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向上吧!中华少年
36581700000010

第10章 黑暗中觉醒的少年(9)

别的同学听说周寿臣要走进美国人的教堂,也都纷纷要求和他一起去教堂看看美国人如何做礼拜。这时候的周寿臣已经不再认为走进美国人的教堂就算自己发生改变,他渴求真的进步。他拿起身后的辫子对身边的同学喊,同学们,我们不止要在心灵上做出改变,我们还要从行动上做出改变!有谁愿意和我一起,剪掉辫子,从此开启新的人生?

剪除辫子,在当时算得上是一件大胆犯上的事情,有些同学就开始往后缩;难得的是更多的同学却往前挤,他们和周寿臣一样,早就认为应当彻底地改变自己,并用实际行动来号召所有的中国人一起改变。

谁知督导官听到耳信,跑进来一把夺过周寿臣手里的剪刀,并且威胁周寿臣,如果他们硬要剪除辫子,就向清政府汇报,中断他们的学业,让他们都回中国。面对督导官的恐吓,年少的周寿臣只能无奈地放下了剪刀。但只过了一年,周寿臣从温斯第小学毕业,并考入了菲立斯学院。此时的周寿臣已经坚定了自己剪去辫子,同过去割裂的决定。他在剪辫子之前,又一次开始动员别的同学一起剪除辫子。这次,一起留美的同学中有好几位都和周寿臣站在一起,响应他剪除辫子的提议,就在这一天,他们当着督导官的面,把象征清政府统治的辫子给剪掉了。

督导官在第一时间就向清政府汇报了此事,清政府真的要求李鸿章召回留美的学生,这对于成绩优异的周寿臣来说当然不是一个好消息,他只能放弃学业,回到中国。但是,周寿臣并不后悔剪除辫子,因为他渴望变革,渴望同旧时代决裂。

陈嘉庚:诚信是人生的大字招牌

在厦门集美村,随处可见陈嘉庚留下的踪迹,特别是他所倡导的“诚信”,在集美村的庭院、店铺、书屋中都清晰可见。一些商家,更是在自己店铺的显要位置,打出“诚信是金”的大字招牌。而这一切都和陈嘉庚的影响力有关,因为陈嘉庚自己就是一位把诚信当成生命的人。

1890年,陈嘉庚17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从新加坡写信回厦门集美村,要陈嘉庚到新加坡去和他见面,顺便也长长见识。

到了新加坡,陈嘉庚却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决定就在父亲的米店里帮忙,不回厦门了。父亲开的米店不大,生意也不怎么好,而陈嘉庚的到来,却帮了父亲很多的忙,因为陈嘉庚做生意心诚嘴甜,又愿意吃苦。以前父亲的米店不会送米上门,而且米质也没有精挑细选,陈嘉庚到米店后,不但送米上门,而且米买回来后还要过道筛子,把所有的碎米和糠都筛选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