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向上吧!中华少年
36581700000017

第17章 黑暗中觉醒的少年(16)

和邹容一样的还有陈独秀,陈独秀也是在11岁的时候,就开始看不起八股文,在他几年后参加秀才考试的时候,陈独秀故意把一些生涩难解的文字串在一起,并且通篇都是牛头不对马嘴自己也弄不懂的句子,谁知这样的一篇文字却让陈独秀考了第一名。这更让陈独秀看到了那群阅卷的人根本就是一群没有才能,自以为是的家伙。

可陈独秀的母亲看儿子考得这么好,喜极而泣,对陈独秀说,你一定得答应我,为我考个举人回来。看着一生为家里操劳的母亲,陈独秀答应了。他和大哥一起到南京参加乡试,谁知还没有进考场,就被自己身边的一群秀才把心情给弄坏了,这群秀才摇头晃脑,自鸣得意地说什么“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陈独秀看到他们,就感觉到比吃了一只苍蝇还要恶心。

可有大哥在身边,陈独秀也不敢拔腿走人,但头场考试考完后,陈独秀就再也不肯进考场了。陈独秀的大哥开始好言相劝,见劝了没有用,就对陈独秀大骂起来,并且强迫陈独秀进考场,还对陈独秀说,如果他不进考场,大哥就当场死给他看。没有办法,陈独秀进了考场,但他在第二场、第三场的考试全都交了白卷。

陈独秀对那些讥笑他交白卷的人说,我交白卷就是想说明我对这样的考试有多么的失望,我对这样的科举制度有多么的深恶痛绝。可这些人却认为陈独秀是没有本事,自己考不好还故意拿科举制度来说事。

年少好胜的陈独秀,为了证明自己的才学,他当即就撰写了《扬子江形势论略》一文。洋洋洒洒七千多字一气呵成,文章从长江的自然、水文,到军事、经济、地理的重要性进行论述,表达出陈独秀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随着时光慢慢流逝,我们越来越看清楚了,邹容和陈独秀都是近代史上有出色影响力的人,他们幼小的年纪所表现出的反抗精神,正是他们后来走向革命的前奏。

胡适:勇于尝试就是希望的开始

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犯错误,不误入歧途,不迷失自己,不放纵自己,不……哪怕是名人巨匠,年轻的时候也有可能曾经迷失过放纵过,只是他们能够及时改过,能够用自己巨大的忍耐力来让自己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在这群曾经放纵迷失过自己的名人巨匠之中,胡适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他在世纪之初,还十分年轻的时候来到十里洋场的上海,一下子就有了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白天与人打麻将聊天喝酒,晚上进入灯红酒绿的舞厅搂抱着舞女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