愉快地生活呢?

排解焦虑,说出来是最好的方法——宣泄定律

张明山是一个中学老师,前几天他遇到了一件奇特而又有点可笑的事:

那天晚上,他都已经快睡着了,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妇女打来的电话,对方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恨透他了!”

“他是谁?”张明山奇怪地问。“他是我的丈夫!”张明山想,噢,她是打错电话了,就礼貌地告诉她:“你打错电话了。”

然而,这个女人好像没听见似的,继续说个不停:“我一天到晚照顾孩子和生病的老人,他还以为我在家里享福。有时候,我想出去散散心,他都不让,而他自己天天晚上出去,说是有应酬,谁会相信……”

尽管这中间张明山一再打断她的话,告诉她,他并不认识她,可她还是坚持把话说完了。

最后,她对张明山说:“您当然不认识我,可是这些话已被我压了很久,现在找终于说了出米,舒服多了。谢谢您,打扰您了。”

这个事情似乎比较可笑,其实也有辛酸的一面。这个女人因为积压了过多的焦虑,已经到了非发泄不可的程度。为了自己心理的健康,她只好急不择人,随便找人发泄一气了。还好,张明山的倾听让她暂时得到了情绪的缓解。这个女人是让人同情的,如果她不及时发泄,也许会出现精神错乱甚至更可怕的恶果。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数不清的意愿、情绪,但最终能实现、能满足的却并不多。一旦这样的情绪和意愿被压制,就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能量,这种能量只有通过其他的途径才能释放出去,它自身不会丝毫地减少,这就好像物理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即使你在压抑、克制阶段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也只说明它从“显意识层”,转移到了“潜意识层”,对你的影响仍然存在,而且一直在找机会真正发泄出去。

打个比方,情绪就像大水,你不让它发出去,就像往水库里蓄水,只能越涨越高,在心理上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压力,这势必会造成精神的忧郁、孤独、苦闷和窒息。如果这股暗流到一定程度,就要冲破心理的堤坝,使人显现一种变态的行为,甚至导致精神失常。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对于这样的情绪,最好的办法是疏导,而不是堵塞。 因为堵塞只能是暂时的,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决堤”,那时情况失控,就更严重了。

情绪可以传染,靠近快乐你就快乐——共鸣定律

我们都知道四面楚歌这个成语,它是形容四面受敌,绝望无援的景况,来源于楚汉相争的故事。

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展开了决战。刘邦军队把项羽的军队包围了。为了减弱项羽军队的抵抗力,张良用箫吹起了悲哀的楚国歌曲,让汉军士兵中的楚国降兵随他一齐唱。这些歌曲传到楚军营中,使楚军不由得产生了缠绵的思乡之情。思乡之情蔓延开来,使大家的斗志大为松懈,有的逃跑了,有的宁可投降,以保全自己的性命。在这种士气下,项羽败给了刘邦。

张良的这一成功的计谋,实际上不自觉地利用了人类的“情绪共鸣”这一心理学原理。现代心理学指出,在外界作用的刺激下,一个人的情绪和情感的内部状态和外部表现,能影响和感染别人。在一种情绪的影响和感染下,产生相同或相似的情感反应,这就叫做情绪共鸣。

比如,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或者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往往会有这样的审美经验:你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到动情的时候,或者怦然心动,或者潸然泪下。当你欣赏一幅描绘大自然的背景的油画的时候,就可能瞬间的感到天物我合一,感到你与大自然的一种契合。这正是情绪共鸣的作用。

既然人的情绪可以被某一种情绪所感染,心理学家就想到,可以用情绪共鸣来治疗某些心理疾病。我们在生活中有时有好的情绪,有时则被坏的情绪所支配。当我们心理不健康时,心理学家们想出利用良好的情绪来感染我们的情绪,使我们的情绪恢复到良好的状态。

比如,我们后面将要提到的“音乐疗法”,它就是利用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来治疗心理疾病。我们知道,艺术作品里总是包含着一定的情感,富有感染人的力量,尤其以音乐最为感性,情感最为直接。音乐作品里表达的情绪,有的欢快,有的悲伤,有的轻松,有的沉重。一般的,心理疾病患者要么忧郁,要么躁狂,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来对他使用恰当的音乐来影响他的情绪。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学会多与快乐的人交朋友,这样你就会被他们的快乐所感染。加利福尼亚大学曾经进行过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上,这份报告称,快乐可以传染,与快乐的人接触可提高个人的幸福感,“如果你认识的一个人快乐,你的快乐几率会提高15%。如果你朋友的朋友,或是配偶或兄弟姐妹的朋友快乐,你快乐的几率会增加10%。”

因此,为了让自己更快乐,我们还是多与快乐接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