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孩子成功成才的70高招
36543000000040

第40章 第40招 培养孩子的数学概念

20世纪80年代,数字的教学被新的观念所取代。父母过去常做的大多数算术题已不冉使用,新数学未把重点放在数字上,而是逻辑关系和数学语言上。因此,现在的儿童不仅做算术题,还度量房间和书桌,对他们发现的东西进行比较。卷入这场旋风中的父母和老师,有时对这种新方法感到很困惑。市场上已经有各种教育方面的教学玩具和设备,但很难说清这些东西是否值得去投资。

孩子学习数字是从反复听父母数东西(如手指或楼梯)开始的。不需强求孩子早早对算术就能理解,日常的谈话中就有算术的概念。每次在你说“多于”或“少于”的时候,你就在教孩子算术。父母可以与孩子讨价还价,例如:“如果你再多吃两勺饭。就能得到一道甜点。”不过,这里需引以为戒的是,当孩子并未理解数学概念就能处理这方面的问题时,父母不要对孩子寄予太高的期望。

从一开始,真正起作用的是儿童对算术的态度。应把算术看作一件愉快的事情,是真正的快乐,而非太难做的事。但许多父母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算术很难(尤其对女孩来讲),致使他们对数字产生恐惧感。陈旧乏味的算术练习会阻碍许多儿童的发展。因此,要注意给孩子带好路

数学方面的一些新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家长有时只是从字面上理解了方法的含义,在使用时会导致一些失败。发现法指的是儿童应通过自己处理材料、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也就是儿童应自己动脑筋,而不是由成人一五一十地告诉他应该做什么。但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形,即家长给予孩子大量的教学设备,却只是简单地说一句:“做下去,自己去发现”,而没有任何指导。

情况并非像家长们想像的那样简单。儿童不能独立掌握伟大的思想家们花费几个世纪的时问所创立的基本概念,儿童在理解这些概念方面需要指导和帮助,这并非意味着每次都给他们详细解释要做什么,也并非意味着要阻止儿童做出探索的尝试。

有一些像卢瑟尔那样的聪明儿童,他们在入学时已能很顺利地解决数字问题。但是,这些儿童可能会有一些问题。首先是在被人相信方面,其次是与班巾其他孩子的水平相适应方面。例如,一个8岁的“小数学家”可能不得不一直坐下来听完老师对基本因素冗长费力的讲解,尽管他在一两年之前已自己发现了它们。在课堂上他又能做些什么呢?不论什么样的个性,电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有数学天才,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喜爱数字。

有些儿童对于“他们自己的”特殊数字,如7或3有强烈的感情。在年幼时,他们就能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的运算。之后,如果老师要求他们照他的方法按部就班地去做,那么他们会因不得不记住对他们来说似乎是无意义的东西而感到迷惑,甚至有可能变傻。这正如当你能够轻松优雅地跳跃奔跑时,却强迫你拄着拐杖做体操。因此对于有着数学天赋的特殊儿童,父母和学校都应该给予宽松自由的环境以让他们更快地成长。

在培养孩子的算术能力方面,你能做什么呢?

_1.带领孩子寻找“身边的数学”

孩子正式接触数学之前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已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在家庭教育中,要善于把孩子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和经验转化成一种可供操作、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比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天天上学要估算一下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外出旅游得估算一下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

让孩子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学完了乘法的初步知识,就要求孩子“观察你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乘法算式”;学习了统计初步知识后,要求孩子制作表格,统计家中的家具、电器情况,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孩子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孩子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孩子们也懂得了:自己的身边处处是数学,原来自己就生活在数学的世界中。数学和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数学的面纱被揭开了,它不再神秘,不再深不可测。孩子们个个都充满了信心。积极地寻找身边的数学。

2.让孩子在实践过程中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只有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实现知识的再创造,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依据具体——抽象——具体的原则,父母应尽量让孩子多动手操作,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算一算的活动,让孩子脑、眼、手等器官协调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总之,让孩子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多种感官参与其中,让孩子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会学,身体力行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主动地发现知识,有效地建构知识。让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使知识在交流中理解,能力在交流中发展,方法在交流中领悟,情感在交流中升华,使数学教育更贴近孩子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会把数学运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